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课程里获得深厚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1、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文学即人学。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受应试倾向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唯知识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非人化”现象。许多教师的眼里没有“人”,只有“学习知识者”;学科仅仅被视为一种知识的集合,而不是由人创造的和为人服务的知识。即使是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对其中的人文精神视而不见,有些老师却做得很好。
如:有一位王老师让学生在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写一篇采访记。一个采访报摊老人的同学在采访中写道:“在我的心目中,卖报是最简单不过的活儿,谁都会干。可是,当我陪老人守了一下午的摊子以后,我才体会到这活儿的艰辛,明白挣钱的不容易。那天是星期六,老人一直守到傍晚,眼看天都擦黑了,买报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可老人还没有收摊的意思。我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长期在这儿订报的顾客今天不知为什么还没有下班来取报。老人说,既然答应人家了,怎么也得等他,要不一会儿人家来了,一看摊子没了,多窝心呀?这平平淡淡一句话教我寻思良久,我明白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平凡中的伟大’!”
这样的作文训练就不只是把写作文当作想象力和遣词造句技巧的练习,而是把写作文的过程作为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表达内心感受的过程。学生不仅在学作文,也是在学做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否则,文字功夫再好,那也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2、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人文教育思想认为,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都应富有人道精神。人道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把人当作人来关心和对待,就是要有人情味儿、有同情心。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的体验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学真是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主张“阅读,生命的对话”,她在教学《雪儿》,始终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激起了学生对小鸟雪儿的爱怜之心,并且设计了练习。如“雪儿飞走时,又飞到阳台上,好似在说:——雪儿望望我,视我为——,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默默地说着:——。”这段话非常微妙地把已经激起的情感,让学生在句式训练中表达出来。可以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文熏陶。只有通过情感,通过长期的积淀和浸染,才能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提升德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呼唤真情,教师必须学会感情投资,学生才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动力,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范例。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开头的一句是这样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作者为什么难忘她呢?主要是由于蔡老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如蔡老师从不打骂魏巍,反而带他到朋友家吃蜂蜜,教他跳舞,教他读诗等。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好学还是厌学,是成才还是不成才,作者喜欢老师,连写字的姿势也要模仿,作梦还想着老师。《我的老师》中有一句这样写着:“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相反,有一位教他数学的男老师,对他缺少爱心,当他做错题时,摔他的作业本,歧视他,到头来他数学特差,搞不懂什么“鸡兔同笼”。因此,教师首先要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爱老师,也就喜欢老师上的课,那一门功课自然就会学好。
4、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得让学生有机会表现人文精神。根据我国的国情,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要给学生提供关心人的机会。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亲和需要,希望有朋友,希望与人交往,其中有20%的独生子女说自己感到孤独;另一方面,他们又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他们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的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独生子女由于其特殊的家庭地位,他们往往会受到周围人过多的关心甚至溺爱,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机会。一个人被人关心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他形成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形成对周围人信任的态度。但是,仅有被爱、被关心的经验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当一个人主动去关心别人时,他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人,体会别人的感受,形成对人的爱、同情与宽容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搞好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要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重视教学中的人文熏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学生提供锻炼人文精神的机会。
关键词: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1、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文学即人学。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受应试倾向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唯知识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非人化”现象。许多教师的眼里没有“人”,只有“学习知识者”;学科仅仅被视为一种知识的集合,而不是由人创造的和为人服务的知识。即使是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对其中的人文精神视而不见,有些老师却做得很好。
如:有一位王老师让学生在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写一篇采访记。一个采访报摊老人的同学在采访中写道:“在我的心目中,卖报是最简单不过的活儿,谁都会干。可是,当我陪老人守了一下午的摊子以后,我才体会到这活儿的艰辛,明白挣钱的不容易。那天是星期六,老人一直守到傍晚,眼看天都擦黑了,买报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可老人还没有收摊的意思。我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长期在这儿订报的顾客今天不知为什么还没有下班来取报。老人说,既然答应人家了,怎么也得等他,要不一会儿人家来了,一看摊子没了,多窝心呀?这平平淡淡一句话教我寻思良久,我明白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平凡中的伟大’!”
这样的作文训练就不只是把写作文当作想象力和遣词造句技巧的练习,而是把写作文的过程作为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表达内心感受的过程。学生不仅在学作文,也是在学做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否则,文字功夫再好,那也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2、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人文教育思想认为,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都应富有人道精神。人道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把人当作人来关心和对待,就是要有人情味儿、有同情心。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的体验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学真是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主张“阅读,生命的对话”,她在教学《雪儿》,始终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激起了学生对小鸟雪儿的爱怜之心,并且设计了练习。如“雪儿飞走时,又飞到阳台上,好似在说:——雪儿望望我,视我为——,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默默地说着:——。”这段话非常微妙地把已经激起的情感,让学生在句式训练中表达出来。可以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文熏陶。只有通过情感,通过长期的积淀和浸染,才能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提升德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呼唤真情,教师必须学会感情投资,学生才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动力,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范例。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开头的一句是这样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作者为什么难忘她呢?主要是由于蔡老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如蔡老师从不打骂魏巍,反而带他到朋友家吃蜂蜜,教他跳舞,教他读诗等。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好学还是厌学,是成才还是不成才,作者喜欢老师,连写字的姿势也要模仿,作梦还想着老师。《我的老师》中有一句这样写着:“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相反,有一位教他数学的男老师,对他缺少爱心,当他做错题时,摔他的作业本,歧视他,到头来他数学特差,搞不懂什么“鸡兔同笼”。因此,教师首先要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爱老师,也就喜欢老师上的课,那一门功课自然就会学好。
4、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得让学生有机会表现人文精神。根据我国的国情,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要给学生提供关心人的机会。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亲和需要,希望有朋友,希望与人交往,其中有20%的独生子女说自己感到孤独;另一方面,他们又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他们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的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独生子女由于其特殊的家庭地位,他们往往会受到周围人过多的关心甚至溺爱,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机会。一个人被人关心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他形成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形成对周围人信任的态度。但是,仅有被爱、被关心的经验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当一个人主动去关心别人时,他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人,体会别人的感受,形成对人的爱、同情与宽容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搞好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要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底蕴,重视教学中的人文熏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学生提供锻炼人文精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