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交流渠道,丰富了语言积累,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情感体验、语言规范化等方面对语文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策略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文化语文教学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世纪。网络的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语文教学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性特征,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必将受到网络文化的广泛影响。因此,对网络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加以探讨,充分发掘网络文化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因素,消除其不利影响,对于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特点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使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与传统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1.1 开放性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时间限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时间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其次,突破了传统语文教育学的空间限制。学生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能连上网络,就能自由地进行语文学习。再次,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限制。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远远超越教材的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 交互性
网络文化的最突出特征是交互性。“互联网不是媒体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单向传播,而是媒体与接收者、接收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交互性传播”。传统语文教学虽然也有交际活动,但大都局限于读者与文本、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面交流,而网络则为语文教学中的交流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自由的交流空间,拓宽了人们交流和对话的渠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3 个性化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曾说:“只有在一个有利于个性教育的环境中,才能指望个性的全面发展。”网络则为个性化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性学习或者与他人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和对话,从而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2 网络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2.1 挑战传统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导致师生地位的不平等。而在网络时代,教师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海洋中不会迷失方向”。由于教师功能的转变,因而必将动摇传统的师生关系。
2.2 改变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开放的、交互的、个别化的动态教学环境,为学生多渠道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网络介入语文教学以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图文声像并茂的技术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方式,拓宽了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3 拓宽交流渠道,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网络最本质的特征是交流和传播”。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人们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为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思维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种开放的思维环境,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思维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2.4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网络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创新性及生活气息浓等特点,因而在其传播过程中极易获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长期使用,必将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 网络对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3.1 网上阅读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将导致阅读内容的失控
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由文本向网络转移。一些思想不纯的商家为了吸引学生网民的注意,在网上大肆进行色情和暴力的渲染,而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的欠缺及判断力的不足,常常乐此不疲,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不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而且可能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3.2 网络交流的间接性和符号性将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感情品质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教育的一个特定目标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网络虽然为师生或者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物质平台,但这种交流凭借的仅仅是间接的语言符号系统,常常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3.3 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和多元性将严重冲击汉字的规范化
网络语言有着一些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自然语言的明显特征,并因此而对现有的语言规范形成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网络语言的特征之一是其书写形式的简约性。如在网络中“人民币”常常被写成“RMB”,“给我发电子邮件”则被“E我”所代替等。网络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书写形式的多元化。在网络语言中,往往英汉混用,方言杂陈,甚至数字、标点等都可以组合成具有特定内涵的信息符号。如“hi,你好!”、“1314”代替“一生一世”等。这些虽然增加了网上交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无疑会对汉字的规范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4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策略
4.1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体现建构型的特征,把信息时代的生活、工作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学生,体现能力为本、实效为先的技术教育理念。
4.2 整合方案体现教师个性
精心设计网络信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使网络信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并与教师人力资源因素按照系统最优化的原则整合,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资源选择和媒体选择的个性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4.3 教学设计紧扣学生需要
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成果的取得,在网络环境中,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技术与审美的水平。一方面是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文本;另一方面是拓展资源,引导个性化阅读,深化文本理解。
4.4 语言运用融合人文精神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语文课上的活动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着人文的精神。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强化语言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悟人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体验自然,鉴赏艺术。
虽然网络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但许多教师或家长忽视网络语文教育甚至排斥网络语文教育的做法依然存在。因此,澄清人们对网络语文教育的误解,努力打造网内与网外相结合的语文教育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文化语文教学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世纪。网络的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语文教学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性特征,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必将受到网络文化的广泛影响。因此,对网络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加以探讨,充分发掘网络文化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因素,消除其不利影响,对于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特点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使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与传统语文教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1.1 开放性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时间限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时间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其次,突破了传统语文教育学的空间限制。学生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能连上网络,就能自由地进行语文学习。再次,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限制。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远远超越教材的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 交互性
网络文化的最突出特征是交互性。“互联网不是媒体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单向传播,而是媒体与接收者、接收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交互性传播”。传统语文教学虽然也有交际活动,但大都局限于读者与文本、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面交流,而网络则为语文教学中的交流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自由的交流空间,拓宽了人们交流和对话的渠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3 个性化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曾说:“只有在一个有利于个性教育的环境中,才能指望个性的全面发展。”网络则为个性化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性学习或者与他人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和对话,从而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2 网络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2.1 挑战传统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导致师生地位的不平等。而在网络时代,教师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海洋中不会迷失方向”。由于教师功能的转变,因而必将动摇传统的师生关系。
2.2 改变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开放的、交互的、个别化的动态教学环境,为学生多渠道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网络介入语文教学以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图文声像并茂的技术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方式,拓宽了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3 拓宽交流渠道,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网络最本质的特征是交流和传播”。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人们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为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思维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种开放的思维环境,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思维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2.4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网络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创新性及生活气息浓等特点,因而在其传播过程中极易获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长期使用,必将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 网络对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3.1 网上阅读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将导致阅读内容的失控
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由文本向网络转移。一些思想不纯的商家为了吸引学生网民的注意,在网上大肆进行色情和暴力的渲染,而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的欠缺及判断力的不足,常常乐此不疲,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不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而且可能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3.2 网络交流的间接性和符号性将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感情品质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教育的一个特定目标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网络虽然为师生或者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物质平台,但这种交流凭借的仅仅是间接的语言符号系统,常常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3.3 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和多元性将严重冲击汉字的规范化
网络语言有着一些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自然语言的明显特征,并因此而对现有的语言规范形成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网络语言的特征之一是其书写形式的简约性。如在网络中“人民币”常常被写成“RMB”,“给我发电子邮件”则被“E我”所代替等。网络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书写形式的多元化。在网络语言中,往往英汉混用,方言杂陈,甚至数字、标点等都可以组合成具有特定内涵的信息符号。如“hi,你好!”、“1314”代替“一生一世”等。这些虽然增加了网上交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无疑会对汉字的规范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4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策略
4.1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体现建构型的特征,把信息时代的生活、工作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学生,体现能力为本、实效为先的技术教育理念。
4.2 整合方案体现教师个性
精心设计网络信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使网络信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并与教师人力资源因素按照系统最优化的原则整合,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资源选择和媒体选择的个性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4.3 教学设计紧扣学生需要
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成果的取得,在网络环境中,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技术与审美的水平。一方面是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文本;另一方面是拓展资源,引导个性化阅读,深化文本理解。
4.4 语言运用融合人文精神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语文课上的活动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着人文的精神。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强化语言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悟人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体验自然,鉴赏艺术。
虽然网络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但许多教师或家长忽视网络语文教育甚至排斥网络语文教育的做法依然存在。因此,澄清人们对网络语文教育的误解,努力打造网内与网外相结合的语文教育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崭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