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已经戒不掉了,在信息倾泻而至,技术又强力支撑的环境中,习惯很容易养成,我们现在离不开在MSN、ICQ,“泡泡”、BBS上每天去堆积我们的“口水”,涂鸦我们的心情;在CS般刺激的“网游”中寻找短暂麻木的轻松和快感;用BT(变态下载),EMLUE(骡子下载)疯狂地共享影音资源,狠狠地“消费”大量的“文化快餐”——偶像剧、流行歌曲、电影……
数字化信息化改变了时代,也在改变着身处其中的我們,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片全新的天地:它在不断地满足我们某些欲望,而这种欲望似乎还可以无限地膨胀。任何东西没有节制地扩张总是可怕的,尤其是欲望,它随时能唤醒潜伏在每个人身体中的恶魔,最终吞噬了我们自身。“0”、“1”两个最简单的数字却为我们编制了一张最牢的“网”,裹住我们的心,当你日复一日地在电脑前例行事宜时,是否曾为那些正在消失的可贵事物感到过一丝的慌乱呢?
春暖花开中郊外踏青,在夏夜凉风中听蝉捕萤,在秋叶缤纷时独思冥想,冬雪漫飞时把酒吟诗……好似已成为远去的记忆,当一切都可以虚拟,我们更醉心于“赛柏空间”的丰富多彩,被数字信息蒙蔽了视线本该更加宽阔的双眼,不再留心身边最简单、平凡却最真实的美——源于人类诞生之初长久主导中国人审美价值标准的“天然雕饰”之“自然之美”。当作为自然界生物之一的人本身不再为供他生命不息的世界动心动情,远离大地和尘土时,那他的生命也会渐渐变得黯淡无光。
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尽管信息产业近年在蓬勃发展,数字产品层出不穷,但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不具有“普世性”,受技术、价格、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陷入“数字化存在”的主体集中在中青年、知识分子阶层以及社会精英阶层。相对于庞大的中国人口数目,这部分群体依然为数尚少。
但这部分被数字化了的群体必然会与其他人产生鸿沟,而这道鸿沟首先横跨在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中,当你每天回家习惯性地开机,沉迷于“知己”交流,“坐地日行八万里”时,你是不是开始越来越敷衍你的父母,忽略你年迈的祖辈?就在你毫不察觉中人间最可贵的亲情正在一点点地被侵蚀。
网络化个人电脑将同质性的“大众”分化成异质性的“个人”。个性的强化直接导致社会同化作用的减弱,从目前状况看还未对社会合作造成明显影响,但同阶层人际沟通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个性张扬让集体性行动变得困难,电信交流的多选择性加大了现实生活中排他性的可能。随时可以抽身而去的虚拟世界让同群体内人与人的交往更加真实,还是更加疏离?数字化信息化会否诞生一种新的文化镜像世界?我想要在不断反思中有所保留地应对使用。取舍掌控的标准即是:永不失我心的至真至善至美。
我相信每个人多少都曾为自己身陷“比特世界”不能自拔警醒过,可现实展示给我们的画面是:我们手不离“机”:多功能高速更新的计算机、手机……诱惑实在太大,信誓旦旦地采用强拔网线这种极端方式也通常撑不到一星期,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方便快捷,它的丰富多彩,让我们在高效率地工作、生活、娱乐着。但有的时候越快越辨不清方向,感受不到自己的内心,越容易迷失。人是在理性中成为真正的“人”,所以我们有时也需要理智地控制自己,放慢自己的脚步,像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慢慢走,欣赏哟”。慢一点也许就不会轻易错过美好,慢一点也许就能“诗意地栖居”,偶尔“反身观己”往往看得更清。
数字化信息化改变了时代,也在改变着身处其中的我們,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片全新的天地:它在不断地满足我们某些欲望,而这种欲望似乎还可以无限地膨胀。任何东西没有节制地扩张总是可怕的,尤其是欲望,它随时能唤醒潜伏在每个人身体中的恶魔,最终吞噬了我们自身。“0”、“1”两个最简单的数字却为我们编制了一张最牢的“网”,裹住我们的心,当你日复一日地在电脑前例行事宜时,是否曾为那些正在消失的可贵事物感到过一丝的慌乱呢?
春暖花开中郊外踏青,在夏夜凉风中听蝉捕萤,在秋叶缤纷时独思冥想,冬雪漫飞时把酒吟诗……好似已成为远去的记忆,当一切都可以虚拟,我们更醉心于“赛柏空间”的丰富多彩,被数字信息蒙蔽了视线本该更加宽阔的双眼,不再留心身边最简单、平凡却最真实的美——源于人类诞生之初长久主导中国人审美价值标准的“天然雕饰”之“自然之美”。当作为自然界生物之一的人本身不再为供他生命不息的世界动心动情,远离大地和尘土时,那他的生命也会渐渐变得黯淡无光。
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尽管信息产业近年在蓬勃发展,数字产品层出不穷,但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不具有“普世性”,受技术、价格、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陷入“数字化存在”的主体集中在中青年、知识分子阶层以及社会精英阶层。相对于庞大的中国人口数目,这部分群体依然为数尚少。
但这部分被数字化了的群体必然会与其他人产生鸿沟,而这道鸿沟首先横跨在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中,当你每天回家习惯性地开机,沉迷于“知己”交流,“坐地日行八万里”时,你是不是开始越来越敷衍你的父母,忽略你年迈的祖辈?就在你毫不察觉中人间最可贵的亲情正在一点点地被侵蚀。
网络化个人电脑将同质性的“大众”分化成异质性的“个人”。个性的强化直接导致社会同化作用的减弱,从目前状况看还未对社会合作造成明显影响,但同阶层人际沟通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个性张扬让集体性行动变得困难,电信交流的多选择性加大了现实生活中排他性的可能。随时可以抽身而去的虚拟世界让同群体内人与人的交往更加真实,还是更加疏离?数字化信息化会否诞生一种新的文化镜像世界?我想要在不断反思中有所保留地应对使用。取舍掌控的标准即是:永不失我心的至真至善至美。
我相信每个人多少都曾为自己身陷“比特世界”不能自拔警醒过,可现实展示给我们的画面是:我们手不离“机”:多功能高速更新的计算机、手机……诱惑实在太大,信誓旦旦地采用强拔网线这种极端方式也通常撑不到一星期,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方便快捷,它的丰富多彩,让我们在高效率地工作、生活、娱乐着。但有的时候越快越辨不清方向,感受不到自己的内心,越容易迷失。人是在理性中成为真正的“人”,所以我们有时也需要理智地控制自己,放慢自己的脚步,像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慢慢走,欣赏哟”。慢一点也许就不会轻易错过美好,慢一点也许就能“诗意地栖居”,偶尔“反身观己”往往看得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