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按件归档存在的问题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2年起,我单位开始实行以“件”为单位整理年度归档文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按“卷”整理虽然麻烦,但利用起来较方便;而按“件”整理虽然方便,但日后保管和利用,有时就有些麻烦。从长远看,按“件”归档可能利大于弊,但对基层单位,尤其是像我们这些还是手工检索的单位来说,“卷”和“件”不应该“一刀切”,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 在编号时,以“卷”为单位,归档章所设置的项目都是标示在案卷封面上。在整理归档完毕后,如遇特殊情况需做案卷调整,换个封面即可,对归档文件不会有大的影响;而以“件”为单位,归档章直接盖在归档文件首页上,如果想作调整,就需要擦刮,势必对档案造成损害。在盖归档章时,有时,归档文件首页上端几乎被领导批示占满了,所剩空白位置根本不够盖,甚至整个首页都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只能盖到领导的批示上面,这样做,既不美观又不合适。
  2 在编目时,以“卷”为单位编制案卷目录,不同组织机构(问题)的案卷可以填写在一页,流水编号,看起来很舒服;而以“件”为单位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时,不同组织机构(问题)的“件”必须分页填写,在上一个组织机构(问题)的那一页归档文件目录还未用完的情况下,下一个组织机构(问题)的归档文件目录必须得另起一页,中间留出的空白,不仅会让人感觉流水号的不连续性,而且,还会增加归档文件目录的页数。以“卷”为单位时,拟写案卷题名,可以用“×××(责任者)关于×××(问题)的通知、批复、请示、会议纪要等”,把同一事件的相关文件全都概括进去;而以“件”为单位时,如果一个正文有若干个附件,只著录正文题名,附件内容可能会反映不出来,容易造成漏检,还需依次列出附件的题名,不仅麻烦,还增加了每年归档文件目录的总页数。现在,每年编制的归档文件目录比原来的案卷文件目录页数要多出很多,影响了查阅的速度。
  3 装盒时,会遇到类似于编目中的问题。以“卷”为单位装盒,不同组织机构(问题)的案卷可以放入同一档案盒内,这样,可以一盒完全装满了再装下一盒;而以“件”为单位装盒时,不同组织机构(问题)的归档文件不能放入同一档案盒内,就造成了上一个组织机构(问题)的盒内还有许多空间,而下一个组织机构(问题)的归档文件必须得重新再装一盒,哪怕是很薄的一两份文件,这样,不仅会浪费一部分档案盒,同时,也浪费了档案柜的空间。
  4 日常管理中,以“卷”为单位时,每一个案卷都是上有封面,下有备考表在保护着,这样在查借阅利用的过程中案卷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而以“件”为单位时,每“件”归档文件都直接裸露在外面,我单位有些经常利用的“件”已经有些损毁,这就需要找到一种非常实用的装订方法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档案。
  5 利用档案时,如果借阅者要查同一事件的相关文件,以“卷”为单位,一般情况下,这些文件都保存在一个案卷内,对于提供者来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非常全面的相关文件,而且借阅登记也比较简便;对于借阅者来说,在利用的过程中不容易丢失案卷,能够很好地维护档案的系统和完整。而以“件”为单位,对于提供者来说,即便归档文件在整理时,也是按照“同一事由的应当集中排列在一起”的原则,但是,如果遇到个别归档文件没有标题或标题对内容的反映不太准确、全面,若整理者由于水平有限或其他原因没有再拟出一个恰当的题名时,就容易造成漏检,而且,同一事件的相关文件形成的“件”又比较多,提供的速度会相对较慢,借阅登记也比较麻烦;对于借阅者来说,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归档文件的缺失。这些与我们提倡的快捷、准确、全面地提供档案有些背道而驰。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想出了一些办法,一是对同一事件的多份文件(如干部任免、涉水案件的处理等)进行组“件”,即“一人(批)一件或一案一件,然后再自拟一个题名”,类似于以前说的“立小卷”、“立薄卷”、“立纯卷”;二是二是遇到首页上没有合适的空白位置时,在归档文件前面再加上一个空白页,打上文件题名,然后再加盖归档章;三是不再填写档案盒脊上的“机构(问题)”项,依次按室编件号(焦作市规定,按不同保管期限,依文件排列顺序,每年都从“1”开始逐件流水编号)装盒,则不同组织机构(问题)的归档文件就可以放入同一档案盒内;四是对特别重要和利用频繁的档案,及时制作复制件,在利用时,原则上不提供原件。
  这些变通做法,我们认为是合理可行的,但是能否长久坚持,以后会不会再返工,还需要理论上的解释,尤其需要得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李兴利组稿,作者单位:焦作市引沁局)
其他文献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十分必要,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理论难度大,要想达到医改设计的管理效果,还涉及多方配套政策。
摘 要:中(沪)、美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认证机构、认证对象和证书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出上海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我国档案专业队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构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行业自身的限制、现有体制的约束、认证机构的缺失、现行政策的阻碍等问题,为此,档案界应当围绕这一制度的构建和实施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