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唐以前部落族群时期,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神山信仰基本上还保留着大量原始宗教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山神形象,祭祀场所,神山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唐以前;墨尔多神山;信仰特点
关于唐以前墨尔多神山信仰的情况,未见史书记载,但根据田野调查情况及宗教学相关理论,可以大致推测出的墨尔多神山信仰情况。唐以前,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神山信仰基本上还保留着大量原始宗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山神形象为原始的自然物形象
由于唐以前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还是“不相统一”的部落王国时期,各个部落之间的山神形象是不相统一的。如果按照后期成熟的山神信仰模式来看的话,山神形象一般都是骑马背枪的战神形象,但是由于在唐以前此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不管是内地或是吐蕃的宗教信仰都很少深入到嘉绒中心地带,所以还未受到汉藏两地的信仰上的太多影响,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祭祀山神的习惯。以笔者调查走访中的巴底乡为例来说:其一,巴底乡最为有名的美人谷村——山村的山神为白尔威,此神的形象就是一头有黑白色各一只角的母牦牛。在传说故事中叙述的是因为它与墨尔多山神手下的一位大将比武,被脚儿基山神用箭射掉了一只牛角,但白尔威山神说不要紧,我用酥油重新塑一个安上还是同样的好看,所以在民间流传故事中此山神的两只角,在当地人心中一直以来就是一只白色,一只黑色的。当我在当地的一位老人带领下,爬上祭祀白尔威神山神的“拉则”(祭祀地方)时,才发现原来白尔威神山的主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一座山峰上白雪皑皑,一座山峰却黑色如黛。那白色的山峰和黑色的山峰看上去的确如并排而坐,实际上白色的山峰要靠后一些,而且海拔要高一些。我不得不惊诧于当地先民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了。
其二,在紧挨着邛山村的是一个叫做来依的村子,此村子的山神形象却是一个傲然挺立的大鹏鸟形象,当地藏语叫“夏德热”。传说这位山神也与墨尔多山神手下的那个脚儿基山神比试本领,却被脚儿基山神射瞎了一只眼,但此山神却用翅膀把脚儿基山神的头扇掉了,所以至今脚儿基神山看上去是没有一个明显的头颅的。
其三,巴底乡木纳山村的神山叫斯当郎,祭祀地点叫“斯当郎巴协”,“斯当郎”意为黑虎,说明最早的山神形象是一只黑虎。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早期的山神形象基本上都是自然的动物形象。当然还有大石崇拜、大树崇拜、猪崇拜等。“宗教是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人类智慧力量异化的产物,原始阶级。这种异化现象是属于自发性的,是一种朴素的直观感性的异化现象。” 主观人为因素较少,其崇拜对象主要以崇拜物自身的自然表现形态。
二、山神的功能性不是万能的
在部落族群时代。“在原始人头脑中所想象的神灵作用,只限于某一自然力所表现的范围内,还不能形成万物的高级神灵的概念。雨神只能降雨,风神只能刮风,某山神只能管某山,某河神只能管某河,神与神之间谁也管不了谁。” 这在我的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例子比较多。如丹巴县章谷镇白呷山村的“帕高”神山,“帕高”意为野猪,当地至今都还有敬“帕高”神山的习俗,说是敬了“帕高”神山家里的猪就能顺利长大,不仅不生病,而且生长得特别强壮,如果有人在帕高神山上砍树,捡柴等,帕高山神就会让他家的猪生病倒圈。又白呷山村的人都爱敬奉与墨尔多神山相对着的一座叫做“沙确”的神山,当地有些人又叫他“白人菩萨山”(因此山拉则处有一人形白岩),因为此山是只管当兵打仗将士的安危胜败的。传说只要诚心敬拜“沙确”神山,山神就会帮助在外当兵打仗者打败对手,保佑士兵升官。当然还有山神还会保佑你偷盗成功,但其他的它就不会保佑。巴底沈足村木枝寨的山神会保佑敬奉它的人家,养羊顺利,母羊多产。从中我们也以推测作为嘉绒墨尔多神山,在那个时代也只能是保佑在它山脚下的人们平安,顺利而已。并不是能保佑整个嘉绒地区的安危凶吉。
三、山神间等级平等,无大小体系之分。
虽然无有史料证明在原始族群时期山神之间还未有出现等级高低之分,但从笔者走访过的丹巴县几条沟的具体情形来看。唐以前墨尔多山神与其他几条沟的山神之间是相互平等、互不隶属的。这也可以从以下几例故事中看出来。
其一、在丹巴县西北方向上,有一条河叫革什扎河,革什扎河的右岸有一条绵延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叫斯达纳山,其主峰海拔5521米,“斯达纳”藏语意为“黑虎”在当地的祭祀煨桑颂词中又写作“虎耳山”,在边尔乡牙科村境内其主峰常年积雪,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由于它比墨爾多神山主峰高,在当地的传说中就说:墨尔多山与斯达纳山原来就是两兄弟,以前本地的人学本领都要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去学,弟弟墨尔多很想去拉萨学本领,就恳求哥哥斯达纳一起去,可斯达纳不愿去,并且说:“要去你一个人去,我不想去,拉萨也没什么,我每天向西望望就看得见。”于是弟弟独自一人去了拉萨,几年以后弟弟回到家乡嘉绒,由于他的本事大,大家都尊敬他,慢慢的大哥斯达纳有点生气了,常常找弟弟墨尔多生事,后来经过大家的劝解,所以后来(唐以后)本教在祭祀煨桑的时候还是不忘给斯达纳山神招呼一下,并且把斯达纳山神封为弟弟墨尔多山神的“古拉”(生神)。
其二、在大金河的右岸,丹巴县巴旺乡与聂呷乡境内也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称为巴旺山,其主峰为“布让斯达”,山神也叫“布让斯达”。传说墨尔多山与布让斯达为最好的朋友。有一次山神布让斯达与墨尔多山神到西藏去打仗,仗打完后,布让斯达说要与墨尔多一起回家乡,墨尔多却要再耍几天才回去,让布让斯达先回去,布让斯达走了几天后,感觉很疲乏,就在大路边上睡觉了,墨尔多山神赶到的时候他还没醒,墨尔多叫了几声,但不见动静,就用手掌打了几耳光,不料把布让斯达的一只耳朵整聋了。布让斯达很生气,要求墨尔多基给予赔礼道歉,并且还要求墨尔多必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布让斯达的儿子才肯罢手。墨尔多山神无奈,只好答应了布让斯达山神的要求。
其三、巴底乡境内的脚儿基神山,在神山祭祀颂词里是属于墨尔多手下的一员大将,但在当地流传的故事中却不是这样的。传说脚儿基神山与墨尔多神山也是相处得很好的朋友,由于脚儿基山神的地方不如墨尔多山神管辖的地方那么好,有时遇到灾荒年间,脚儿基山神还会向墨尔多山神借点粮食以维持生计。据说有一年遇上荒灾,脚儿基准备到墨尔多山神那里借点吃的,走到半路天亮了,脚儿基怕被其他山神笑话,就站在原地的山梁上没动,结果化作了像人背着一根皮口袋躬着腰面向墨尔多山方向的石人。 其四、东谷乡牦牛村神山“拥兰”与东玛村神山“雍忠拉则”在著名的顶锅山“雍忠佐青岭”寺的东西两边,西边牦牛村拥兰山神拥有着无数的白石,而东边雍忠拉则山神却管辖着众多蛇类。有一次,拥兰山神跟雍忠拉则山神商量做一笔买卖,拥兰说:“我用我的白石头粜你的蛇养,你用我的白石砌房怎么样?”买卖谈成了,两位山神一个往西边赶蛇,一个往东边搬石头,雍忠拉则山神花了不少力气也就搬了那么几个大白石,而拥兰山神不费力气就把雍忠拉则山的蛇全部赶到自己的地盘上了。雍忠拉则山神认为自己吃亏了,就很生气的把那些石头踹到山下了。
从这几则故事中,我们能粗略领会到原始社会族群间是相互平等,没有阶级之分的。部落王国之间还未存在隶属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墨尔多神山体系。
四、没有固定的祭祀山神的场所
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本地大多数祭祀山神的地点都是与后来8世纪中被流放到嘉绒地区的西藏最早出家的七个僧人之一的“白若杂那”大师有关。在丹巴地区传说最多的就是聂呷乡的“布依庙”和巴底乡的木纳山白若塔群,从墨尔多山神的祭祀场所来看,有的说最早在墨尔多山主峰下的“查猜通”(意为磕头坪)一带,有的说是在岳扎乡纳顶村的“贡尼崩”(意思为双寺坪)一带,后来又搬到岳扎乡岳扎坝村的阿佳拉姆藏寨,那些残墙断石至今还有,连修乡村公路时,都避开此处,从它旁边而过,也没人敢动那里的石头,说是山神墨尔多的东西,不能乱拿,如果谁人拿了,会遭到墨尔多山神的惩罚。再后来才搬到如今的岳扎乡大石包的。我在巴底乡俄鲁村调查时,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家告诉我说: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到了民改以前,我们给墨尔多山神秋烟烟时,就在现今的丹巴县章谷镇三岔河原来河东老桥头附近的大石包上,并不是一定要到山顶或者是岳扎墨尔多拉康去敬。这说明早期山神祭祀地点并不固定,可能只是一些简便的祭台,也还没有供奉山神的寺庙。固定在山上祭祀也应是唐以后的事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以上故事中推测出:在部落族群各自为首时期,嘉绒墨尔多神山与其周围的其他神山之间是互不隶属的,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神山体系。各个部落有各自所崇拜的神山,不需要首先崇拜祭祀嘉绒墨尔多神山或者招呼其他部族的神山。
参考文献:
[1] 陈麟书 陈霞 主编《宗教学原理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1月.
[2] 李涛 李兴友主编《嘉绒藏族研究资料丛编 》 四川藏学研究所1995年10月.
[3] 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7.
[4] 王森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0.1.
[5] 呂大吉 《宗教学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
[6] 凌立 《丹巴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6.
[7] 燕松柏 雀丹 《阿坝地区宗教史要》 成都地图出版社 1993.3.
【关键词】:唐以前;墨尔多神山;信仰特点
关于唐以前墨尔多神山信仰的情况,未见史书记载,但根据田野调查情况及宗教学相关理论,可以大致推测出的墨尔多神山信仰情况。唐以前,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神山信仰基本上还保留着大量原始宗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山神形象为原始的自然物形象
由于唐以前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的嘉绒地区还是“不相统一”的部落王国时期,各个部落之间的山神形象是不相统一的。如果按照后期成熟的山神信仰模式来看的话,山神形象一般都是骑马背枪的战神形象,但是由于在唐以前此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不管是内地或是吐蕃的宗教信仰都很少深入到嘉绒中心地带,所以还未受到汉藏两地的信仰上的太多影响,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祭祀山神的习惯。以笔者调查走访中的巴底乡为例来说:其一,巴底乡最为有名的美人谷村——山村的山神为白尔威,此神的形象就是一头有黑白色各一只角的母牦牛。在传说故事中叙述的是因为它与墨尔多山神手下的一位大将比武,被脚儿基山神用箭射掉了一只牛角,但白尔威山神说不要紧,我用酥油重新塑一个安上还是同样的好看,所以在民间流传故事中此山神的两只角,在当地人心中一直以来就是一只白色,一只黑色的。当我在当地的一位老人带领下,爬上祭祀白尔威神山神的“拉则”(祭祀地方)时,才发现原来白尔威神山的主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一座山峰上白雪皑皑,一座山峰却黑色如黛。那白色的山峰和黑色的山峰看上去的确如并排而坐,实际上白色的山峰要靠后一些,而且海拔要高一些。我不得不惊诧于当地先民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了。
其二,在紧挨着邛山村的是一个叫做来依的村子,此村子的山神形象却是一个傲然挺立的大鹏鸟形象,当地藏语叫“夏德热”。传说这位山神也与墨尔多山神手下的那个脚儿基山神比试本领,却被脚儿基山神射瞎了一只眼,但此山神却用翅膀把脚儿基山神的头扇掉了,所以至今脚儿基神山看上去是没有一个明显的头颅的。
其三,巴底乡木纳山村的神山叫斯当郎,祭祀地点叫“斯当郎巴协”,“斯当郎”意为黑虎,说明最早的山神形象是一只黑虎。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早期的山神形象基本上都是自然的动物形象。当然还有大石崇拜、大树崇拜、猪崇拜等。“宗教是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人类智慧力量异化的产物,原始阶级。这种异化现象是属于自发性的,是一种朴素的直观感性的异化现象。” 主观人为因素较少,其崇拜对象主要以崇拜物自身的自然表现形态。
二、山神的功能性不是万能的
在部落族群时代。“在原始人头脑中所想象的神灵作用,只限于某一自然力所表现的范围内,还不能形成万物的高级神灵的概念。雨神只能降雨,风神只能刮风,某山神只能管某山,某河神只能管某河,神与神之间谁也管不了谁。” 这在我的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例子比较多。如丹巴县章谷镇白呷山村的“帕高”神山,“帕高”意为野猪,当地至今都还有敬“帕高”神山的习俗,说是敬了“帕高”神山家里的猪就能顺利长大,不仅不生病,而且生长得特别强壮,如果有人在帕高神山上砍树,捡柴等,帕高山神就会让他家的猪生病倒圈。又白呷山村的人都爱敬奉与墨尔多神山相对着的一座叫做“沙确”的神山,当地有些人又叫他“白人菩萨山”(因此山拉则处有一人形白岩),因为此山是只管当兵打仗将士的安危胜败的。传说只要诚心敬拜“沙确”神山,山神就会帮助在外当兵打仗者打败对手,保佑士兵升官。当然还有山神还会保佑你偷盗成功,但其他的它就不会保佑。巴底沈足村木枝寨的山神会保佑敬奉它的人家,养羊顺利,母羊多产。从中我们也以推测作为嘉绒墨尔多神山,在那个时代也只能是保佑在它山脚下的人们平安,顺利而已。并不是能保佑整个嘉绒地区的安危凶吉。
三、山神间等级平等,无大小体系之分。
虽然无有史料证明在原始族群时期山神之间还未有出现等级高低之分,但从笔者走访过的丹巴县几条沟的具体情形来看。唐以前墨尔多山神与其他几条沟的山神之间是相互平等、互不隶属的。这也可以从以下几例故事中看出来。
其一、在丹巴县西北方向上,有一条河叫革什扎河,革什扎河的右岸有一条绵延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叫斯达纳山,其主峰海拔5521米,“斯达纳”藏语意为“黑虎”在当地的祭祀煨桑颂词中又写作“虎耳山”,在边尔乡牙科村境内其主峰常年积雪,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由于它比墨爾多神山主峰高,在当地的传说中就说:墨尔多山与斯达纳山原来就是两兄弟,以前本地的人学本领都要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去学,弟弟墨尔多很想去拉萨学本领,就恳求哥哥斯达纳一起去,可斯达纳不愿去,并且说:“要去你一个人去,我不想去,拉萨也没什么,我每天向西望望就看得见。”于是弟弟独自一人去了拉萨,几年以后弟弟回到家乡嘉绒,由于他的本事大,大家都尊敬他,慢慢的大哥斯达纳有点生气了,常常找弟弟墨尔多生事,后来经过大家的劝解,所以后来(唐以后)本教在祭祀煨桑的时候还是不忘给斯达纳山神招呼一下,并且把斯达纳山神封为弟弟墨尔多山神的“古拉”(生神)。
其二、在大金河的右岸,丹巴县巴旺乡与聂呷乡境内也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称为巴旺山,其主峰为“布让斯达”,山神也叫“布让斯达”。传说墨尔多山与布让斯达为最好的朋友。有一次山神布让斯达与墨尔多山神到西藏去打仗,仗打完后,布让斯达说要与墨尔多一起回家乡,墨尔多却要再耍几天才回去,让布让斯达先回去,布让斯达走了几天后,感觉很疲乏,就在大路边上睡觉了,墨尔多山神赶到的时候他还没醒,墨尔多叫了几声,但不见动静,就用手掌打了几耳光,不料把布让斯达的一只耳朵整聋了。布让斯达很生气,要求墨尔多基给予赔礼道歉,并且还要求墨尔多必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布让斯达的儿子才肯罢手。墨尔多山神无奈,只好答应了布让斯达山神的要求。
其三、巴底乡境内的脚儿基神山,在神山祭祀颂词里是属于墨尔多手下的一员大将,但在当地流传的故事中却不是这样的。传说脚儿基神山与墨尔多神山也是相处得很好的朋友,由于脚儿基山神的地方不如墨尔多山神管辖的地方那么好,有时遇到灾荒年间,脚儿基山神还会向墨尔多山神借点粮食以维持生计。据说有一年遇上荒灾,脚儿基准备到墨尔多山神那里借点吃的,走到半路天亮了,脚儿基怕被其他山神笑话,就站在原地的山梁上没动,结果化作了像人背着一根皮口袋躬着腰面向墨尔多山方向的石人。 其四、东谷乡牦牛村神山“拥兰”与东玛村神山“雍忠拉则”在著名的顶锅山“雍忠佐青岭”寺的东西两边,西边牦牛村拥兰山神拥有着无数的白石,而东边雍忠拉则山神却管辖着众多蛇类。有一次,拥兰山神跟雍忠拉则山神商量做一笔买卖,拥兰说:“我用我的白石头粜你的蛇养,你用我的白石砌房怎么样?”买卖谈成了,两位山神一个往西边赶蛇,一个往东边搬石头,雍忠拉则山神花了不少力气也就搬了那么几个大白石,而拥兰山神不费力气就把雍忠拉则山的蛇全部赶到自己的地盘上了。雍忠拉则山神认为自己吃亏了,就很生气的把那些石头踹到山下了。
从这几则故事中,我们能粗略领会到原始社会族群间是相互平等,没有阶级之分的。部落王国之间还未存在隶属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墨尔多神山体系。
四、没有固定的祭祀山神的场所
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本地大多数祭祀山神的地点都是与后来8世纪中被流放到嘉绒地区的西藏最早出家的七个僧人之一的“白若杂那”大师有关。在丹巴地区传说最多的就是聂呷乡的“布依庙”和巴底乡的木纳山白若塔群,从墨尔多山神的祭祀场所来看,有的说最早在墨尔多山主峰下的“查猜通”(意为磕头坪)一带,有的说是在岳扎乡纳顶村的“贡尼崩”(意思为双寺坪)一带,后来又搬到岳扎乡岳扎坝村的阿佳拉姆藏寨,那些残墙断石至今还有,连修乡村公路时,都避开此处,从它旁边而过,也没人敢动那里的石头,说是山神墨尔多的东西,不能乱拿,如果谁人拿了,会遭到墨尔多山神的惩罚。再后来才搬到如今的岳扎乡大石包的。我在巴底乡俄鲁村调查时,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家告诉我说: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到了民改以前,我们给墨尔多山神秋烟烟时,就在现今的丹巴县章谷镇三岔河原来河东老桥头附近的大石包上,并不是一定要到山顶或者是岳扎墨尔多拉康去敬。这说明早期山神祭祀地点并不固定,可能只是一些简便的祭台,也还没有供奉山神的寺庙。固定在山上祭祀也应是唐以后的事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以上故事中推测出:在部落族群各自为首时期,嘉绒墨尔多神山与其周围的其他神山之间是互不隶属的,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神山体系。各个部落有各自所崇拜的神山,不需要首先崇拜祭祀嘉绒墨尔多神山或者招呼其他部族的神山。
参考文献:
[1] 陈麟书 陈霞 主编《宗教学原理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1月.
[2] 李涛 李兴友主编《嘉绒藏族研究资料丛编 》 四川藏学研究所1995年10月.
[3] 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7.
[4] 王森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0.1.
[5] 呂大吉 《宗教学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
[6] 凌立 《丹巴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6.
[7] 燕松柏 雀丹 《阿坝地区宗教史要》 成都地图出版社 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