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怎么不像小时候那样骂我了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塔·米勒的授奖词,她说,她每天早上出门之前,都会等妈妈问她:“你带手绢了吗?”
   1
   放假那天我没赶上回家的车,就差5分钟。
   我挤在地铁上,从大包小包中抽出一只手来,打电话让我妈帮我改签。
   结果高铁票售罄,只能买机票,飞去沈阳再转大巴,还要在沈阳住一晚。
   我妈什么也没说,默默把这一切做好,叮嘱我好好吃饭,就挂了电话。
   我觉得怪怪的。
   我上小学,不小心把钥匙掉了,我妈能连续念叨我一周,从“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到“什么事都做不好”,七天不重样。
   但这次她轻描淡写,甚至还开了几句玩笑。
   我忽然发现,她不骂我了。和我相处,也变得小心翼翼了。
   即使我犯了错,她也不会出现那副“没有我,你怎么什么都做不成”的表情。她好像意识到,我翅膀硬了,独立了,然后,一点点放弃了对我生活的干预。
   我妈再也不骂我了,我们好像再也回不去了。我有点慌。
   2
   这一年我特别忙。
   实习、写论文、准备考试……几乎每天熬夜。
   但似乎也没做好什么。
   至今没写出10W+、论文被老师打回去重写、考试资料到现在都没看完一遍。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我每天在地铁上花3个小时刷手机、看热点、想选题;也会在回到宿舍的那一刻,躺在床上边刷淘宝边吹空调;还可以和朋友互相转发搞笑的段子和视频,用“哈哈哈哈哈”完成所有无聊的对话……
   唯独没空理我妈。
   微信里,我把我妈置顶。但好几天都说不上两句话。
   聊天大部分围绕“吃了吗”“在干嘛”“我睡了”展开。
   我的回答都是“哦”“知道了”“在忙,一会说”,一幅青春期没过完的不耐烦和长大成人想飞走的傲娇。
   这一年我脾气越来越大,说话越来越硬气。
   仗着自己多读了两年书、在大城市多见了几年世面,似乎对每件事都能居高临下发表看法。
   我边啃我妈煮的玉米边嫌弃,“还是水果玉米比较好吃”;看《中国有嘻哈》,我妈说,“不知道一群人疯疯癫癫在干嘛”,我脱口而出,你懂什么;我嫌弃她发个微信红包要操作好久,还会问“视频聊天花的是话费还是流量”这种无知的问题……
   我差一点忘了,我小的时候,爸妈面对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我,是那么热情欣喜地,想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
   同样的事情,成年后的我,做得差劲透了。
  
   3
   我妈现在唯一能和我聊上超过三句的话题,是关于我找男朋友这件事。
   每次她试探性地问我:“最近有没有遇见合适的男孩子啊?”
   总是会被我一口屏蔽,“不要再问了。”
   如果她再多说几句,我就会开始三观轰炸。
   我抨击她不为我着想,把我往婚姻的火坑里推;我批评她是旧社会思想,觉得相夫教子是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我吐槽她只为了自己舒服,逼我恋爱、结婚、生子,然后就能完成她作母亲的责任……
   吓得她都不敢逆着我说话。
   我媽过去是那种特别厉害的职业女性。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我好多朋友都怕她。
   但现在和我聊天,她学会了察言观色,转移话题。
   她知道我不喜欢她催我恋爱、结婚,能不提就不提。
   偶尔忍不住了问一句,我一反弹她马上收声。
   为了迎合我,她强迫自己改变根植在内心40多年的观念。尽管,我自己对我的三观是否正确都保证不了。
   她已经很努力地改变了,而我还总嫌不够。
   我也不知道在不耐烦什么。午夜梦回常常后悔,又不好意思道歉。
   就像每个中国式儿女,怀着对父母的爱和愧疚,话到嘴边总也说不出口。
   我们自我别扭,自我安慰,自我原谅。然后就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4
   这一年我泪点越来越高,看电视剧哪怕男女主爱得死去活来生离死别,我都波澜不惊。
   但微博话题看到有关爸妈的内容,评论再烂,我也能一瞬间就红了眼眶。
   我上初中的时候,山竹还不常见。有一次我妈的朋友从南方回来,带了一些,我觉得好吃的不得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次假期回家,我妈都会给我买一大袋山竹。
   我一天吃几个,吃到后来,都是坏的了。
   小孩子的喜欢,很多时候都是随口说说。
   但我妈一直记到现在。
   殊不知,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我现在,也没那么喜欢山竹了。
   我这次回家,我妈神秘兮兮地拿出一管YSL的星辰系列:“前几个月你张阿姨从国外带回来给我的,我没用,留着给你用吧。”
   她觉得那是好东西,留了几个月,只想给我。
   她不知道,这个色号已经没那么热门了,网上代购也一抓一大把。
   前阵有个抢流量的活动,我妈让我转发帮她抢,我每次都只是口头答应。
   我觉得好丢脸,想要流量的话,我买给她就好了啊。
   后来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要求转发和点赞数超过一定数量,才能通过。我妈花了一下午,转发到她所有的微信群里,拜托大家转发,还给每个转发的人发红包。
   可是明明,我并没有要求她这么做啊。
   我转行做新媒体以后,她老是问,你的文章什么时候发、最近有没有写新的。    我每次都不耐烦地搪塞过去。
   有天我随手点进我妈的朋友圈,发现里面,全是我写过的公号文章。
   我提过一次,我的文章在ONE文艺生活公号的和“ONE?一个”APP上都会出现,她就每天都翻几遍。
   看到那些骂我的评论,她气得不行,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只好把每一条来回读好几遍,越读越气。
   我知道,她还像小时候那样爱我,只是变得静悄悄了。
  
   5
   我一直特别想成为独立坚强、为自己负责的人。每次觉得快要成为这样的人,就深深为自己骄傲。
   可是当我意识到,成长也意味着,我再也回不到小时候和妈妈的相处模式了,我开始发慌。
   上中学,学校布置作文,我给我爸写过一封信。
   我妈在饭桌上朗读,我爸听得差点流眼泪。
   这件事老被我妈拿来和朋友说,关键词是,我懂事又孝顺。
   可是,这么多年了,我写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却一次也没写过我妈。
   但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就是她。
   我承受得起任何人对我的背叛和疏远,唯独承受不了她和我变得陌生。
   这话说起来矫情,里面却有我一百颗真心。
   我试过和她建立共同话题,比如推荐我喜欢的书和电影给她看。但反馈并不好,她毫无感觉。
   就像电影《父亲和伊藤先生》里,阿彩带着父亲去玩不擅长的保龄球,气得父亲连温泉都不想泡了只想回家。
   但是当伊藤提议要去工具店看看的时候,父亲在店里逛着,开心得像个孩子。
   其实,父母不是不会开心,是为人子女的我们,不懂得如何让他们开心。
   我最近看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塔·米勒的授奖词,她说,她每天早上出门之前,都会等妈妈问她:“你带手绢了吗?”
   手绢代表的是,妈妈对她的关心。除了这个时刻,一天剩下的日子里,只有她自己关心自己。
   直接的表达让人难为情,那我们不如间接地,把爱伪装成帮助或者责备。
   起码可以,让他们对我的生活小事做主。
   比如,我从来不自己定回家的票,购票的账号和密码也全然记不住。
   帮我订票,成了我和我妈心照不宣的默契。
   比如,我回家以后,从来不收拾,东西乱摆一通。
   我妈每次都是一边说我,一边把东西摆放整齐。
   有些事我自己不是做不好。
   但我想让我妈为我做。
   我们必须给父母添麻烦,假装自己还像小时候,很多事做不好。
   是因為爱他们。
   不过,还有一些不麻烦的小事,我们现在就可以做。
   金英朝摘自“ONE一个”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我是个从事定性研究的科研人员,研究中我跟人们谈论爱情时,他们说的是让人心碎的事;谈论归属感时,说的是最让他们痛心的被排斥的经历;谈论人际关系时,他们说自己是如何被断绝关系的。这种感受被鉴定为耻辱感,而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滋生耻辱感的是“我不够好”的心态——我们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滋味:我不够苗条,不够有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职位不够高。形成这种心态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脆弱。   在六年的课
期刊
我从来没有叫过小森“弟弟”,但他总喜欢粘着我,喊我姐。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他拿着成绩单跑来找的第一个人就是我,拉着我高兴地喊:“姐,我考上了!”那一刻,我觉得有个弟弟也不错。   1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2011年那个春节。   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工资并不高,年底,我省吃俭用攒了点钱,跑去省城最好的商场,给我妈买了一套护肤品和一件非常好看的大衣。后来,要出商场门的时候,我又停下来,重新跑
期刊
这是一列见站便停的绿皮火车,每天傍晚六点四十分自石家庄北站发往德州。沿线城镇的小商贩们都习惯乘坐,在省会的批发市场上淘一天货,然后成捆打包地提上车来。最重要的一点是票价十分便宜。   我赶到车站时已是六点半,买票、检票、上下地道、冲上站台、奔进车厢一气呵成。等我火烧屁股似的坐上座位,车正在徐徐开动。   一股酸臭的体气直冲过来,令我顿感头疼恶心。我先是看到一双褪色的黄塑料拖鞋,继而是两只毫无皮
期刊
那时的我们,梦想总是比想象还要伟大。走过了不同的故事,看过了不同的风景,却还是在一起写有相同結尾的故事。  下着小雨的夜晚,心跳总是能和雨滴下落的节拍不谋而合。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巨大的陌生人,但内心却天真似小孩。   梅子,我总是会习惯性地想起你,那种友谊深到骨子里复杂的味道,再也没有感受过了。第一次遇到你的那个午后,淡淡的阳光洒在你纯白色的衣服上,有趣到可爱。你来到班里时的自我
期刊
对于许多居住在国外的人来说,结交新朋友可以有效缓解适应国外新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当地文化和言语包容性的不同,不同地方的好客程度也有所差异。  为了选出让居住在国外的人认为最容易融入当地生活的国家,全球社区网络InterNations(外籍人士社区)最近做了一项年度外籍人士内部调查,结果显示以下五个国家是世界上最热情好客的国家。  乌干达的友好程度最高  这个东非国家因友好而广受好评。“外籍人
期刊
是的,只有当你遇到太多无趣的人、无爱的人、无灵魂的人,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一名“毒舌”的可爱与可贵。他们是硫酸,是逆流,是你生之瑰宝。  你快把我蠢哭了   这真是件奇怪的事,每个小圈子里都会有一枚“毒舌”,就好像每个小集团里都会有一个胖子一样。推而广之,每个人有生之年都会遇到个把“毒舌”朋友,就好像我遇到张鲜花。   这些年没和她走丢,是要感谢诸神的。   就在上个周末,我和张鲜花结伴到海边
期刊
当罗尼将证书和小金书接过去以后,他流着泪,把证书和奖品紧紧地抱在胸前。  1947年,我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市立小学当老师。   在进行到半个学期的时候,一个名叫罗尼的小男孩插进了我的班里。罗尼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孩子。不过,那可不是什么好印象。他的身上每天都是脏兮兮的,头发也总是被风吹得乱糟糟,他的鞋子有两个大破洞,臭味经常从那两个洞里跑出来,他的耳朵后面总是有一层灰色的污垢,嘴边还总是粘着一些没
期刊
我现在正在学更多的汉语词汇——这是我看到温奶奶的善良之后能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上午11点,门铃响了。台阶上,我看到一位中国老奶奶,她个子瘦小,一手牵着小男孩,一手提着纸袋。我认得这位老奶奶,她不是第一次来了。她是小男孩的外婆,她女儿去年10月买了附近的房子。  老奶奶的女儿妮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目前在上海,整个夏天都是她的父母在大房子里帮她带孩子。妮可显然跟她妈妈说了我不久前刚动了心外科手术
期刊
在亲人的痛哭声中,我才回过神,酸楚从嗓子眼往上冒,眼泪顿时涌了出来,父亲真的走了。  按本地习俗,人去世后每逢7天要烧纸钱祭奠。今天是父亲走后的第14天,我们站在焚烧炉边默默注视着灰烬。   “今天烧得挺好,都燃尽了。”我打破沉默。   “是啊,希望他在那边不会受苦了。”哥哥回答着。   理智告诉我,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此生再也见不到他了。可他又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在书桌旁、在沙发上、在
期刊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的拥抱,就足以表达。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