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与中国现代化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以实现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5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宏伟目标。这次金融危机不仅暴露出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也迫使我们对已有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式进行反思。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过去30年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小城镇有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一、中国不可以完全复制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的作用
  
  美国、日本、欧洲的现代化模式,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以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不同,人家走过的道路,未见得就是中国要走的路;人家实现的目标未见得就是中国要实现的目标。无论是中国的社会性质,还是现实人们的价值认识,都不能按照西方走过的路再走。更何况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欧洲、美国、日本,它们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小城镇问题应当在中国引起特别的重视。它对于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全球的发展看,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几乎是每个国家都在追求的目标和理念。但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有多少?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有多少?据专家统计,迄今为止,全球人口超过67亿,但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球只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日本相对实现了现代化,其人口数量在亚洲居中下。南北美洲有3个国家超过1亿,美国、巴西、墨西哥,也只有美国实现了现代化。欧洲只有一个俄罗斯,没有实现现代化。非洲也有一个尼日利亚,它更没有实现现代化。中国实现现代化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难得多。我国过去10年中新增人口就超过了8000万人,超过德国的总人口。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一定有许多独特的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二、中国现代化要求促进经济和人口布局的调整,这需要充分发展小城镇
  
  金融危机之后,为什么我们强调继续不放松扩大外需,同时坚决把解决外需的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这与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布局直接有关。
  要促进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实现经济向内转,向下沉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过度依靠外需;二是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如果把经济发展基点真正放在扩大内需上,一定面临生产力布局大的调整,也就是经济向内转,向下沉降,才能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更加均衡的态势。
  要改变偏重大城市的发展思路,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生產力布局调整过程中,中小城市、小城镇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地提到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至今8年多过去了,理论界一直对大城镇和小城镇的问题有争论。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中小城市发展不充分,使城镇化进程步履更加艰难。只注重发展大城市,农民就很难转化为市民。所以,要把小城镇发展问题提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提。
  我国城镇化布局既要借鉴国外经验,更要重视我们的实际情况。很多人讲经济布局时提到美国。美国经济和人口布局主要是分布在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这是由美国地形三面环海决定的。其城市、经济、人口布局分布在离海岸线以内的200公里地区,这种城镇化布局对促成美国经济的快速现代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10亿,再给美国增加10亿的人口,它的经济和人口布局决不会是这样。我们的经济如何布局,要学习美国经验,但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也有人提出韩国和日本的模式。但是韩国连1亿人都不到,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所以,他们的城市化模式和中国没有可比性。
  中国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5.6%到45.7%,但因为将大量农村户籍人口统计到了城镇人口中,这个数字是有水分的。实际上,这些农村户籍人口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转变为市民。怎样将他们转变为城市市民,是对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考验。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农民要在城市现代化中变成市民,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任何国家没有面对过的难题,中国只有靠自己的独创才能解决好。专家认为,203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达到15亿,我个人的判断,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城镇人口将超过10.5亿,即便如此在农村的人口还有4.5亿。要想通过500万、1000万、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解决农民转变市民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如果再不意识到这一点,不去主动调整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去主动积极地发展小城镇,形成一个合理的城镇体系,总有一天,我们的发展将会从目前的外部挑战转变成内生性问题。
  
  三、如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小城镇发展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出现了不少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精辟性的概括,即三个进入。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了要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三句话,不单单是形容农业和农村,而是形容整个社会发展的改变。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提出的。从十六大召开到现在已过去6年多了,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还有不同。统筹城乡必须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城乡统筹的规划。我们之所以会形成非常不均衡的经济和人口布局,与我国缺乏高层次、长眼光的发展规划有关,也与过去的体制有关。如果31个省市自治区只考虑自己的事情,绝形不成中国合理的经济和人口布局。因此,一定要在国家层面、民主的现代化层面统筹规划,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二,需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形成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格局。经济布局不合理,一定带来人口布局不合理。从长远来看,要通过国家的发展规划来解决。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乡村发展要加快。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人口、劳动力布局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
  第三,要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放在农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行推进,因为城市不可能短期内吸收这么多农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双轮”驱动。这个过程中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向农村的延伸,这能够避免农民为了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过多向大城市迁移。整体来讲,只有实现整个国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四,中国的城镇化不能伤及农业、农村、农民,而要给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城市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不可能不占用土地,关键是怎样保持农业的发展,怎样保护农民的权益。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是18.25亿亩,相比1996年已经减少了1.2亿多亩。中国现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的只有4个(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也就是说,在过去12年的发展中丢掉了河南省一个省的耕地,而河南省一年能打1000亿斤粮食。如此的发展模式也在提醒我们,中国的耕地到底要不要保护。前一段互联网上专家们也在讨论,各种意见都有。作为学术讨论是可以的,但从13亿多人过日子的角度看,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现在18.25亿亩土地已经无法保障我们今天的生活,更不要说明天的生活。目前我国加上南方的复种指数,一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是23亿亩,粮食生产只是利用其中的16亿亩。我们现在采取“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措施就是为了让农民在利益的杠杆驱动下使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6亿亩。
  为什么要16亿亩呢?我国粮食亩产一年只有600多斤。我们过日子一年没有1万亿斤粮食过不去。也就是说要想打1万亿斤粮食必须要保证16亿亩的播种面积,剩下的7亿亩播种面积才是种植油料和棉花等。我们能够维持今天这样的生活质量,实际上很多农产品进口量是在不断的增加。去年我们进口大豆,超过了3700万吨,自己才产1700万吨,也就是说2/3以上大豆要靠进口。进口了3700多万吨的大豆,拿它来榨油最多只能榨出750万吨油,我们自己生产植物油不到1000万吨,而消费植物油已经超过2700万吨,除了进口大豆,还进口800多万吨的植物油。去年肉价、油价上涨,原因就在于大豆和油脂是国际市场在定价。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尤其要考虑不伤及农业、农民和农村。对农民来说,改革发展到现在已30年了,农民人均收入自己和自己比也非常了不起。1978年农民纯收入134元,到了2008年达到了4761元;城镇居民收入1978年343元,2008年15781元。但按城乡收入倍率算,30年前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1∶2.57,而2008年已经达到1∶3.31。这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由此可见,切实增加如此数量巨大的农民收入确实不是一件小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后,分析了当前三农问题用了三句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逐步让农民受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小城镇中心整理)
其他文献
一、廊坊休闲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现状  廊坊,拥有世界上独有的区位优势,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的独特优势,依托京津高度密集的人才和科研体系,依托发达便捷的交通网带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城市、移民城市。  成长中廊坊发展最快的就是休闲旅游,其中休闲环境和设施不断完善,休闲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到200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
期刊
一、从身份到岗位:中国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商品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实行,1979年在工资分配中引入考核制度,到1985年6月开始第二次全国性的工资制度改革,全部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按教学、行政、试验人员分类管理,以职务级别、工龄为计发依据,实行考核制度,双肩挑人员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种工资制度对改变高校分配问题上存在的职级不符
期刊
随着三鹿奶粉事件有关人员的受审,三鹿集团财产被拍卖,三鹿事件暂时告一段落。然而一个曾经有着五十年辉煌历程、高达149.07亿元品牌价值的乳品企业从此走向毁灭,万劫不复,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讲清,而三鹿事件的危害,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反思也远没有结束。    一、道德自律是根基    道德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并没有强制性,但就像俗语所说的,百姓心中有杆秤,这杆秤就是衡量道德的标准
期刊
政策动态    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推进工、商业用电用水同价工作。一是尚未实现商业与工业用电同价的省(区、市),应认真做好商业与工业用电同价的实施方案,结合销售电价调整,尽快实现工商企业用电同价。二是商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执行与工业用户相同的电价标准的同时,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等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鉴于当前商业企业经营困难较大,尚未
期刊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生产居全国前列,但是,农产品出口贸易却仅占全国贸易量的2%左右,因此,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特征,对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一)出口总量小  2001年以来,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2.0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5亿美
期刊
一、构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要素分析    (一)视觉文化传播平台的构成要素分析  管理要素。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相应的视觉文化产业的指导和协调机构,负责对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及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组织工作,为平台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信息要素。由政府专门机构负责为视觉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的扶持政策、配套政策及发布全面、细致文化市场信息,为视觉传播平台建设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撑。  资源要素
期刊
5月份,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企稳向好。投资、消费加快增长,工业生产明显回升,货币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收入也实现增长,经济回升的趋势更加明显。但是,外需严重萎缩局面仍在持续,出口降幅扩大,价格水平继续下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还较为困难,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仍十分复杂严峻。    一、产业运行情况    一产: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农业部统计显示,截至6月12日,全
期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前价差理论多用于金融领域的研究,如:价差参数是银行在黄金买卖中为获得利润而设定的一种参数,使成交价格在买法时稍低于中间价,而卖出时稍高于中间价。在股票界,价差是指买方出价及卖方要价间的差别。即买方出价是卖出证券时所收到的价格,而卖方要价是买人证券时所要付的价格。将价差理论引入汽车定价策略与消费者感知研究中,很适合汽车市场中间商加价统一标准不明显、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期刊
一、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传统原则    传统的国际私法中确定准据法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    (一)侵权行为地法原则  在采用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的情况下,侵权行为地的认定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一个侵权行为始发于一国,损害的发生涉及数国的情况屡见不鲜,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就很麻烦。为此,国际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标准:  1 侵权行为实施地标准。  2 侵权结果发生地标准。  3 最有利于受害人的标准。 
期刊
自2009年3月,云铝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以来,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    一、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云铝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采取“六学”的方法,深化学习成效。“六学”,即“集中讨论学、专家辅导学、典型案例学、党课培训学、知识竞赛学、个人业余学”。公司党委中心学习组共开展了4次专题学习,深入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