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决课堂教学与个体辅导的关系问题为背景,对我校部分学生关于本课程的BB平台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针对测试结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主要目的在于探索课堂-BB-个体辅导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可行性,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
[关键词]教学模式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举措
一、研究背景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种教育与辅导相结合的教育过程。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成才观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我校于2008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近三年的教学工作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其中最迫切的是解决课堂教学与个体辅导的关系问题,如何将偏重课堂理论教学转移到学生急需的个体辅导实践教学工作中来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对这一难题的破解,从改进教学模式着手成为值得探索的思路。同时,本课程的BB平台也属于空白,有待于建设,对此学生也有明确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
三、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目的在于探索课堂-BB-个体辅导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同时进行效果评价。同时,根据研究成果,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探索符合这项工作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举措。
三、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选取采用的是分层抽样的方式。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2009级和2010级基础医学院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各专业人数比例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27人,占45%,女生33人,占55%。2009级与2010级学生的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对学校BB平台的使用情况;学生对本课程在BB平台上运用的感受情况;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各部分所设计的问题在问卷汇总中打乱顺序,对学生进行调查。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BB平台的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在学生对学校BB平台的使用目的(多选)中,有53.01%的学生认为主要是教师或教学的要求,33%的学生出于自身学习需求,13.99%的学生认为是兴趣或好奇目的。在“您认为使用BB平台学习,可否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一题中,有64.05%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看出,虽然少数的学生对于BB平台的使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多数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是较高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BB平台使用的重要性,这正反映了我校BB平台的推广使用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功能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本课程在BB平台上运用的感受情况
在关于本课程在网络平台上的使用的问题中,78.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测试版本还有待于加强。可以看到,在主观性建议中,58.1%的学生提到关于互动或师生交流渠道的问题。最值得关注的是约有五分之四的同学希望自己的作业能得到老师详尽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有73%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个体辅导或能够与老师进行个体交流。反映出学生强调个体与个性化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其特征表现为:个性化即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受教育背景等的不同,因而各人的规划也不尽相同;动态性即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必须调整[1],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伴随年级或年龄、阅历不同而进行的动态过程。
在“如果本课程正式在网络上运行,您可否会使用?”一题中,有89.03%的学生表示会使用,对于使用原因也主要集中在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或得到老师的具体帮助。同时,其中有32%的同学希望通过网上交流平台,了解其它同学的职业发展意愿或就业选择倾向。
(三)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
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当下的中国高校学生就业十分重要。有87%的学生认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其中认为相关知识几乎空白的占17.11%。但也有3.3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没有接受职业发展教育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总体来说,接受调查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必要性还是比较乐观、积极的。
在关于对本课程的关注度问题中,5%的学生在中学时听说过高校会开设此类课程,有8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会或应该会对本课程加以高度关注,其中37%的学生认为这种高关注度是由于学生自发的热情或兴趣、需求引起的,而63%学生都表示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学校教学安排的结果。
五、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
在国外,职业指导教育虽然已经发展了200多年,但是从教学方法而言基于BB平台的教育也属于新兴事物;在国内,职业指导教育还处于起点阶段,教学实践探索仍有欠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对于希望来自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显得更为明确。
在调查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希望得到结合自身情况个性化更强的具体指导,同时,学生对于BB平台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希望在平台上建立与授课教师的网络互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希望能够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同时,也有11%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或不好意思露面与老师分享个人想法,但愿意在平台上与老师交流真实想法。建立此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可将理论教学部分转移至BB平台,同时以BB平台为媒介,增进师生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个性化咨询与辅导提供可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种立体化模式的建立还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问题,为教师主动约谈学生解决危机事件提供可能性。因此,探索如何从改善教学模式上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成为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建议
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上普遍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除了开展理论教学外还结合就业指导工作来开展教育工作。而且,在教学工作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目前有关于创新性教学模式建立的成果报道较少。纵观这些成果,很多是包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维,严格来讲不是概念意义上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探讨一个比较契合教学实际的工作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模式中的三个环节都是比较普通教育方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一种经典教育方法的集合。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立体感强,实效性较高,教学工作中产生重叠交叉的部分较小,有利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果。
本模式中BB平台在此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BB网络平台其实是强调要建立一个功能丰富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教学平台。在BB平台上可以将理论部分、课件、课堂作业等内容与同学分享。授课教师可以上传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教学视频资料,可以出教案、出讲稿、出考题,可以判阅试卷,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按学号检测到学生参与情况,可以统计浏览量。这一平台的建立对域名是有要求的,为降低难度,增强可行性、实操性。
基于BB教学方法的建立基础,课堂教学则可以从理论教学工作中分解出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更多地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诸如开展模拟招聘、团体辅导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班集体整体的状况,可以对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案例式教学工作。同时,课堂教学也可以邀请成功校友,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在主观上提高教学效果。
个体辅导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于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得到针对性更强的职业发展咨询服务。当学生得到网络和课堂教育之后,将对自我认知、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产生需求。学生个体的状况和内心期望往往不愿意在网络和课堂上进行分享。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成为必然。与此同时,这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开展个体辅导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同时心理学与咨询技巧也成为授课教师的必修功课。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环节的需求十分明确。
通过对BB-课堂-个体辅导模式中三个关键环节简要概括,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建立了一个立体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可以针对本学院的专业和文化特色开展教育,网络属于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便于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辅导则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尤其是可能为特殊学生带来帮助。
这一模式的优点有四个方面:其一,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很多高校没有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开设为必修课的原因是必修课占用教育资源多。但此模式因其占用资源少,教学方式灵活,而又可以以考核形式决定选修与必修性质,可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参与积极性,成为其最大的先进之处。其二,解决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的问题,尤其是网络与个体辅导的环节的存在,学生可能会提出需求,促使教师及时提供教学服务;其三,实现了教师业绩与课酬、考核衔接的问题。目前,可能存在在工作绩效考核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有学时、有课酬的情况,但却无法核定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即所谓的“查无实据”,这一模式施行后,教师的工作业绩就成为了可衡量的指标;其四,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目前,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师主要集中于学生党务工作者、学生管理人员,层面也分为行政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人员专业背景有差异的同时,可能存在学科结构有缺失的情况,因此,在这种立体模式下,不仅可以实现人员的教学交叉与优势的互补,还有利于促动教师的不断学习包括辅导技能、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以祢补学科不足,从而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创新,其实并非艰难之举,关键在于可操作性,包括本模式在内,其实它是集合了最为简单的工作举措建立的模型,是否具有价值重点在于如何使看似最简单的形式发挥有效的作用,这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其有效地实施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更将有利于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度教育课题资助项目,课题名称:课堂-BB-个体辅导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Y110007。
[参考文献]
[1]梁方正.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5):72-73.
[2]徐莉.试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12-13
[3]何晓红.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22-23
[4]吴小玲.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6):262-265
[5]孔炎清,于贺.大学生生涯规划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7,(9):13-15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工部)
[关键词]教学模式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举措
一、研究背景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种教育与辅导相结合的教育过程。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成才观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我校于2008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近三年的教学工作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其中最迫切的是解决课堂教学与个体辅导的关系问题,如何将偏重课堂理论教学转移到学生急需的个体辅导实践教学工作中来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对这一难题的破解,从改进教学模式着手成为值得探索的思路。同时,本课程的BB平台也属于空白,有待于建设,对此学生也有明确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
三、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目的在于探索课堂-BB-个体辅导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同时进行效果评价。同时,根据研究成果,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探索符合这项工作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举措。
三、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选取采用的是分层抽样的方式。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2009级和2010级基础医学院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各专业人数比例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27人,占45%,女生33人,占55%。2009级与2010级学生的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对学校BB平台的使用情况;学生对本课程在BB平台上运用的感受情况;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各部分所设计的问题在问卷汇总中打乱顺序,对学生进行调查。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BB平台的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在学生对学校BB平台的使用目的(多选)中,有53.01%的学生认为主要是教师或教学的要求,33%的学生出于自身学习需求,13.99%的学生认为是兴趣或好奇目的。在“您认为使用BB平台学习,可否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一题中,有64.05%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看出,虽然少数的学生对于BB平台的使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多数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是较高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BB平台使用的重要性,这正反映了我校BB平台的推广使用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功能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本课程在BB平台上运用的感受情况
在关于本课程在网络平台上的使用的问题中,78.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测试版本还有待于加强。可以看到,在主观性建议中,58.1%的学生提到关于互动或师生交流渠道的问题。最值得关注的是约有五分之四的同学希望自己的作业能得到老师详尽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有73%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个体辅导或能够与老师进行个体交流。反映出学生强调个体与个性化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其特征表现为:个性化即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受教育背景等的不同,因而各人的规划也不尽相同;动态性即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必须调整[1],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伴随年级或年龄、阅历不同而进行的动态过程。
在“如果本课程正式在网络上运行,您可否会使用?”一题中,有89.03%的学生表示会使用,对于使用原因也主要集中在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或得到老师的具体帮助。同时,其中有32%的同学希望通过网上交流平台,了解其它同学的职业发展意愿或就业选择倾向。
(三)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
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当下的中国高校学生就业十分重要。有87%的学生认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其中认为相关知识几乎空白的占17.11%。但也有3.3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没有接受职业发展教育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总体来说,接受调查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必要性还是比较乐观、积极的。
在关于对本课程的关注度问题中,5%的学生在中学时听说过高校会开设此类课程,有8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会或应该会对本课程加以高度关注,其中37%的学生认为这种高关注度是由于学生自发的热情或兴趣、需求引起的,而63%学生都表示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学校教学安排的结果。
五、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
在国外,职业指导教育虽然已经发展了200多年,但是从教学方法而言基于BB平台的教育也属于新兴事物;在国内,职业指导教育还处于起点阶段,教学实践探索仍有欠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对于希望来自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显得更为明确。
在调查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希望得到结合自身情况个性化更强的具体指导,同时,学生对于BB平台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希望在平台上建立与授课教师的网络互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希望能够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同时,也有11%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或不好意思露面与老师分享个人想法,但愿意在平台上与老师交流真实想法。建立此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可将理论教学部分转移至BB平台,同时以BB平台为媒介,增进师生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个性化咨询与辅导提供可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种立体化模式的建立还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问题,为教师主动约谈学生解决危机事件提供可能性。因此,探索如何从改善教学模式上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成为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建议
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上普遍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除了开展理论教学外还结合就业指导工作来开展教育工作。而且,在教学工作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目前有关于创新性教学模式建立的成果报道较少。纵观这些成果,很多是包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维,严格来讲不是概念意义上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探讨一个比较契合教学实际的工作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模式中的三个环节都是比较普通教育方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一种经典教育方法的集合。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立体感强,实效性较高,教学工作中产生重叠交叉的部分较小,有利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果。
本模式中BB平台在此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BB网络平台其实是强调要建立一个功能丰富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教学平台。在BB平台上可以将理论部分、课件、课堂作业等内容与同学分享。授课教师可以上传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教学视频资料,可以出教案、出讲稿、出考题,可以判阅试卷,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按学号检测到学生参与情况,可以统计浏览量。这一平台的建立对域名是有要求的,为降低难度,增强可行性、实操性。
基于BB教学方法的建立基础,课堂教学则可以从理论教学工作中分解出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更多地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诸如开展模拟招聘、团体辅导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班集体整体的状况,可以对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案例式教学工作。同时,课堂教学也可以邀请成功校友,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在主观上提高教学效果。
个体辅导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于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得到针对性更强的职业发展咨询服务。当学生得到网络和课堂教育之后,将对自我认知、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产生需求。学生个体的状况和内心期望往往不愿意在网络和课堂上进行分享。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成为必然。与此同时,这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开展个体辅导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同时心理学与咨询技巧也成为授课教师的必修功课。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环节的需求十分明确。
通过对BB-课堂-个体辅导模式中三个关键环节简要概括,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建立了一个立体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可以针对本学院的专业和文化特色开展教育,网络属于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便于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辅导则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尤其是可能为特殊学生带来帮助。
这一模式的优点有四个方面:其一,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很多高校没有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开设为必修课的原因是必修课占用教育资源多。但此模式因其占用资源少,教学方式灵活,而又可以以考核形式决定选修与必修性质,可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参与积极性,成为其最大的先进之处。其二,解决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的问题,尤其是网络与个体辅导的环节的存在,学生可能会提出需求,促使教师及时提供教学服务;其三,实现了教师业绩与课酬、考核衔接的问题。目前,可能存在在工作绩效考核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有学时、有课酬的情况,但却无法核定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即所谓的“查无实据”,这一模式施行后,教师的工作业绩就成为了可衡量的指标;其四,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目前,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师主要集中于学生党务工作者、学生管理人员,层面也分为行政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人员专业背景有差异的同时,可能存在学科结构有缺失的情况,因此,在这种立体模式下,不仅可以实现人员的教学交叉与优势的互补,还有利于促动教师的不断学习包括辅导技能、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以祢补学科不足,从而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创新,其实并非艰难之举,关键在于可操作性,包括本模式在内,其实它是集合了最为简单的工作举措建立的模型,是否具有价值重点在于如何使看似最简单的形式发挥有效的作用,这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其有效地实施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更将有利于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度教育课题资助项目,课题名称:课堂-BB-个体辅导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Y110007。
[参考文献]
[1]梁方正.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5):72-73.
[2]徐莉.试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12-13
[3]何晓红.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22-23
[4]吴小玲.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6):262-265
[5]孔炎清,于贺.大学生生涯规划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7,(9):13-15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