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实行严格土地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的有效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管理;必要性;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从总量来看数量很多,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很少,只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9%,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人均土地占有量相比只占他们的21%、7%、2.4%和1.8%。再加上我国的优质耕地面积不多,耕地后备资源紧缺,这一多三少构成了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我国林地、耕地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6%、33%和42%。据统计到2004年10月31日止,我国拥有98.55亿亩的农用土地,4.73亿亩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有39.22亿亩。其中18.37亿亩耕地,人均占有量为1.41亩。
2 我国土地管理的现状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较多,占全国总量的60.7%。从耕地质量来看,优质耕地少,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而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总量的55.1%。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加快。
由于农药、化肥、地膜等多种土壤污染不断增加,造成耕地肥力持续下降。全国有5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存在环境恶化和质量下降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亿元;近20%的耕地受到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致使每年有数百万亩减产,甚至绝收。根据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4月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人均耕地仅仅为1.38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全国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土地形势面前,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法迫在眉睫。
上面从三个方面论述《土地管理法》的必要性,目的是在于引起人们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土地管理法不单纯是一部规范行政管理的法律,也不单纯是一部普通的民事法律,而是一部涉及多种法律关系的单行立法,或者说它是一部涉及面较广的经济法律,因而从其调整对象的特殊地位、特殊作用来理解这部法律的特点,也是很有益的。
3 实行严格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3.1 严格土地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因此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自始至终都是党和国家面临的头等大事。保护耕地,严格土地管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近几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量大,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大量下降,但是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由此而产生的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在今后几年内,我国人口仍会不断增长,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粮食需求,提高粮食供给量,保证粮食安全是当下最要紧的民生问题,任务极为艰巨。土地是粮食生产根本,目前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已经很高,而且很多地区的土地较为贫瘠,水土条件不匹配,单单依赖于提高亩产量已经不能够弥补耕地减少带来的粮食供应不足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土地进行严格化管理、坚决遏止耕地快速减少的趋势,从而遏制粮食安全基础的进一步削弱。粮食问题关系到我国十多亿人口的生计,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确保粮食安全。
3.2 严格土地管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顺利开展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开发。近些年来不断涌现出因市场发展,扩展经济导致的滥用耕地、浪费土地等严重问题,并且已经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在很多地方,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盲目建设开发区;拓宽马路,扩建市场,商场、娱乐休闲场所,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如此种种,导致了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率下降,反而阻碍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严格土地管理为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在确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又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供给,从而推进现代化进程顺利发展。
3.3 严格土地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力发展
土地不单单是人们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保障。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可以耕种的土地不断减少。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存在恶意压低农民补偿安置标准,未从长远角度考虑农民利益。有些农民出现了无田可种,无粮可收的局面,无处就业,无社会保险,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如果对土地不进行严格管理,任问题发展下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当下必须我们行动起来,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严格土地管理,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力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4 加强土地管理的有效策略
4.1 从律法角度来看
土地管理首先要完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为当前土地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提供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的力量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土地管理,做好严格执法,有法必依,对违规操作严厉处罚,形成威慑性力量,减少土地管理方面的腐败。针对土地管理中执法行为要做好监督,对各级部门和各单位的行为做好管理,减少违法行为。
4.2 在运用力量加强领导与管理方面
要做好各省市各级领导的培训教育工作,将紧抓土地管理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贯彻和执行国家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好土地管理,从国家全局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角度考虑,不盲目追求一时利益,损害后代利益。在各省市、各单位设立专门负责人,土地管理责任到人,做好土地保护。
4.3 在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方面
要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开发,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引导和鼓励农民多使用有机肥料,减少耕地污染和破坏。应以节约和保护为准则进行开发和使用土地,遵循国家整体土地规划原则,进行开发与利用,避免在法律范围外设立各类开发区,严格控制用地,避免超计划用地。
4.4 在信息科技方面
要加强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态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随着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學技术进步的需要,是保障国土资源在新形势下依法管理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对土地的管理和保护,除了要使用法律的强制性力量、国家的行政力量之外,还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凭借价格机制来调控土地的应用,在切实保障广大弱势群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开发土地的使用效益。尤其是针对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积极开发土地潜力,在节约用地的基础上缓解当前凸显的供求矛盾,尤其是现在,要通过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等方式更好的促进土地应用生产,用国家政策保驾护航,多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做好保护性开发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保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耕地安全,只有保护好了耕地,实现耕地的良好循环使用才是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证。因此,实行更为严格的土地政策来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耀林、刘艳芳、詹长根.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2,(09).
[2] 李岩、赵庚星.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8).
关键词:土地管理;必要性;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土地资源状况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从总量来看数量很多,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很少,只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29%,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人均土地占有量相比只占他们的21%、7%、2.4%和1.8%。再加上我国的优质耕地面积不多,耕地后备资源紧缺,这一多三少构成了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我国林地、耕地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6%、33%和42%。据统计到2004年10月31日止,我国拥有98.55亿亩的农用土地,4.73亿亩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有39.22亿亩。其中18.37亿亩耕地,人均占有量为1.41亩。
2 我国土地管理的现状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较多,占全国总量的60.7%。从耕地质量来看,优质耕地少,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而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总量的55.1%。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加快。
由于农药、化肥、地膜等多种土壤污染不断增加,造成耕地肥力持续下降。全国有5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存在环境恶化和质量下降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亿元;近20%的耕地受到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致使每年有数百万亩减产,甚至绝收。根据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4月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人均耕地仅仅为1.38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全国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土地形势面前,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法迫在眉睫。
上面从三个方面论述《土地管理法》的必要性,目的是在于引起人们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土地管理法不单纯是一部规范行政管理的法律,也不单纯是一部普通的民事法律,而是一部涉及多种法律关系的单行立法,或者说它是一部涉及面较广的经济法律,因而从其调整对象的特殊地位、特殊作用来理解这部法律的特点,也是很有益的。
3 实行严格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3.1 严格土地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因此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自始至终都是党和国家面临的头等大事。保护耕地,严格土地管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近几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量大,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大量下降,但是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由此而产生的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在今后几年内,我国人口仍会不断增长,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粮食需求,提高粮食供给量,保证粮食安全是当下最要紧的民生问题,任务极为艰巨。土地是粮食生产根本,目前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已经很高,而且很多地区的土地较为贫瘠,水土条件不匹配,单单依赖于提高亩产量已经不能够弥补耕地减少带来的粮食供应不足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土地进行严格化管理、坚决遏止耕地快速减少的趋势,从而遏制粮食安全基础的进一步削弱。粮食问题关系到我国十多亿人口的生计,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确保粮食安全。
3.2 严格土地管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顺利开展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开发。近些年来不断涌现出因市场发展,扩展经济导致的滥用耕地、浪费土地等严重问题,并且已经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在很多地方,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盲目建设开发区;拓宽马路,扩建市场,商场、娱乐休闲场所,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如此种种,导致了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率下降,反而阻碍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严格土地管理为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在确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又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供给,从而推进现代化进程顺利发展。
3.3 严格土地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力发展
土地不单单是人们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保障。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可以耕种的土地不断减少。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存在恶意压低农民补偿安置标准,未从长远角度考虑农民利益。有些农民出现了无田可种,无粮可收的局面,无处就业,无社会保险,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如果对土地不进行严格管理,任问题发展下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当下必须我们行动起来,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严格土地管理,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力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4 加强土地管理的有效策略
4.1 从律法角度来看
土地管理首先要完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为当前土地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提供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的力量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土地管理,做好严格执法,有法必依,对违规操作严厉处罚,形成威慑性力量,减少土地管理方面的腐败。针对土地管理中执法行为要做好监督,对各级部门和各单位的行为做好管理,减少违法行为。
4.2 在运用力量加强领导与管理方面
要做好各省市各级领导的培训教育工作,将紧抓土地管理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贯彻和执行国家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好土地管理,从国家全局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角度考虑,不盲目追求一时利益,损害后代利益。在各省市、各单位设立专门负责人,土地管理责任到人,做好土地保护。
4.3 在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方面
要加强耕地保护,积极开发,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引导和鼓励农民多使用有机肥料,减少耕地污染和破坏。应以节约和保护为准则进行开发和使用土地,遵循国家整体土地规划原则,进行开发与利用,避免在法律范围外设立各类开发区,严格控制用地,避免超计划用地。
4.4 在信息科技方面
要加强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态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随着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學技术进步的需要,是保障国土资源在新形势下依法管理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对土地的管理和保护,除了要使用法律的强制性力量、国家的行政力量之外,还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凭借价格机制来调控土地的应用,在切实保障广大弱势群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开发土地的使用效益。尤其是针对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积极开发土地潜力,在节约用地的基础上缓解当前凸显的供求矛盾,尤其是现在,要通过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等方式更好的促进土地应用生产,用国家政策保驾护航,多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做好保护性开发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确保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耕地安全,只有保护好了耕地,实现耕地的良好循环使用才是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证。因此,实行更为严格的土地政策来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耀林、刘艳芳、詹长根.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2,(09).
[2] 李岩、赵庚星.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