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空间发展研究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将部分指标标准化,利用MAPINFO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空间化分析。研究表明: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但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导致这种空间特征分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空间落成的制度导向明显,单一地强调以产量为目标,生产单位行政界限过于突出,县域空间内部和县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合理性不足,使得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单一,整体竞争力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改变以单一产量优势定位商品粮基地县主导功能的方式,加强县域之间的合作,并鼓励创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关键词:农业经济;商品粮基地;空间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59-02
  
  引言
  
  近些年,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对于空间的认识和重塑日益明显。区域一个实体概念,又是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其往往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特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奠定,并具有现代完整的结构,并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发生和缘起都与其所处空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空间外部的变量因素在时间上形成的动态变化、空间内部的各类要素复杂多样的配置方式以及空间的竞争较量和合作程度,都可能对落实在空间中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造成影响。
  现阶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基于空间视角的区域经济现象研究多集中于城市范围,集中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联系。事实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应用空间的视角重新审视,而不再是单纯地就现象论现象、就问题论问题。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中部农业区是全省的核心农业发展地带,以商品粮基地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通过与产业链内部其他环节的联系,带动市县域经济发展。目前针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计量模型的应用和线性回归等数学工具的实证分析,而将经济发展问题放在空间维度中、以空间为载体、利用空间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吉林省中部的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对其现阶段发展特征的存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吉林省中部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一、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空间发展特征
  
  “七五”时期开始,我国传统农业开始与商品经济接轨,并在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区域试行,目的在于发挥这些区域的优势和示范效应。吉林省落实了28个市县为商品粮基地,包括13个玉米出口基地县和15个一般性商品粮基地县。主要集中在吉林中部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自商品粮基地以政策性要求下达之后,吉林省商品粮基地一直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任务,和部分农产品的出口指标任务。在20多年的时间内,中部商品粮基地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收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商品粮基地县按主产作物集中分布,产量优势明显
  从基地数量上分析,玉米生产占有很大优势。从空间分布上看,全部玉米出口基地集中在中部,主要分布在长春、吉林周围,其他一般性商品粮基地集中分布在中部偏东位置。统计数据表明,25个商品粮基地生产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占有农产品产量平均比重为90,2%,同时,玉米生产除了供给国内其他省份,其他多以出口为主。吉林省的玉米出口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2006年到2009年,吉林省玉米出口总量占全国玉米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3%,58.5%,91.5%,61.8%。
  
  (二)商品粮基地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中部商品粮基地县主要分布在省会长春市和吉林市周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商品粮基地县生产的农产品主要供应至国内其他省份,吉林省是内陆省份,地处我国东北部,在物流运输上对邻省辽宁和黑龙江的依赖程度较高。
  长春和吉林是两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程度较高,吉林中部的商品粮基地县主要分布在这两个城市附近。地理空间上所反映出来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对于粮食运输、农产品物流等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外,吉林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对外交通优势具有一定经济意义。我国玉米主要出口国集中在东北亚沿海国家。2006年到2009年,我国出口至韩国、日本、朝鲜的玉米总量占全部玉米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9.8%,82%,42.3%,80.5%,玉米出口业务在东北亚邻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三)中部商品粮基地县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分异
  中部商品粮基地县单位产量创造的产值很低。将种植业产值比重按照降序排列,主要农作物比重并没有呈现一致的趋势,很多市县出现了农业产量高、产值低的特点。说明部分商品粮基地县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较差。
  通过SPSS进一步处理,利用上述两指标的均值将25个商品粮基地县分成四个等级。其中,位于右下区域的市县数量最多,对于中部地区整体农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此类市县的主要农产品比重高于平均水平,而农业产值低于平均水平,值得仔细研究。
  将此统计结果利用MAPINFO体现在空间上。空间上单位低效现象比较集中,玉米出口基地的产量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并未促成产值优势。同时,其他三类的商品粮基地县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具有产量和产值双重优势的市县不具备集聚优势,势单力薄,不具备持久的竞争力。
  
  二、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空间视角分析
  
  (一)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
  1987年的《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中指明,玉米出口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建设要以县为单位组织建设,实行联合投资,钱粮挂钩,以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和粮食的稳定增长,完成国家下达的商品粮生产任务。2009年的《全国新增10004L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再次明确指出吉林省是主要粮食主产区之一,并将农产品产量目标作为规划中最重要的实现目标,同时,继续以县为单位加强各项配套建设,增强农业竞争力。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直接促成了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落成,主要原因在于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产量优势。而对于商品粮基地县具体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制度层面,则缺少长远的布局和规划。长期以县为单位组织建设,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与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不相符合;同时,县域之间的行政障碍导致空间内各要素的流动缓慢,配置形式单一,实现效益能力较差。投资方式较为单一,使得商品粮基地县缺乏长久的发展活力。过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使得商品粮基地县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无法对外部形势的变化较快地做出反应。我国加入WTO对于农产品出口的冲击很大,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过程中,显现出相对滞后的应对方式,直接导致经济收益水平下降。
  
  (二)中部商品粮基地县以产量为根本目标,各层次的要素空间配置方式不合理选取经济效益分类中产量高、产值低的十三个市县的部 分农业指标数据进一步分析。技术要素投入与农业生产成本控制是农业生产环节收益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国内主要农业产区的成本构成,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成本在“化肥施用量”和“机械作业”上耗费较多,普遍高于国内其他农业产区。分析时,选取“机耕面积比例”“机播面积比例”“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作为农业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选取“化肥施用量”作为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衡量指标,根据基础数据,利用SPSS对于13个基地县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第一类,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量具有绝对优势;第二类,机械化水平略高于第一类,生产成本较高,产量具有一定优势;第三类,机械化水平处于区域平均水平,生产成本略低于平均水平,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这样结果说明,产量优势和微观经济主体资源配置形式不相符合,产量仅仅是农业经济生产衡量指标之一,而资源配置方式是决定经济发展质量的本质所在,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使微观经济主体具有持续的发展活力,并联系众多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单一地追求产量目标,而不顾及其他相关要素的配置情况,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具备竞争力。
  从空间布局上看,这些基地县集中分布在上一行政级别的城市周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在中观层面上并未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关系。具体体现在生产与加工环节的脱节。通过分析2010年度吉林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得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且与商品粮基地县相邻的城市多涉及多种农产品的处理加工业务,农业服务业明显欠缺;商品粮基地县内部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虽然多以单一性质农产品加工为主,但加工程度较低,且未形成专业化加工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以民营性质为主,资金基础较差,融资渠道单一,缺少服务性行业的支持,使得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运行过程中交易成本增大。
  
  三、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空间发展建议
  
  (一)改变以单一产量优势定位商品粮基地县主导功能的方式
  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产量优势非常明显,但是经济效益水平仍存在很大问题,农民收入渠道依然以家庭经营生产为主,商品粮基地县的整体功能导向依然以实现产量目标为主要目的。在实现传统农业结构转型阶段,对于其他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因素考虑较少,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任务下,商品粮基地县应该接受具有创新意义的指导思想,逐步向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努力迈进。产量优势不能作为确定商品粮基地县主营业务的唯一衡量标准,其农业机械水平、农业技术投入,同样应该作为评估特定地域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重新对商品粮基地县进行产业规划,在空间上从根本上改变其结构趋同的局势。
  
  (二)逐渐打破行政界限,扩大与周围县域的合作空间
  吉林省中部的商品粮基地县的落成,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多年来的发展以县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这样的空间格局使得县域之间的分隔过于刻板,交流不够密切。事实上,很多县域在发展中面临着相同的窘境,加强合作可以使双方共同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扩大合作空间,使得各种要素在空间中的流动更加自如,同时,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得空间内部资源进一步发挥高效的功用。
  
  (三)政府应协助优化区域内部资源配置,并鼓励农业生产中创新组织的涌现
  市场经济是商品粮基地县面对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其形成受政策影响严重,因此政府需要对其与产业链其他环节间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加以协助。例如,在具有较大优势的玉米生产基地周围,给相应的玉米加工企业以优惠性政策,使产业链中各环节在空间上紧密联系,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生产环节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样关键,而具有较好的资源配置能力的组织形式便是企业,企业具有降低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目前,商品粮基地县多以生产基地为主要组织形式,应在一些竞争力较强、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采用农业企业化模式,进一步提高其收益水平,并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使得农业尽快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样的组织形式出现,使得商品粮基地县内部出现多样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对于其内生动力的加强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祖华,试论经济空间研究的层次性——以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2]何延治,吉林省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计量经济模型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9)
  [3]何秀丽,等,东北地区典型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比较分析——以德惠、海伦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5)
  [4]姜会明,郭庆海,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9)
  [5]陶怀颖,著,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其他文献
他30岁入行.为练技能每天下班后挑灯夜战,、他勤学善思.通过自学和请教专家.攻克了行业的技术难题.发明了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塔基他叫赵正义.
一、整地施基肥 甘蓝的主根不发达,须根多并易发生不定根。因此选择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方便,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砂壤土或轻粘土栽培甘蓝。土壤选定后,在定植前20天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偏重于技术和实践的课程,既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本文针对非测绘工程专业在以往工程测量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赛促练"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练习基本操作后,结合专业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具体专业性问题,该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非测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好的推动意义。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新巴尔虎左旗一次持续低温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
在林业建设生产中,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林业规划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林业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本文分析林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介绍关于参与式林业规划设计与传统林业规划之间的差异,并提出具体设计方法的具体思路以及应用,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对于农业经济结构而言,林果业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林果业的种植和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在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环境下,需要更进一步建设农业管理体制,促使农业管理体制具备现代下特点。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农
摘 要: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经过长期的生产,由于人为因素、井下因素、自然灾害(地震)等的影响,会使油水井出现复杂情况,甚至发生井下事故,从而导致停产、停注,就会影响到油田开发生产的正常运行。石油企业中的修井生产就是通过采取人工措施把不正常的井下状态变为正常的生产状况。修井(井下作业)的过程又包括设计、施工、投产的过程和全过程的安全保证。石油井维修和故障处理必须坚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保护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为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应该全面落实监理工作,这样才能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