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此本文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学习,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让老师将终生学习语文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继承终生学习语文的传统,从而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混合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已不仅局限于纸质图书、电视、广播等,网络的普及、手机的普遍、电脑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信息的获得,知识的索取,也变得极为方便快捷。这必然引起了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的变革。混合学习也就应运而生,而其在企业里就首先推行,混合学习的优势是低投资高回报,而且这种学习灵活方便,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为此高校和各种培训也在这种学习理念的推行下实行,产生较好的反响。
自2003年实行课改以来,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取得成功,有的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成功是因为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脉搏,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反之亦然。笔者是农村初中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针对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若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受混合学习理念的启发,根据我校的网络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生源的实际,笔者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混合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尝试适合我们农村学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混合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混合学习的概念,已经有较成熟的界定。柯蒂斯·邦克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结合。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笔者认为:混合教学就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达到师生的双赢。
一、教师方面
1.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不至于如以前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般简单,但是也不必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带本书,带个优盘,带张嘴即可。而混合式教学的采用,势必会对教师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此备课时,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广泛浏览相关的网站,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懂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比如教学“叙事要详略得当”的作文教学时,教师若采取传统的教学,即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只要查找相关的ppt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自己的ppt和教案,课堂上只要打开ppt,加上教师的讲解即可,学生掌握程度如何,那是每个学生的造化,因为知识的获得,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不是很高。可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不同,教师必须要浏览较多的网页,选择适合学生的网站,确定学生的学习的要求,小组里的分工,学生完成的作业量和完成的程度,语文教师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也是无形中的学习,比如网页的浏览,语文教师必须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有关语文知识,而这同时老师本身也是一种知识量的增加。所以语文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也是对语文老师学习的一种促进,在备课的过程中,无形中促进了语文教师本身的学习,提升了语文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
2.激发语文教师的教育激情
教师的教学激情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激情都已经被消磨殆尽,每天面对的是一样的学生,教学的是一样的课文,无非就是字词句,作家背景,文章主题,尤其是教了两轮下来的语文老师,很难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而混合式教学中,语文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增添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提升了语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无形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激情。比如,在教学《雷电颂》时,我摒弃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播放视频,让学生处于一种雷电交加的情境中,同时配上老师动情的朗读,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屈原的内心,这样更易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理解屈原的情绪变化。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某一段或某几段,模仿朗读,小组之间互读互评,接着自己再打开视频对比,再次朗读,如此反复,最后全班朗读交流,教师只要行走小组中倾听、指导即可,效果比我们传统教学模式来得更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他们也想在这样的氛围中,朗读出屈原的情感起伏。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要我读,而是我要读;老师的威信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形成,心中对老师的崇拜就更进一步,因为“信其师,亲其道”。混合式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同时点燃语文教师的教育激情,最关键的是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浓。
3.促进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远是无止尽的。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的调查数据: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这个数据是振聋发聩的。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总是博学的,可是教师每年的阅读和学习量有多大,却是不容乐观。除掉教师的数字化阅读,真正大部头的阅读,从我校教师的调查数据可见:除了语文老师必须完成教研室布置的阅读任务外(2部/学年,部分语文老师还不能完成),其他任课老师基本上不阅读大部头的著作。所以窦桂梅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说句不好听的,整个教师队伍基本是不读书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课时只要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一个课件即可。可是尝试混合教学模式后,我们再也不能只拿着这三样东西装模作样了,我们必须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向书本请教相关的问题,与学生一起阅读相关的书籍。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到乡间采风去”时,要求学生上传图片,配上文字。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制作时,我不仅上网查询,同时还向信息老师请教,还阅读相关的书籍。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时,当学生向我请教时,我头头是道的向他们讲解,学生发出了感叹:语文老师连信息知识都懂,太让人佩服了。教学名著阅读时,我们自己也得硬着头皮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还阅读对应的名人对此的解读。不然我们该如何去选择相关的资料,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有所收获?对问题的看法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实行混合式教学的语文教师,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加强,自身的知识也得到了提升,文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4.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出现疲累,因为初中三年,就那些知识,就那点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教师对教学失去了关注的热情,对语文教学失去了该有的激情。随之而来的是语文教师的精神空虚,因为他们把绝大部分空余时间都浪费在麻将桌上和电脑游戏上。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的教学显得充实而又有意义。比如为了备《雷电颂》的课文时,学生离屈原的时代太远,对于他的故事又不是非常了解,读懂它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寻找了很多与屈原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阅读《屈原传》及战国时的史料,同时认真观看了《屈原》视频,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这样的备课自然就丰富老师的业余生活,空余时间不会再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精神生活也充实了,可以说是事业生活双丰收,何乐而不为?
二、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教学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长此以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即使成人的我们都要厌烦,何况学生?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却不同,它采取网络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周末在家观看《威尼斯商人》的视频,并且说明这就是他们的家庭作业,没有布置任何纸质的任务,只是单纯看这部戏剧。学生听后,整个课堂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因为这太简单了。其次回到课堂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高昂,就是连平时语文课堂上都不发言的学生也破天荒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话头一转,说说我们的课文描写和视频中人物的表现的区别。学生都低下头,翻开书本,对照异同。某些同学还凑在一起小声讨论。最后,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形成文字,代表发言,那么有关戏剧的有关知识,学生就在对比中掌握了。最后,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人物,并且要从文中或视频中找出依据。通过这样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2.发挥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个性差异,学习语文的能力也存在高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侧重,传统教学却不能做到兼顾所有的学生,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比如作文教学中,我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组长,组长选择组员,组员也可选择组长,六人一组;其次带领学生到电脑教室,组长分工,组员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最后组长带领组员形成本组的文字资料或ppt。
第二课时:每个小组上讲台讲解自己这堂作文课的学习内容,未完善部分可以由组员补充,然后大家评价,哪一组的教学效果最好;随后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和教师做点评、总结。
第三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并修改,最后在班里展示,其他小组对此写上自己的评价并打上分数。
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精神得以培养,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提升,最关键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对语文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积淀,学会对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学到的语文知识更加深刻。
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的知识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灵活性,学生的语文学习缺乏创造性。故好多出国的学生不能适应国外那种自主、灵活、体现个性的教学方式。甚而国外的某些大学录取中国的学生时,分数都比同类国家的学生分数高。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学习的格局,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适合学生的年龄段,充分激发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黄金时期。比如说在教学《孤独之旅》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去阅读《草房子》和看《草房子》的视频。然后在微信和QQ群中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和收获,形式不定。学生传上来后,确实让老师惊叹。大部分的学生使用文字来表达,而其中有几个善于画画的学生,则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喜欢唱歌的同学则用自己的歌声来传达自己对杜小康的理解和支持。这种表达方式是我所没想到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会在你给的机会中展现。而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给了学生这种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得以展现。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6本教科书,两百来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历三个春夏秋冬。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树泉如是说:问题还不止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朱永新语),而我们却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几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苦苦打拼而无暇他顾,这无论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于民族前途、国家未来,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智能浪费和无可弥补的惨重损失。由此可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引导。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比如教学名著阅读时,我先布置学生阅读任务和完成的时间;然后针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发帖讨论;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再次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细读,从文中寻找依据,让自己的观点立住脚。如阅读《骆驼祥子》时,先要求学生利用两周时间读完整本书,纯粹的阅读,利用QQ或微信告知阅读进度;然后让学生利用QQ或微信提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把这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由于是彼此提出的问题不是面对面的,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类,最后选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祥子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让学生再次阅读,这次比上次阅读时间长一周,而且学生针对问题从文中寻找依据。最后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全班交流,老师进行总结。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或许不能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快速提升,但是肯定能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会学习,让他的人生走得更远。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采用,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在混合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学会终身学习。不管是老师和学生,都会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走得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于树泉.《光明日报》.2014(12)
【2】朱永新.《我的阅读观》(ISBN978-7-300-14723-9).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
【3】谭轶斌.《语文教学的现实与图景》. 商务印书馆,2014(7)
【4】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5】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此本文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学习,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让老师将终生学习语文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继承终生学习语文的传统,从而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混合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已不仅局限于纸质图书、电视、广播等,网络的普及、手机的普遍、电脑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信息的获得,知识的索取,也变得极为方便快捷。这必然引起了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的变革。混合学习也就应运而生,而其在企业里就首先推行,混合学习的优势是低投资高回报,而且这种学习灵活方便,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为此高校和各种培训也在这种学习理念的推行下实行,产生较好的反响。
自2003年实行课改以来,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取得成功,有的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成功是因为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脉搏,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反之亦然。笔者是农村初中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针对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若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受混合学习理念的启发,根据我校的网络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生源的实际,笔者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混合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尝试适合我们农村学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混合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混合学习的概念,已经有较成熟的界定。柯蒂斯·邦克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结合。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笔者认为:混合教学就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达到师生的双赢。
一、教师方面
1.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不至于如以前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般简单,但是也不必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带本书,带个优盘,带张嘴即可。而混合式教学的采用,势必会对教师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此备课时,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广泛浏览相关的网站,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懂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比如教学“叙事要详略得当”的作文教学时,教师若采取传统的教学,即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只要查找相关的ppt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自己的ppt和教案,课堂上只要打开ppt,加上教师的讲解即可,学生掌握程度如何,那是每个学生的造化,因为知识的获得,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不是很高。可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不同,教师必须要浏览较多的网页,选择适合学生的网站,确定学生的学习的要求,小组里的分工,学生完成的作业量和完成的程度,语文教师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也是无形中的学习,比如网页的浏览,语文教师必须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有关语文知识,而这同时老师本身也是一种知识量的增加。所以语文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也是对语文老师学习的一种促进,在备课的过程中,无形中促进了语文教师本身的学习,提升了语文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
2.激发语文教师的教育激情
教师的教学激情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激情都已经被消磨殆尽,每天面对的是一样的学生,教学的是一样的课文,无非就是字词句,作家背景,文章主题,尤其是教了两轮下来的语文老师,很难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而混合式教学中,语文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增添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提升了语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无形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激情。比如,在教学《雷电颂》时,我摒弃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播放视频,让学生处于一种雷电交加的情境中,同时配上老师动情的朗读,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屈原的内心,这样更易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理解屈原的情绪变化。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某一段或某几段,模仿朗读,小组之间互读互评,接着自己再打开视频对比,再次朗读,如此反复,最后全班朗读交流,教师只要行走小组中倾听、指导即可,效果比我们传统教学模式来得更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他们也想在这样的氛围中,朗读出屈原的情感起伏。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要我读,而是我要读;老师的威信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形成,心中对老师的崇拜就更进一步,因为“信其师,亲其道”。混合式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同时点燃语文教师的教育激情,最关键的是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浓。
3.促进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远是无止尽的。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的调查数据: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这个数据是振聋发聩的。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总是博学的,可是教师每年的阅读和学习量有多大,却是不容乐观。除掉教师的数字化阅读,真正大部头的阅读,从我校教师的调查数据可见:除了语文老师必须完成教研室布置的阅读任务外(2部/学年,部分语文老师还不能完成),其他任课老师基本上不阅读大部头的著作。所以窦桂梅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说句不好听的,整个教师队伍基本是不读书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需要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课时只要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一个课件即可。可是尝试混合教学模式后,我们再也不能只拿着这三样东西装模作样了,我们必须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向书本请教相关的问题,与学生一起阅读相关的书籍。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到乡间采风去”时,要求学生上传图片,配上文字。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制作时,我不仅上网查询,同时还向信息老师请教,还阅读相关的书籍。在语文课堂上教学时,当学生向我请教时,我头头是道的向他们讲解,学生发出了感叹:语文老师连信息知识都懂,太让人佩服了。教学名著阅读时,我们自己也得硬着头皮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还阅读对应的名人对此的解读。不然我们该如何去选择相关的资料,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有所收获?对问题的看法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实行混合式教学的语文教师,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加强,自身的知识也得到了提升,文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4.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出现疲累,因为初中三年,就那些知识,就那点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教师对教学失去了关注的热情,对语文教学失去了该有的激情。随之而来的是语文教师的精神空虚,因为他们把绝大部分空余时间都浪费在麻将桌上和电脑游戏上。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的教学显得充实而又有意义。比如为了备《雷电颂》的课文时,学生离屈原的时代太远,对于他的故事又不是非常了解,读懂它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寻找了很多与屈原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阅读《屈原传》及战国时的史料,同时认真观看了《屈原》视频,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这样的备课自然就丰富老师的业余生活,空余时间不会再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精神生活也充实了,可以说是事业生活双丰收,何乐而不为?
二、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教学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长此以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即使成人的我们都要厌烦,何况学生?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却不同,它采取网络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周末在家观看《威尼斯商人》的视频,并且说明这就是他们的家庭作业,没有布置任何纸质的任务,只是单纯看这部戏剧。学生听后,整个课堂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因为这太简单了。其次回到课堂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高昂,就是连平时语文课堂上都不发言的学生也破天荒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话头一转,说说我们的课文描写和视频中人物的表现的区别。学生都低下头,翻开书本,对照异同。某些同学还凑在一起小声讨论。最后,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形成文字,代表发言,那么有关戏剧的有关知识,学生就在对比中掌握了。最后,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人物,并且要从文中或视频中找出依据。通过这样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2.发挥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个性差异,学习语文的能力也存在高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侧重,传统教学却不能做到兼顾所有的学生,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比如作文教学中,我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组长,组长选择组员,组员也可选择组长,六人一组;其次带领学生到电脑教室,组长分工,组员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最后组长带领组员形成本组的文字资料或ppt。
第二课时:每个小组上讲台讲解自己这堂作文课的学习内容,未完善部分可以由组员补充,然后大家评价,哪一组的教学效果最好;随后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和教师做点评、总结。
第三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并修改,最后在班里展示,其他小组对此写上自己的评价并打上分数。
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精神得以培养,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提升,最关键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对语文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积淀,学会对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学到的语文知识更加深刻。
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的知识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灵活性,学生的语文学习缺乏创造性。故好多出国的学生不能适应国外那种自主、灵活、体现个性的教学方式。甚而国外的某些大学录取中国的学生时,分数都比同类国家的学生分数高。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学习的格局,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适合学生的年龄段,充分激发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黄金时期。比如说在教学《孤独之旅》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去阅读《草房子》和看《草房子》的视频。然后在微信和QQ群中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和收获,形式不定。学生传上来后,确实让老师惊叹。大部分的学生使用文字来表达,而其中有几个善于画画的学生,则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喜欢唱歌的同学则用自己的歌声来传达自己对杜小康的理解和支持。这种表达方式是我所没想到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会在你给的机会中展现。而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给了学生这种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得以展现。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6本教科书,两百来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历三个春夏秋冬。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树泉如是说:问题还不止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朱永新语),而我们却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几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苦苦打拼而无暇他顾,这无论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于民族前途、国家未来,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智能浪费和无可弥补的惨重损失。由此可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引导。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比如教学名著阅读时,我先布置学生阅读任务和完成的时间;然后针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发帖讨论;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再次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细读,从文中寻找依据,让自己的观点立住脚。如阅读《骆驼祥子》时,先要求学生利用两周时间读完整本书,纯粹的阅读,利用QQ或微信告知阅读进度;然后让学生利用QQ或微信提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把这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由于是彼此提出的问题不是面对面的,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类,最后选出几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祥子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让学生再次阅读,这次比上次阅读时间长一周,而且学生针对问题从文中寻找依据。最后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全班交流,老师进行总结。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或许不能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快速提升,但是肯定能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会学习,让他的人生走得更远。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采用,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在混合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学会终身学习。不管是老师和学生,都会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走得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于树泉.《光明日报》.2014(12)
【2】朱永新.《我的阅读观》(ISBN978-7-300-14723-9).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
【3】谭轶斌.《语文教学的现实与图景》. 商务印书馆,2014(7)
【4】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5】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