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因此,用好多媒体技术、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已成为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必将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进入全新的境界。
直观表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焕发智慧潜力的内在动力,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探索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一切学习活动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相伴随,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性刺激信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能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
由于思品课教材中的大量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善于发挥多媒体教学 “有声、有色”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其求知的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升华他们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走向世界的中国”时,事先布置各小组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有关反映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所起作用的事例,在上课时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显示视频材料:“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亚丁湾护航”、“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我们为之深感骄傲与自豪。同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营造出一种自豪激昂的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充分感受祖国的巨变及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情感的升华。
动态反映,突破重点难点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解决的知识点和重点培养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更具有针对性。对教学难点,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化抽象为具体。因此,能否顺利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衡量一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影象、声音、图片的能力,能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显示了其辅助教学的非凡才能。再加上软件设计时,有多种不同的响应方式可供选择,所以它更能承担起教学信息传递的任务,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媒体—学生”的三元双向反馈。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教育环镜、提高课堂效率,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从而有效突破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逻辑性和理论性都较强,教师讲解时显得枯涩无味,学生理解困难,效果较差。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等各种媒体的不同优势和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作用点,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素材,组合成多媒体。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教学难点,要从实质上揭示环境问题的由来,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 “温室效应”、“酸雨现象” 两个视频文件。这些视频电影中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看到了环境恶化的表现,意识到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演示完毕教师启发提问: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的原因有哪些?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了工厂烟囱排放出的滚滚浓烟、各种各样的有毒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无疑是“温室效应”、“酸雨现象”的罪魁祸首。在丰富了感性认识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效应”、“酸雨现象”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与灾难?通过提问,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明确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才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真正理解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人机交互,引发思维冲突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讲解再生动,都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的书教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闲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都有事情干,而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可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创造反思的环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前面所提的“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创设小组协作和自主学习的环境。首先为学生提供一段录像——生活中常见的清新空气以及由于人为破坏的被污染了的空气,让同学们观看;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观看后的体会。学生纷纷指出:有了人们的保护,空气质量就好,而由于人为的破坏,空气就受到了污染,污染后的空气将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了解环境污染的哪些知识?准备研究哪些问题呢?同学们争着说出了他们要了解、研究的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是怎么被污染的?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怎样才能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可能逐个展开研究,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确定研究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进行观察、查询。有的小组选择查询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探寻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有的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等等。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调整原有认识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思维冲突得到有效引发。
综合应用,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要善于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实践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等丰富的直观表现功能,多重剌激学生感官,能唤起学生心中强烈的真实的感受,使学生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降低学习难度,使之更好地领会、理解和记忆,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存储的海量信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课外知识的极大丰富,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展了视野,突破了时空,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时代,增强了学生的自学热情。
时代性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特点,尽管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去收集国际和国内的大事、要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网上最新时政及时引入课堂,增加信息量和时效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抓住“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一热点,向学生展示了上海世博会会徽、吉祥物的图案,收集了有关设计理念方面的资料,同时设计制作好相关CAI课件、电子教案等学习和复习材料,布置好自学提纲,一并放到局域网上以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查找或上图书馆阅览的方式获取与自学相关的知识,在上课前进行演讲,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汇总,给予积极的评价与指导,并将结果发布在局域网或班级QQ群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认识、探索和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日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加以恰当运用,切实发挥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内在功能,积极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意境,思品课教学的效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直观表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焕发智慧潜力的内在动力,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探索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一切学习活动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相伴随,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性刺激信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能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
由于思品课教材中的大量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善于发挥多媒体教学 “有声、有色”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其求知的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升华他们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走向世界的中国”时,事先布置各小组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有关反映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所起作用的事例,在上课时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显示视频材料:“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亚丁湾护航”、“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我们为之深感骄傲与自豪。同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营造出一种自豪激昂的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充分感受祖国的巨变及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情感的升华。
动态反映,突破重点难点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解决的知识点和重点培养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更具有针对性。对教学难点,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化抽象为具体。因此,能否顺利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衡量一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影象、声音、图片的能力,能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显示了其辅助教学的非凡才能。再加上软件设计时,有多种不同的响应方式可供选择,所以它更能承担起教学信息传递的任务,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媒体—学生”的三元双向反馈。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教育环镜、提高课堂效率,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从而有效突破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思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逻辑性和理论性都较强,教师讲解时显得枯涩无味,学生理解困难,效果较差。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像、声音、文字、图片等各种媒体的不同优势和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作用点,选择最能突破重点、难点的素材,组合成多媒体。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教学难点,要从实质上揭示环境问题的由来,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看 “温室效应”、“酸雨现象” 两个视频文件。这些视频电影中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看到了环境恶化的表现,意识到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演示完毕教师启发提问: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的原因有哪些?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了工厂烟囱排放出的滚滚浓烟、各种各样的有毒气体、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无疑是“温室效应”、“酸雨现象”的罪魁祸首。在丰富了感性认识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效应”、“酸雨现象”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与灾难?通过提问,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明确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才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又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真正理解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人机交互,引发思维冲突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讲解再生动,都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的书教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闲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都有事情干,而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可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创造反思的环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前面所提的“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创设小组协作和自主学习的环境。首先为学生提供一段录像——生活中常见的清新空气以及由于人为破坏的被污染了的空气,让同学们观看;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观看后的体会。学生纷纷指出:有了人们的保护,空气质量就好,而由于人为的破坏,空气就受到了污染,污染后的空气将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了解环境污染的哪些知识?准备研究哪些问题呢?同学们争着说出了他们要了解、研究的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是怎么被污染的?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怎样才能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可能逐个展开研究,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确定研究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进行观察、查询。有的小组选择查询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探寻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有的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等等。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调整原有认识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思维冲突得到有效引发。
综合应用,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要善于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实践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等丰富的直观表现功能,多重剌激学生感官,能唤起学生心中强烈的真实的感受,使学生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降低学习难度,使之更好地领会、理解和记忆,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存储的海量信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课外知识的极大丰富,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展了视野,突破了时空,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时代,增强了学生的自学热情。
时代性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特点,尽管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去收集国际和国内的大事、要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网上最新时政及时引入课堂,增加信息量和时效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抓住“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一热点,向学生展示了上海世博会会徽、吉祥物的图案,收集了有关设计理念方面的资料,同时设计制作好相关CAI课件、电子教案等学习和复习材料,布置好自学提纲,一并放到局域网上以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查找或上图书馆阅览的方式获取与自学相关的知识,在上课前进行演讲,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汇总,给予积极的评价与指导,并将结果发布在局域网或班级QQ群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认识、探索和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日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加以恰当运用,切实发挥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内在功能,积极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意境,思品课教学的效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