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材进行几次改革,我们所使用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我们学生和教师都带有一定的难度并存在着一些问题。回顾这一年的课改情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笔者从浮华的背后,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英语新课改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新目标英语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比方pizza(比萨饼),我们农村的学生乃至教师,连听都没听说过。因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比萨饼与一头大象又有什么区别呢?初一的学生又怎么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呢?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对于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那岂不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了吗?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又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
问题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
问题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现在,我县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 按理说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吧。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去年我刚接手初一的两个班时,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小学的英语学习水平,在第一堂课分别让两个班的学生默写了一下26个英语字母,结果令人大吃一惊:26个字母完全写正确的学生几乎为零,其中有一大半学生是胡乱写或交空白卷的。他们好多人连读也不能全读对,或者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了。本人认为新目标英语比较适合象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初中学生,并不适合我们农村孩子,农村孩子毕竟不同于城市孩子。 因此本人认为教材的改革也要因材(学生的差异)而实行。
问题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目前我县初中毕业时,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个),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这里无法实现。而教师如果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问题五: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目前,由于中、高考只考读、写,不考听、说,有的中学只重视读、写训练,而轻视听、说训练,结果造成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虽提到“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但其前提仍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六: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进)树优(秀)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敢随便“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不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种评价体系并举的理念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新目标英语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比方pizza(比萨饼),我们农村的学生乃至教师,连听都没听说过。因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比萨饼与一头大象又有什么区别呢?初一的学生又怎么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使自己对毫不熟悉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呢?又怎么进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对于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呢?如果教师将其变为中国的饺子或面条,那岂不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了吗?如果教师仅领学生纸上谈兵,又如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牢固呢?因此我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
问题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
问题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现在,我县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 按理说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吧。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去年我刚接手初一的两个班时,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小学的英语学习水平,在第一堂课分别让两个班的学生默写了一下26个英语字母,结果令人大吃一惊:26个字母完全写正确的学生几乎为零,其中有一大半学生是胡乱写或交空白卷的。他们好多人连读也不能全读对,或者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了。本人认为新目标英语比较适合象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初中学生,并不适合我们农村孩子,农村孩子毕竟不同于城市孩子。 因此本人认为教材的改革也要因材(学生的差异)而实行。
问题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新目标英语”初一阶段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而目前我县初中毕业时,英语大纲规定的词汇量也不过八百多个),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的水平(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这里无法实现。而教师如果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问题五: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目前,由于中、高考只考读、写,不考听、说,有的中学只重视读、写训练,而轻视听、说训练,结果造成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虽提到“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但其前提仍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六: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进)树优(秀)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了。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敢随便“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不敢“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种评价体系并举的理念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应多听一听下面基层教师的心声。新课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不多站在贫穷、落后、偏远地区的角度看问题,不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英语新课改要想取得本质上的全面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