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检查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80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131I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水平和血流面积比、血流分级均呈正相关(r=0.472、0.593,均P<0.05)。治疗后甲状腺重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12.89±7.86)g、(32.24±21.85)cm/s、(12.36±19.22)cm/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30.12±17.24)g、(68.58±34.25)cm/s、(28.03±21.24)cm/s](t=11.265、4.762、3.672,均P<0.05);治疗前后RI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甲状腺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59,P=0.000),治疗前血流分级Ⅲ级比例高(80.0%),治疗后血流分级Ⅰ级比例高(60.0%)。治疗后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6.88±4.14)pmol/L、(17.23±7.35)p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18.79±6.45)pmol/L、(56.47±22.97)pmol/L](t=17.243、13.254,均P<0.05),促甲状腺素(TSH)水平(11.52±8.27)mU/L明显高于治疗前(0.01±0.00)mU/L(t=3.365,P<0.05)。治疗后,治愈组甲状腺重量、PSV和EDV[(9.34±2.36)g、(20.13±8.59)cm/s、(9.13±5.34)cm/s]低于未愈组[(18.78±8.76)g、(52.32±13.24)cm/s、(17.24±8.34)cm/s](t=9.143、8.793、5.232,均P<0.05),治愈组与未愈组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超声检查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31I治疗的效果具有较好的评价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四种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155例,分别给予硫酸镁、复方聚乙二醇、硫酸镁联合西甲硅油、复方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进行肠道准备。在结肠镜检查时对患者的肠道准备效果、息肉检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D四组肠道清洁程度良好率分别为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