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兴趣情感的推动力。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确实让学生感兴趣多了。但要想使思想品德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随之产生了,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了。
二、巧妙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否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亢奋状态。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先播放《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深深敲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然后,教师在歌曲结束时,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伟人又是谁呢?这首歌的歌词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决策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教学中,可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学生:你发现自己身边有哪些不和谐呢?学生能列举出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逃税、同学间的打架等。接着教师提问:这些现象发展下去会有哪些严重后果?我国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要这样做?请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作出阐述。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而此时再对学生进行爱惜资源环境教育,让学生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社会要和谐,人际关系要和谐等,效果会很好,学生感兴趣,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善用时政,培养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科技现象,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义。时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课堂进行新闻报道,或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或组织时政兴趣小组等,对一些重大时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讲解,学生豁然开朗,特别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三《思想品德》维护民族团结时,联系2008年3月l4日在西藏发生的暴力事件。先让学生看叛乱分子在拉萨进行的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的录像,再分析达赖集团在境外与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活动情况,联系解放以来西藏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使学生看清达赖的反动本质,增强历史责任感。
五、创设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以形象的漫画插入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讲“环境问题”时,教师出示唐诗《画》,并播放“眼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先把学生带进幽远、美好、恬静的自然环境之中,然后再出示与诗句对应的四幅被破坏的环境漫画,并贴在相应的诗句下面,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出对这首诗的新解。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之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漫画达到教学目的。
六、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我们要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尊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最能发挥创造力量的条件是发扬民主。”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就会让学生变得不爱动脑筋,随声附和,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师生间关系和谐,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肯定反应。学生的情感稳定,双边活动就积极,课堂组织井然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赋予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而且是所有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努力地探索,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随之产生了,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了。
二、巧妙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否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亢奋状态。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先播放《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深深敲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然后,教师在歌曲结束时,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伟人又是谁呢?这首歌的歌词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决策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教学中,可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学生:你发现自己身边有哪些不和谐呢?学生能列举出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逃税、同学间的打架等。接着教师提问:这些现象发展下去会有哪些严重后果?我国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要这样做?请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作出阐述。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而此时再对学生进行爱惜资源环境教育,让学生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社会要和谐,人际关系要和谐等,效果会很好,学生感兴趣,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善用时政,培养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科技现象,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义。时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课堂进行新闻报道,或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或组织时政兴趣小组等,对一些重大时事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讲解,学生豁然开朗,特别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三《思想品德》维护民族团结时,联系2008年3月l4日在西藏发生的暴力事件。先让学生看叛乱分子在拉萨进行的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的录像,再分析达赖集团在境外与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活动情况,联系解放以来西藏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使学生看清达赖的反动本质,增强历史责任感。
五、创设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以形象的漫画插入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讲“环境问题”时,教师出示唐诗《画》,并播放“眼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先把学生带进幽远、美好、恬静的自然环境之中,然后再出示与诗句对应的四幅被破坏的环境漫画,并贴在相应的诗句下面,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出对这首诗的新解。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之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漫画达到教学目的。
六、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我们要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尊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最能发挥创造力量的条件是发扬民主。”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就会让学生变得不爱动脑筋,随声附和,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师生间关系和谐,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肯定反应。学生的情感稳定,双边活动就积极,课堂组织井然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赋予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而且是所有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努力地探索,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