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戏曲,人们脑中多会浮现出“京剧”、“豫剧”等字眼;提到优秀节目主持人,人们脑中也多会浮现出“倪萍”、“赵忠祥”等名字;而提到优秀的戏曲节目主持人时,人们脑中则多是空白。这种空白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96年。这一年在河南有一档新节目诞生,它的名字叫《梨园春》。它的诞生,是为了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也为了繁荣电视文化事业。正因为有这样的使命,从它诞生之初起就被寄予了厚望,它的每一步成长,都浸入了很多人大量的心血、智慧和汗水。目前,它已经成长到二十岁,成为中国生命力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囊括“星光奖”、“金鹰奖”、“兰花奖”等多个国家级电视大奖,获得了由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评选的媒体行业的“中国标杆品牌”的荣誉称号。可以说,《梨园春》在新节目层出不穷的娱乐节目中牢牢占据着黄金档的强势收视率。那么,它因何可以做到这样的长盛不衰?尤其是在戏曲这种传统文化整体面临传承危机的时候。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人,因为做《梨园春》节目的人。用庞晓戈这个自1998年就进入《梨园春》栏目工作,从最开始的只担任节目的主持人到如今还兼任制片人的话来说,就是“我热爱舞台,热爱文艺,不忘初心”。因为人有感情,有责任心,有智慧,有担当,有毅力,因为人有激情,会谦恭,知感恩,不忘创新。于是,优秀戏曲节目主持人的空白终于被一个人画上了缤纷的色彩:庞晓戈。
一、大家风采
中原一姐梨园春,
二十华年献真情。
凝聚戏迷千千万,
巾帼风采铸戏魂。
在中原,提起“庞晓戈”这三个字,大概还没有人不知道她是《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庞晓戈主持的《梨园春》,上至八十老妇,下至三岁稚子,都爱看。她广博的戏曲知识,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成为人们追捧的焦点。然而,这样一个在中原被妇孺皆知的人物,她在戏曲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既非出自戏曲世家耳濡目染的喜欢,也非是得遇良师教导的兴趣使然,而是她自身在工作中学习的成果。
春秋政治家吕不韦有一句名言:“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按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如果不疾学的话,就算是名人,也不可能成为魁士。庞晓戈在1998年进入《梨园春》栏目组工作的时候,对豫剧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常香玉、崔兰田等几个知名的豫剧名家,至于流派、唱段等专业知识则一无所知。而当时的《梨园春》,因为经常更换主持人而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庞晓戈到《梨园春》栏目组后,用自己端庄大气和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逐渐征服了各位同事以及领导,与此同时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观众们的心中。最后,《梨园春》栏目组将她和倪宝铎定了下来,他们一老一少,默契自如的搭档在《梨园春》的成长旅途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庞晓戈早已经被称为“专家型主持”的典范,她在舞台上说起豫剧的流派,唐派、李派、牛派、吴派……如数家珍,而说到他们各自的经典唱段时,更是滔滔不绝。观众们也喜欢看见舞台上的庞晓戈,看到她,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一样。庞晓戈说:“《梨园春》不仅是一档娱乐性戏曲节目,它还有普及戏曲的使命,带给观众的每一期节目一定是有质量的和有营养的文化盛餐。”精通一科,神须专注。庞晓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专注的力量。豫剧的传承需要有人来引领,庞晓戈在舞台上所说的每一个关于戏曲的知识,都因为简明扼要而被观众们喜闻乐见地接受了。有一个观众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为她写了近千首的诗歌。这样的群众基础,是她将专业上的短板一点一点补齐的结果,也是她践行“对主持人来说,知识是最重要的,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修养”的必然成果。
求知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功崇唯志,业广惟勤。如今,庞晓戈不仅担任《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同时还兼任制片人,新的岗位需要新的技能。但是庞晓戈说,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带动其他人一同向前。她开始学习管理知识,学习幕后制作,统筹栏目组的工作。其实,她在舞台上说的主持词,很多也都是她和导演反复讨论并亲自撰写的,她对待节目之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庞晓戈,她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了《梨园春》的创作中去,真正做到了“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她说,学海无涯,求知无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中华民族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家风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将这个好的传统传承下去。
二、人格魅力
传承家风重修身,
谦逊干练创精品。
哲思妙语正能量,
梨园万家赞女神。
小时候,我们都会从父母那里听来一个叫“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处父母总会反复告诫我们,长大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渝,只要坚持,就总有成功的一天。因此,坚持不渝也成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最直接的修身立世的法宝。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战国思想家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也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些历史名家们所说的话虽不同,但是意思一样,那就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坚持不渝。那么,何为坚持不渝?它是指人所拥有的刚正不阿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我们为何需要坚持不渝的品质?因为人生之路不可能平坦无阻,它时会荆棘丛生,时会沼泽遍地,充满坎坷和艰辛,只有坚持不渝,才能朝着最初设想的目标而去,才能不背离初心。二十年,如果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二十年,算不算坚持不渝?不知道,时间只是一个点的概念,而坚持不渝是一个永恒的概念。但是,如果有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二十年,尤其是在“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这两者大行其道的时候,二十年的坚持就应该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了吧! 《梨园春》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梨园春》在成长,它的每一步路都走得实实在在。无论是最初的经典唱段主场,还是后来的打擂形式,亦或现在的戏曲小品形式,《梨园春》始终坚持着办戏曲节目的初衷。同时,《梨园春》成长的这二十年,也是中原经济腾飞的二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路变宽了,我们的腰包变鼓了,我们可供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了。然而同这些改变一起发生的,还有我们对娱乐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是戏曲大省,《梨园春》的创立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守着这个目标勇往直前下去,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无论是创立之初的艰难时刻,还是荣誉等身时的辉煌瞬间,亦或是越来越年轻的面孔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看客,《梨园春》始终秉持自己的办节目理念,积极吸收其他节目好的做法,改善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中将戏曲节目坚持做了下来。胡占凡先生在2008年评价《梨园春》时说:“平民参与,不靠追星、捧星,《梨园春》是老百姓的舞台,它的成功贵在坚持与创新。”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档节目的坚持,说到底还是因为做它的人在坚持。这其中就包括陪伴《梨园春》一同成长起来的庞晓戈。“很多事情在起头时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他充分揭示了坚持不渝的艰难。然而,庞晓戈在《梨园春》的舞台上坚持下来了,一干就是二十年。她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还有全部的激情都投入到了这个节目中去,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坚持不懈的典范,也成了梨园万家称赞的女神!
三、播种文化
唱火中原唱九州,
边疆偏远送需求。
中原戏曲世界行,
盛世梨园写春秋。
仲呈祥先生在谈到戏曲的发展时,说:“在戏曲逐渐衰落的时刻,是《梨园春》延续了戏曲的生命。”这是对《梨园春》的赞誉,也是对戏曲传承的担忧。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戏曲中也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期盼,是文学和思想的统一体。它的衰落,是科技快速发展,现在的人们娱乐方式多元化的结果。但是戏曲毕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承戏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而豫剧作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更是在2006年的时候,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春》在开办节目之初,立足河南戏曲的发展,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它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在河南擂响了梨园的钟鼓,也让梨园的妙曼身姿走向了全国各地。如今,将近900期的节目中,北京、新疆、兰州都曾因为《梨园春》的舞台而让广大的戏曲爱好者一饱眼福。《梨园春》,它带着传播戏曲文化的使命,不仅下到田间地头,在朴实的民众间展开擂台赛,而且它还昂首阔步地登上了国外的舞台,我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巴西、委内瑞拉,都曾因为豫剧的铿锵而让艺术的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一档电视媒体节目,《梨园春》始终坚持着正确导向,在戏曲市场逐渐低迷的时刻,为繁荣戏曲文化做出了贡献。《梨园春》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传播戏曲文化的节目,《梨园春》的舞台也是为有使命感和有责任感的人搭建的舞台,而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始终都是热情的,有激情的,而且越是担当大任,越是意气风发。庞晓戈说:“作为媒体,要有责任担当,讲中国好故事,发中国好声音,要用正能量去感染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作为《梨园春》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就是要挖掘好故事,用生动形象的一个个故事去感染人,引领社会风气。”唯有自爱,自识自治,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这就是勇于承担责任,不辱使命的力量,也是“革命人”精神不老的秘籍所在。有责任心的人除了带着使命感上路,同时还带着快乐、温暖和美好,他们是充满激情的奔向前方。
四、硕果飘香
梨园兴盛勇担当,
坚守使命求图强。
锐意创新勇超越,
荣誉等身艺馨香。
《梨园春》背负着使命走过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它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在荣誉等身的时刻,《梨园春》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正如庞晓戈所言:“我们一直在变,在市场和观众间找到那条连接最紧密的线。”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的院士讲话上引用过。这句简洁隽永的古语,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是因为它折射出的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积极推动发展的向上朝气,而且它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精髓。如果要用几个词语来形容现在的社会风尚的话,“创新”这个词语一定是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一国街头巷尾、全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那么,这个国家就正在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它正以矫健的身姿奔向前方,正以势不可挡的激情和全部的热情,迎接崭新的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梨园春》的创新理念从它开办之初起就被确立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节目一直在改版,唯有创新的理念始终未变。《梨园春》在诞生之初,采取的是名家演唱经典唱段的形式,这种方式在当时吸引了很多喜欢戏曲的人的追捧,尤其是对河南人来说,对于像“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和“小仓娃,我离了开封小县……”这样经典的唱段来说,似乎每个人都能张嘴就来两句,而名家的演唱正好给了这些人学习戏曲的机会。渐渐地,会唱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想要一展喉咙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于是,《梨园春》改版为“打擂”的办节目形式,这种方式一开播就又吸引了大批人的追随,这个时候人们的口头禅是:“上《梨园春》打擂吧,让专家给点评点评。”再后来,等90后以及00后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看客时,当互动成为一档娱乐节目的必备要素时,《梨园春》顺势而上,增加了即兴小品,邀请明星唱河南戏、曲艺界大家担任评委等新的形式,同时还邀请制作节目互动的专家一同想办法,让节目在群策群力的帮助下继续焕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这样辛劳的付出,《梨园春》换来的是在观众的阵阵笑声中将戏曲文化传播了出去。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庞晓戈说:“《梨园春》的舞台不仅要有豫剧表演艺术家,经典的唱段已经不能吸引年轻的观众了,《梨园春》要想走得远,就要顺应发展,善用“互联网 ”的概念,新形势下要适时推出《梨园春》APP,微信公众号,戏曲小咖秀等新的节目形式,要让年轻人在娱乐的同时感悟到戏曲文化的力量。”创新无极限,窝在茧中的蚕看不到外边的阳光和雨露,只有勇于突破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能知道雨露的甘甜。创造性的思维必将产生不可思量的成果,走过二十年,庞晓戈和她主持的《梨园春》正是以这种永不停歇的创新思维带给了我们一期期精彩绝伦的节目。
五、艺术力量
梨园春色向阳开,
五洲宾朋赶戏来。
满怀感恩追云月,
艺德双馨创品牌。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因为榜样总在我们失意的时刻,给我们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它让我们重新凝聚起内心的信念,然后精神抖擞地去拼搏,去为了最初的梦想而努力。《梨园春》作为一档传播戏曲知识的栏目,以不可置疑地成为中国戏曲栏目的品牌,而庞晓戈,也不可置疑地成为了优秀戏曲主持人的典范。
庞晓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恒心,孜孜不倦的求知和脚踏实地的勤奋,让她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庞迷”,这些庞迷只要在电视上看到她就开心,只要听到她说话就高兴。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表达对《梨园春》的喜爱,表达对庞晓戈的喜欢,从全国各地赶到郑州,就为了在《梨园春》录制节目的现场看到她,就为了亲耳听她说说话。他们的支持,是《梨园春》走过二十年而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庞晓戈每次站在舞台上都保持激情状态的力量源泉。庞晓戈说,每每想到这些“庞迷”守着电视机等着看《梨园春》,都会尽量调整状态中不好的部分,力求呈现给观众的是激情四溢的自己和一档好的节目。同时,庞晓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始终如一的心态,也让她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3年,她荣获第二十一届“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2008年荣获“全国十佳金话筒奖”;2009年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60年60人”奖等。荣誉加身,庞晓戈始终坦然,她甚至谦虚地说:“我所获得的每一个奖,都是《梨园春》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奖是大家的。”谦虚、感恩之心溢于言表。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这样坦然、真诚的庞晓戈,不贪功、不慕荣誉,对舞台始终充满敬畏的庞晓戈,是最迷人、最难能可贵的主持人!难怪她会成为河南戏曲的代言人,会被广大观众称为“戏迷的朋友”!
尼采说,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荣誉和镁光灯下的庞晓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每一次大幕的拉起,都如第一次初相见。她说:“有《梨园春》这么好的平台,有这么多戏迷朋友的支持,我更加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我必须要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戏曲文化传承下去。”培根说,在获得胜利之后还能克制自己的人,是获得了双重的胜利。庞晓戈大概就属于这种双重的胜利者吧!有人说,《梨园春》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对于在戏曲主持台上取得如此成就的庞晓戈来说,亦是无法复制的奇迹。
传家万事皆宜勤,教子千方首为德。中华文明历经风雨而灿烂,历经磨难而坚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就是因为我们注重传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下去。目前河南省委宣传部“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推介宣传活动正在中原大地推动开展,当我们问到庞晓戈对家风的理解时,庞晓戈说:“言传身教,从自我做起,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没有大道理的说教,庞晓戈对待孩子正如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样,脚踏实地而不懈追求。家风的力量或许就在于此,润物无声间却已是果实累累的景象了!我们期待庞晓戈和她主持的《梨园春》走得更远,创造新的辉煌。
一、大家风采
中原一姐梨园春,
二十华年献真情。
凝聚戏迷千千万,
巾帼风采铸戏魂。
在中原,提起“庞晓戈”这三个字,大概还没有人不知道她是《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庞晓戈主持的《梨园春》,上至八十老妇,下至三岁稚子,都爱看。她广博的戏曲知识,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成为人们追捧的焦点。然而,这样一个在中原被妇孺皆知的人物,她在戏曲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既非出自戏曲世家耳濡目染的喜欢,也非是得遇良师教导的兴趣使然,而是她自身在工作中学习的成果。
春秋政治家吕不韦有一句名言:“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按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如果不疾学的话,就算是名人,也不可能成为魁士。庞晓戈在1998年进入《梨园春》栏目组工作的时候,对豫剧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常香玉、崔兰田等几个知名的豫剧名家,至于流派、唱段等专业知识则一无所知。而当时的《梨园春》,因为经常更换主持人而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庞晓戈到《梨园春》栏目组后,用自己端庄大气和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逐渐征服了各位同事以及领导,与此同时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观众们的心中。最后,《梨园春》栏目组将她和倪宝铎定了下来,他们一老一少,默契自如的搭档在《梨园春》的成长旅途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庞晓戈早已经被称为“专家型主持”的典范,她在舞台上说起豫剧的流派,唐派、李派、牛派、吴派……如数家珍,而说到他们各自的经典唱段时,更是滔滔不绝。观众们也喜欢看见舞台上的庞晓戈,看到她,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一样。庞晓戈说:“《梨园春》不仅是一档娱乐性戏曲节目,它还有普及戏曲的使命,带给观众的每一期节目一定是有质量的和有营养的文化盛餐。”精通一科,神须专注。庞晓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专注的力量。豫剧的传承需要有人来引领,庞晓戈在舞台上所说的每一个关于戏曲的知识,都因为简明扼要而被观众们喜闻乐见地接受了。有一个观众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为她写了近千首的诗歌。这样的群众基础,是她将专业上的短板一点一点补齐的结果,也是她践行“对主持人来说,知识是最重要的,拼到最后就是拼文化修养”的必然成果。
求知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功崇唯志,业广惟勤。如今,庞晓戈不仅担任《梨园春》栏目的主持人,同时还兼任制片人,新的岗位需要新的技能。但是庞晓戈说,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带动其他人一同向前。她开始学习管理知识,学习幕后制作,统筹栏目组的工作。其实,她在舞台上说的主持词,很多也都是她和导演反复讨论并亲自撰写的,她对待节目之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庞晓戈,她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了《梨园春》的创作中去,真正做到了“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她说,学海无涯,求知无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中华民族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家风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将这个好的传统传承下去。
二、人格魅力
传承家风重修身,
谦逊干练创精品。
哲思妙语正能量,
梨园万家赞女神。
小时候,我们都会从父母那里听来一个叫“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处父母总会反复告诫我们,长大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渝,只要坚持,就总有成功的一天。因此,坚持不渝也成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最直接的修身立世的法宝。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战国思想家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也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些历史名家们所说的话虽不同,但是意思一样,那就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坚持不渝。那么,何为坚持不渝?它是指人所拥有的刚正不阿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我们为何需要坚持不渝的品质?因为人生之路不可能平坦无阻,它时会荆棘丛生,时会沼泽遍地,充满坎坷和艰辛,只有坚持不渝,才能朝着最初设想的目标而去,才能不背离初心。二十年,如果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二十年,算不算坚持不渝?不知道,时间只是一个点的概念,而坚持不渝是一个永恒的概念。但是,如果有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二十年,尤其是在“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这两者大行其道的时候,二十年的坚持就应该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了吧! 《梨园春》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梨园春》在成长,它的每一步路都走得实实在在。无论是最初的经典唱段主场,还是后来的打擂形式,亦或现在的戏曲小品形式,《梨园春》始终坚持着办戏曲节目的初衷。同时,《梨园春》成长的这二十年,也是中原经济腾飞的二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路变宽了,我们的腰包变鼓了,我们可供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了。然而同这些改变一起发生的,还有我们对娱乐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河南省是戏曲大省,《梨园春》的创立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守着这个目标勇往直前下去,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无论是创立之初的艰难时刻,还是荣誉等身时的辉煌瞬间,亦或是越来越年轻的面孔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看客,《梨园春》始终秉持自己的办节目理念,积极吸收其他节目好的做法,改善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中将戏曲节目坚持做了下来。胡占凡先生在2008年评价《梨园春》时说:“平民参与,不靠追星、捧星,《梨园春》是老百姓的舞台,它的成功贵在坚持与创新。”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档节目的坚持,说到底还是因为做它的人在坚持。这其中就包括陪伴《梨园春》一同成长起来的庞晓戈。“很多事情在起头时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他充分揭示了坚持不渝的艰难。然而,庞晓戈在《梨园春》的舞台上坚持下来了,一干就是二十年。她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还有全部的激情都投入到了这个节目中去,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坚持不懈的典范,也成了梨园万家称赞的女神!
三、播种文化
唱火中原唱九州,
边疆偏远送需求。
中原戏曲世界行,
盛世梨园写春秋。
仲呈祥先生在谈到戏曲的发展时,说:“在戏曲逐渐衰落的时刻,是《梨园春》延续了戏曲的生命。”这是对《梨园春》的赞誉,也是对戏曲传承的担忧。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戏曲中也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期盼,是文学和思想的统一体。它的衰落,是科技快速发展,现在的人们娱乐方式多元化的结果。但是戏曲毕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承戏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而豫剧作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更是在2006年的时候,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春》在开办节目之初,立足河南戏曲的发展,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它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在河南擂响了梨园的钟鼓,也让梨园的妙曼身姿走向了全国各地。如今,将近900期的节目中,北京、新疆、兰州都曾因为《梨园春》的舞台而让广大的戏曲爱好者一饱眼福。《梨园春》,它带着传播戏曲文化的使命,不仅下到田间地头,在朴实的民众间展开擂台赛,而且它还昂首阔步地登上了国外的舞台,我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巴西、委内瑞拉,都曾因为豫剧的铿锵而让艺术的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一档电视媒体节目,《梨园春》始终坚持着正确导向,在戏曲市场逐渐低迷的时刻,为繁荣戏曲文化做出了贡献。《梨园春》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传播戏曲文化的节目,《梨园春》的舞台也是为有使命感和有责任感的人搭建的舞台,而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始终都是热情的,有激情的,而且越是担当大任,越是意气风发。庞晓戈说:“作为媒体,要有责任担当,讲中国好故事,发中国好声音,要用正能量去感染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作为《梨园春》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就是要挖掘好故事,用生动形象的一个个故事去感染人,引领社会风气。”唯有自爱,自识自治,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这就是勇于承担责任,不辱使命的力量,也是“革命人”精神不老的秘籍所在。有责任心的人除了带着使命感上路,同时还带着快乐、温暖和美好,他们是充满激情的奔向前方。
四、硕果飘香
梨园兴盛勇担当,
坚守使命求图强。
锐意创新勇超越,
荣誉等身艺馨香。
《梨园春》背负着使命走过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它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在荣誉等身的时刻,《梨园春》并没有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正如庞晓戈所言:“我们一直在变,在市场和观众间找到那条连接最紧密的线。”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的院士讲话上引用过。这句简洁隽永的古语,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是因为它折射出的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积极推动发展的向上朝气,而且它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精髓。如果要用几个词语来形容现在的社会风尚的话,“创新”这个词语一定是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一国街头巷尾、全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那么,这个国家就正在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它正以矫健的身姿奔向前方,正以势不可挡的激情和全部的热情,迎接崭新的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梨园春》的创新理念从它开办之初起就被确立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节目一直在改版,唯有创新的理念始终未变。《梨园春》在诞生之初,采取的是名家演唱经典唱段的形式,这种方式在当时吸引了很多喜欢戏曲的人的追捧,尤其是对河南人来说,对于像“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和“小仓娃,我离了开封小县……”这样经典的唱段来说,似乎每个人都能张嘴就来两句,而名家的演唱正好给了这些人学习戏曲的机会。渐渐地,会唱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想要一展喉咙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于是,《梨园春》改版为“打擂”的办节目形式,这种方式一开播就又吸引了大批人的追随,这个时候人们的口头禅是:“上《梨园春》打擂吧,让专家给点评点评。”再后来,等90后以及00后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要看客时,当互动成为一档娱乐节目的必备要素时,《梨园春》顺势而上,增加了即兴小品,邀请明星唱河南戏、曲艺界大家担任评委等新的形式,同时还邀请制作节目互动的专家一同想办法,让节目在群策群力的帮助下继续焕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这样辛劳的付出,《梨园春》换来的是在观众的阵阵笑声中将戏曲文化传播了出去。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庞晓戈说:“《梨园春》的舞台不仅要有豫剧表演艺术家,经典的唱段已经不能吸引年轻的观众了,《梨园春》要想走得远,就要顺应发展,善用“互联网 ”的概念,新形势下要适时推出《梨园春》APP,微信公众号,戏曲小咖秀等新的节目形式,要让年轻人在娱乐的同时感悟到戏曲文化的力量。”创新无极限,窝在茧中的蚕看不到外边的阳光和雨露,只有勇于突破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能知道雨露的甘甜。创造性的思维必将产生不可思量的成果,走过二十年,庞晓戈和她主持的《梨园春》正是以这种永不停歇的创新思维带给了我们一期期精彩绝伦的节目。
五、艺术力量
梨园春色向阳开,
五洲宾朋赶戏来。
满怀感恩追云月,
艺德双馨创品牌。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因为榜样总在我们失意的时刻,给我们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它让我们重新凝聚起内心的信念,然后精神抖擞地去拼搏,去为了最初的梦想而努力。《梨园春》作为一档传播戏曲知识的栏目,以不可置疑地成为中国戏曲栏目的品牌,而庞晓戈,也不可置疑地成为了优秀戏曲主持人的典范。
庞晓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恒心,孜孜不倦的求知和脚踏实地的勤奋,让她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庞迷”,这些庞迷只要在电视上看到她就开心,只要听到她说话就高兴。他们中的有些人为了表达对《梨园春》的喜爱,表达对庞晓戈的喜欢,从全国各地赶到郑州,就为了在《梨园春》录制节目的现场看到她,就为了亲耳听她说说话。他们的支持,是《梨园春》走过二十年而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庞晓戈每次站在舞台上都保持激情状态的力量源泉。庞晓戈说,每每想到这些“庞迷”守着电视机等着看《梨园春》,都会尽量调整状态中不好的部分,力求呈现给观众的是激情四溢的自己和一档好的节目。同时,庞晓戈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始终如一的心态,也让她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3年,她荣获第二十一届“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2008年荣获“全国十佳金话筒奖”;2009年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60年60人”奖等。荣誉加身,庞晓戈始终坦然,她甚至谦虚地说:“我所获得的每一个奖,都是《梨园春》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奖是大家的。”谦虚、感恩之心溢于言表。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这样坦然、真诚的庞晓戈,不贪功、不慕荣誉,对舞台始终充满敬畏的庞晓戈,是最迷人、最难能可贵的主持人!难怪她会成为河南戏曲的代言人,会被广大观众称为“戏迷的朋友”!
尼采说,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荣誉和镁光灯下的庞晓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每一次大幕的拉起,都如第一次初相见。她说:“有《梨园春》这么好的平台,有这么多戏迷朋友的支持,我更加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我必须要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戏曲文化传承下去。”培根说,在获得胜利之后还能克制自己的人,是获得了双重的胜利。庞晓戈大概就属于这种双重的胜利者吧!有人说,《梨园春》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对于在戏曲主持台上取得如此成就的庞晓戈来说,亦是无法复制的奇迹。
传家万事皆宜勤,教子千方首为德。中华文明历经风雨而灿烂,历经磨难而坚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就是因为我们注重传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下去。目前河南省委宣传部“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推介宣传活动正在中原大地推动开展,当我们问到庞晓戈对家风的理解时,庞晓戈说:“言传身教,从自我做起,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没有大道理的说教,庞晓戈对待孩子正如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样,脚踏实地而不懈追求。家风的力量或许就在于此,润物无声间却已是果实累累的景象了!我们期待庞晓戈和她主持的《梨园春》走得更远,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