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靶向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观察其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

方法

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U6-siTERT,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TERT-siRNA、EGFP、U6+27的DNA片段,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的构建及酶切鉴定,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反转录病毒;用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HepG2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噻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

结果

成功制备出hTERT-siRNA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照组端粒酶活性为2 143.06±198.69,重组病毒感染作用24、48、72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 632.02±116.28、899.38±126.11和321.25±25.25,与感染前比较,分别下降23.84%、58.03%和85.01%,各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24和0.00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滴度的重组病毒感染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浓度依赖关系,随着滴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1×105菌落形成单位(CFU)重组病毒感染24 h后,其凋亡率达29.05%。MTT结果显示,感染后24 h细胞凋亡率为29.05%;重组病毒感染后24 h,肿瘤细胞开始明显死亡,随着病毒滴度的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死亡亦逐渐加重,病毒滴度为6.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29±0.14、0.20±0.13和0.18±0.11,3.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32±0.11、0.26±0.12和0.25±0.10,1.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33±0.12、0.26±0.13和0.26±0.12,1.0×104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43±0.14、0.35±0.10和0.33±0.15,1.0×103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52±0.11、0.44±0.13和0.44±0.10,1.0×102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65±0.13、0.61±0.15和0.60±0.16,阴性对照组细胞在24、48、72 h后,MTT结果为0.69±0.11、1.01±0.14和2.98±0.16。显示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P=0.037、0.034、0.028)。

结论

hTERT-siRNA能特异性抑制hTERT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兔VX2结直肠癌(CRC)模型薄层大体切片的制作,为其实验研究提供观察平台。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开腹下将瘤块接种于不同结肠、直肠壁。接种后4~6周行CT增强扫描,观察成瘤及转移,一旦成瘤或最迟于第6周处死模型兔,并冰冻至少24 h后采用1.2 mm厚度电锯片予以冠状位大体病理切割(室温23 ℃),切割厚度分别为2 mm(2只)、3 mm(10只)及5 mm(3只);大切片于切割后于不同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54例患者中,早期手术组288例,出院时预后良好者231例(80.02%);间期手术组81例,出院时预后良好者54例(66.67%);晚期手术组285例,出院时预后良好者253例(88.77%);在术后随访到的415例患者中,早期手术组192例,预后良好者15
期刊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退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分析其在退变过程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自于我院行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3例患者,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自经影像学确认并于我院行间盘切除术的3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Trizol法裂解组织并用氯仿提取总RNA用于基因芯片杂交。应用R软件中的limma包分析对照组和退变组基因的差异表达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TNM分期在评估患者的预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近年来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预后评估逐步向"个体化"发展。本文就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125a基因表达差异,分析miR-125a表达水平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20对骨肉瘤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手术标本,提取20对标本总RNA,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25a mRNA表达差异,分析miR-
目的观察血管生长抑制因子(AS)和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34(CD3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S和CD34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AS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正常肝组织AS阳性表达率为16.7%(2/12),肝细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