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作为我国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必然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长久以来,这些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尤其以儒家思想应用最为广泛。儒家思想中的“仁”、“信”、“义”、“和”等方面很值得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借用。
一、以“仁爱”思想“治人”,使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
“仁”,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有多种释义,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论语中讲“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体现在管理思想上便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精神, 其本质是“治人”。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支持他们,信任宽容他们,关心体贴他们,把文化理念转化成被广大员工所共同认同的、遵守的做人做事的准则,促使抽象的文化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内心、传承于员工的血脉,全面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感。
二、“诚信”经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信”,言行相一,信用。《论语》中多处讲信。《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说“民无信不立”。《周易·系辞上》说得好:“人之所助者,信也”。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讲诚信。诚信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重信义、讲道德的国家,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信守承诺的分量。企业在道德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教育干部职工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树立严于律己、诚实做人、坦诚相待、忠实履行责任义务的良好风气,为企业做大做强积淀深厚的道德底蕴。
三、把“义”作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义”,道义、主义。孔子说:“君子明德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还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提倡人们要见义能为,舍生取义,做到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什么都不要忘义。要使个人的行为与仁义、道德、道义相符,而不计较功利或物质利益。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树立正确的道义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并为之奋斗。尤其在义利发生矛盾时,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追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企业遵守法则,正当经营,把赚钱看作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觉地把企业赚钱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利益联系到一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四、将“和”升华为现代企业间的和谐竞争
儒文化中强调“和”, 孔子讲“礼之用, 和为贵。” “和” 就是和气、合作、和睦、和谐。强调“和” 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而在三要素中人和为上。对于治生来说, 和气生财。
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做到“和”, 讲团结、讲协作才能使上下级之间关系顺畅, 平级之间不互相掣肘, 共同努力,创造利润, 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就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企业要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就要有好的发展环境,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否则一旦离开了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必然带来竞争的不利地位甚至导致两败俱伤。把竞争上升到和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即要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优势互补的竞争观念。所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还须树立和谐竞争的新观念,谋求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竞争环境。
一、以“仁爱”思想“治人”,使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
“仁”,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有多种释义,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论语中讲“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体现在管理思想上便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精神, 其本质是“治人”。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支持他们,信任宽容他们,关心体贴他们,把文化理念转化成被广大员工所共同认同的、遵守的做人做事的准则,促使抽象的文化理念根植于员工的内心、传承于员工的血脉,全面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感。
二、“诚信”经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信”,言行相一,信用。《论语》中多处讲信。《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说“民无信不立”。《周易·系辞上》说得好:“人之所助者,信也”。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讲诚信。诚信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重信义、讲道德的国家,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信守承诺的分量。企业在道德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教育干部职工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树立严于律己、诚实做人、坦诚相待、忠实履行责任义务的良好风气,为企业做大做强积淀深厚的道德底蕴。
三、把“义”作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义”,道义、主义。孔子说:“君子明德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还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提倡人们要见义能为,舍生取义,做到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什么都不要忘义。要使个人的行为与仁义、道德、道义相符,而不计较功利或物质利益。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树立正确的道义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并为之奋斗。尤其在义利发生矛盾时,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追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企业遵守法则,正当经营,把赚钱看作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觉地把企业赚钱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利益联系到一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四、将“和”升华为现代企业间的和谐竞争
儒文化中强调“和”, 孔子讲“礼之用, 和为贵。” “和” 就是和气、合作、和睦、和谐。强调“和” 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而在三要素中人和为上。对于治生来说, 和气生财。
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做到“和”, 讲团结、讲协作才能使上下级之间关系顺畅, 平级之间不互相掣肘, 共同努力,创造利润, 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就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企业要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就要有好的发展环境,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否则一旦离开了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必然带来竞争的不利地位甚至导致两败俱伤。把竞争上升到和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即要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优势互补的竞争观念。所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还须树立和谐竞争的新观念,谋求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