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90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学思维”活动课程是由胡卫平教授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林崇德的思维培育理论”,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而编制的。
  我校将“学思维”活动作为一门校本素质课程向全校学生推广。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在活动中体会思维乐趣、学会思考,提高创新素质,同时将掌握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减负增效、创新素质培养有更坚实的保障。思维课开设以来深受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关注,因此2010年3月,为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思维型课堂”,学校聘请“学思维”活动的专职教师组成课程教研组,并在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更加有效地在西小的校园内推进“学思维”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地研究“学思维”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要求
  “学思维”活动课程是一种系统的和螺旋式发展的课程,所谓螺旋式发展是指教材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使教材中的思维培养内容在学习过程的每一时刻反复出现,让学生在课程中逐步深入地学习。这种螺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即随着学生的发展,其学习过程也在逐步深入。每个活动都包括紧紧相扣的4个环节,即活动导人、活动过程、活动心得和活动拓展。这正是我们整个课题组所践行的“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
  1.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的设计重在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每个活动都在一些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中导入,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活动兴趣及参与操作的愿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如一年级的《接着画》一课,是一个训练学生推理能力的活动,由于活动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导入环节的设计就变得至关重要。如果在导入环节中引入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我是用“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导入的:
  “我有一个从天上来的消息,听说王母娘娘要开蟠桃大会了,自从上次孙悟空把蟠桃大会闹得一团糟。王母娘娘就一直想再办一次热热闹闹的蟠桃大会,邀请各路神仙好友,于是王母娘娘就命七仙女摆放鲜美水果。你们想不想知道七仙女都摆了什么水果,是怎么摆放的呢?”
  学生们对《西游记》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孙悟空大闹蟠桃大会”这个片断更是耳熟能详,为了知道这次“蟠桃大会”和“孙悟空”大闹过的“蟠桃大会”有什么不同,他们便跃跃欲试,紧随着我的脚步,期待着故事的展开。
  2.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由教师按照活动内部结构,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的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开放、宽松和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放飞其想象的翅膀,展现其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推理等能力,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三年级的《一分钟小侦探》活动呈现了4个“案件”。为让学生们体会到分析案件的快乐,培养细心观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我放慢节奏,增加了课时,通过组织学生们细心聆听案件到小组内的充分讨论,再到小组间的相互辩驳,让大家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最后再在共同研究中找出“案件的破绽”,每个过程学生们都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聆听案件时不肯放过每个细节,边听边纪录信息;组内讨论时,细心寻找案件的疑点,并寻找支持相关推论的事实或现象,一方面可为己方的观点找到支撑,另一方面可为驳倒其他观点确立证据;每个小组的分析都是有依据的思考,紧紧围绕着案件进行讨论,直到大家都达成一致,得出正确结论为止。
  3.活动心得
  活动心得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再思考,即元认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引起思维的反刍。在教学主线的引导下,让学生做到及时吸收和内化,对活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建构知识框架,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六年级的《伯乐赞马》,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突破定式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并能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心得”一栏中这样写:
  “不加思考的相信是迷信,权威不一定全对。对待权威提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见解。”
  “商家经常用一些名人做广告,其实就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一些名人喜爱追随的心理。我以后一定要抵制广告的诱惑。”
  4.活动拓展
  活动拓展则是不让活动只停留在游戏或活动本身,而是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学习有正迁移性的实质影响。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向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拓展迁移本课学到的思维方法。这个环节一般以课后素质作业的形式出现。如三年级《一举多用》中,提及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我便引导学生将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学习内容也用这个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们从活动中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实效性,一个学生用完之后兴奋地告诉我:“用它可以很容易理清自己在某个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优势。”
  三、“学思维”活动课程
  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学思维”的活动正是围绕“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障碍,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这一中心设计的。
  首先。“学思维”活动课程的5大教学原则可以体现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民主性原则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营造了必要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彼此鼓励,树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主体的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的气氛应该是宽松愉悦、适度紧张的,使得学生能在良好的、积极的和不怕犯错误的心态下学习。
  开放性原则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开放”指的是“学思维”活动在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空间3个方面的开放性。如教师设计和提出的问题以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问题为主。
  建构性原则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开辟了合理的途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是简单接受、重复和记忆,而是对知识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而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细心地记录学生的发现,积极地鼓励学生独特的、有理有据的见解。
  合作性原则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交流沟通激发创新的思想火花,如果A和B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A的方法告诉给了B,B的方法也告诉给了A,这样A和B就至少有了两种思维方法。不仅如此,当两个思维发生交流碰撞,就会有第三种、第四种……思维方法。在“学思维”活动课堂上,学生之间有实质性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习合作的技巧,分享他人的经验,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
  个性化原则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增添了活力: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教师针对学生的潜在优势进行有意的培养和训练。
  其次,“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也可以体现对创造思维的影响。   下面我以六年级的《添笔成画》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1.序幕:开放性的问题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体现想象力?”
  生1:“通过写,写一个童话,写一本小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想象力。”
  生2:“通过动手制作,可以凭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新的产品。”
  生3:“通过说,由一个词说到更多的词,或者把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词放在一起,说出一句话或一段话。”
  生4:“绘画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想象力,比如毕加索就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画家。”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提到了很多体现想象力的途经,今天我想用其中的一个来发掘一下我们自己的想象力,那就是‘画’。”
  在这里我运用了发散与集中的策略。学生在思考和回答我的问题时,由于不确定我要讲的内容,所以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上猜测一切可能性,活动一开始学生就不受约束地畅谈。进行了有效的热身。
  2.活动导入
  我将一副“孔雀”简笔画分步绘制在黑板上,学生跟着粉笔的足迹走进想象的天堂。我每画一笔就稍做停顿,给学生猜测和回答的时间。当我完成作品时,我问了一个问题。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笔画的多少以及图形的完整性会影响人的想象力?”
  生:“呈现的笔画越少,图形越不完整,人们想象的空间越广;而当笔画逐渐增加时,图形近于完整时,答案就变得没有悬念了。”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是自己将规律总结表述出来的,而不是我硬性地表述给学生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趁热打铁,带学生们走进活动过程
  师:“发给大家的纸上有4个‘半成品’,它们一定会带给你们无穷的想象,它们是一些人物、事物或景物的一部分,请发挥你的想象,为第一个‘半成品’填上几笔,使它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从而画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从种类来看,作品描述的对象包括动物、昆虫、日用品和玩偶等;从结合的角度来看,有的把原图作为新图的顶部,有的作为底部或侧面等;从视角来看,画完的图画有的是俯视图、有的是颠倒的、有的则是正面图象。
  4.班级内、小组间经验交流
  我选择5个男生和5个女生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请作者叙述构思和形成作品的过程,并让同学们相互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再请小组成员相互交换作品,思考品味不同作品的内容。
  5.反思活动,总结心得
  师:“你们的作品让我惊讶。你们的想象力让我折服,我不禁想问,为什么同学们的想法会如此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异,你能找出原因吗?”
  生甲:“性别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想象,女生多会想出些美麗的事物,男生更擅长画些古怪的事物。”
  生乙:“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也可能影响结果。比如,有的人喜欢宠物,有的人喜欢暴力。”
  6.拓展迁移
  请同学带着这堂课相互分享的思考方式,带着对这节活动内容没有减退的兴趣,在课后将其他3幅“半成品”完成。学生们在交流后的作品更是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了,创造性思维体现得也更充分。
  作者单位分别系陕西省西安小学。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王永麗)
其他文献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特点是起病急,听力在短期内急剧下降或丧失,机体对突如其来的生理改变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
【摘 要】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普遍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冲击,给语文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就可以使语文教学获得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  【关键词】  多媒体 兴趣 思维 能力 质量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
【摘 要】近年来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发现,阅读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将来的学习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因此,对农村孩子阅读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短板,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从调查当地小学生阅读现状出发,分析当地小学生阅读量低下的原因,找出提高学生阅读量的方法,希望可以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我省的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办法,我园在新生入园时加强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以了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遇到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写出来的作文和题目要求完全不符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写作素材造成的。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写作时,就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阅读的习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让他们在写作时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进
通过发掘“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加深对“两个制度”的理解,提高执行的自觉性;提出实施好“两个制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相应措施。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 errors ofm etabo lism,IEM)或称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 me tabo licdiseases,IMD)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从而导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