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政治课要具有吸引力、说服力,使学生感兴趣,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分清是非,认清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政治课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把学生的手、脚、脑都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他们真正“动”起来,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手段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理顺心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四有”人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关键词] 政治课 “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例如,我根据德育教材第三课《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中有关合作的内容,设计了折纸游戏、解手链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的渗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合作的好方法,亲身感受合作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通过活动一方面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我根据技校生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和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了由学生自己编排的《如此应聘》的小品表演,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了应聘时应注意的事项和细节,为企业招聘时面试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到德育第一册《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时,我组织了由学生自己编排的小品表演《同乡关系》和夸夸你的同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了正确处理同学、同乡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深刻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动”起来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查阅杂志、报刊文章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做好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搜集的材料不仅零乱而且缺乏典型性和生动性,为此,我指导他们把所收集材料整理、分类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教师每次课都要对时政演讲做简要评价,对学生尽可能给予表扬和鼓励。一学期下来,他们由刚开始的不会讲、不敢讲,逐步转变为后来的主动讲、讲的好;由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搜集材料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会迅速地把需要的材料搜集、整理好,在课堂上大显身手,把搜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新闻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与交流。在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去关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而且也提高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利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让学生在校外“动”起来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打破“课堂中心”论,实现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转变。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就是一个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的过程,离开了这一过程,德育课的育人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针对技校中有的学生个人理想脱离实际工作的情形,我鼓励学生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手去记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当同学们尝试着走入社会,体会打工的辛苦和艰难时,可以肯定地说,学生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东西,如承受挫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得到极大地锻炼与提高。
除了假期打工外,社会调查也是我们尝试的另一项主要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根据创新与创业这一教学内容,我们让学生做了“毕业生创业的现状”的社会调查。调查的范圍是同学们认识的已毕业的老乡,校友,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利用假期充裕的时间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课题提出具体的建设性建议,经过合作讨论写出调查报告,开学后评选出好的调查报告,进行评奖。调查前,老师要告诉学生应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一些调查的方法,以及怎样写调查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调查使学生把学习的创业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创业结合起来,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创业,同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
四、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政治课不应只是教师或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场所,而应是全体学生的活动乐园,要使有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导。为此,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由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8人,各组围绕某一个案例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 “动”起来。在分组中,有些调皮胆大的学生,可以尝试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在饰演小品角色中展示他们的才华;对那些知识丰富、口才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代表小组发言;对那些不爱发言、默默无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搜集讨论的材料。在合理的小组分工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这既是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
政治课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共生—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教学理念,也是各国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在抓好传统的课堂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让学生在自然与社会中得到收获和提高。作为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要把学生的手、脚、脑都解放出来,让一切都活起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去创新。教师要从旁进行适当指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把学生真正磨练成一只只翱翔天地的雄鹰。
[关键词] 政治课 “动”起来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例如,我根据德育教材第三课《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中有关合作的内容,设计了折纸游戏、解手链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的渗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合作的好方法,亲身感受合作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通过活动一方面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我根据技校生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和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了由学生自己编排的《如此应聘》的小品表演,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了应聘时应注意的事项和细节,为企业招聘时面试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到德育第一册《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时,我组织了由学生自己编排的小品表演《同乡关系》和夸夸你的同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了正确处理同学、同乡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深刻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动”起来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查阅杂志、报刊文章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做好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搜集的材料不仅零乱而且缺乏典型性和生动性,为此,我指导他们把所收集材料整理、分类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教师每次课都要对时政演讲做简要评价,对学生尽可能给予表扬和鼓励。一学期下来,他们由刚开始的不会讲、不敢讲,逐步转变为后来的主动讲、讲的好;由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搜集材料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会迅速地把需要的材料搜集、整理好,在课堂上大显身手,把搜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新闻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与交流。在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去关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而且也提高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利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让学生在校外“动”起来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打破“课堂中心”论,实现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转变。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就是一个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的过程,离开了这一过程,德育课的育人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针对技校中有的学生个人理想脱离实际工作的情形,我鼓励学生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手去记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当同学们尝试着走入社会,体会打工的辛苦和艰难时,可以肯定地说,学生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东西,如承受挫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得到极大地锻炼与提高。
除了假期打工外,社会调查也是我们尝试的另一项主要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根据创新与创业这一教学内容,我们让学生做了“毕业生创业的现状”的社会调查。调查的范圍是同学们认识的已毕业的老乡,校友,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利用假期充裕的时间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课题提出具体的建设性建议,经过合作讨论写出调查报告,开学后评选出好的调查报告,进行评奖。调查前,老师要告诉学生应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一些调查的方法,以及怎样写调查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调查使学生把学习的创业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创业结合起来,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创业,同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
四、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政治课不应只是教师或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场所,而应是全体学生的活动乐园,要使有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导。为此,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由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8人,各组围绕某一个案例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 “动”起来。在分组中,有些调皮胆大的学生,可以尝试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在饰演小品角色中展示他们的才华;对那些知识丰富、口才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代表小组发言;对那些不爱发言、默默无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搜集讨论的材料。在合理的小组分工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这既是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
政治课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共生—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教学理念,也是各国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在抓好传统的课堂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让学生在自然与社会中得到收获和提高。作为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要把学生的手、脚、脑都解放出来,让一切都活起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去创新。教师要从旁进行适当指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把学生真正磨练成一只只翱翔天地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