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党支部(以下简称“生态司”)深入基层党建联系点——广西环江县,通过“大环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构建新的组织架构,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农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解决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农田污染问题。“环江模式”还引入第三方监理,将为其他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环江模式”也是环保部基层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实践。
治理污染之殇
在项目落地之前,经过深入调研,生态司了解到,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和冶炼是环江县域支柱产业,环江又地处多雨地区,山地地貌易形成地表径流和洪水。该县2001年因洪水冲毁尾矿库,积累多年的尾矿渣随洪水沉积在沿江两岸的良田,洛阳镇、大安乡、思恩镇9000多亩耕地受到铅、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据该县农业局有关人员的描述:洪水过后,土地全部龟裂、板结,硬得用铁锹都插不进去。昔日良田寸草不生,沿河一带农民一夜成为失地农民。
由于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环江县农田土壤修复面临巨大挑战。生态司党支部会同广西环保厅组织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科研机构,在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支持下,开展现场科技攻关。在党员的带领下,科研人员勇于奉献、不畏艰难、反复试验,开发出植物联合修复、收获物安全处置、超富集植物快速育苗等成套技术,建立修复工程监理制度,为大规模开展农田土壤修复奠定了技术基础,积累了风险管控经验。
自2010年项目实施以来,在修复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既满足修复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又增加农民收入,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显著提升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认可和赞扬,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民心工程”。
还民万顷良田
通过农田土壤修复,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自2010年项目实施以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1280亩,直接受益群众5600多人。若在环江县推广,将有效解决区域内1.5万亩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惠及5万多群众;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当地农民生计和地区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前当地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农田土壤修复需要种植对重金属吸收性不强的桑树、甘蔗等作物,为桑蚕养殖和制糖业提供原料,延伸了产业链。农田土壤修复后农民从事桑蚕养殖,每亩投入1970元,产出3360元,净收益1390元,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收入。以前,部分农民因农田污染问题经常上访。实施农田土壤修复工程以来,不仅解决了土壤污染问题,在消除地方不稳定因素、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一个漫长的、持之以恒的过程,环江大面积修复重金属土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修复的同时进行農业生产是一大亮点。也是环保部基层党支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实践。它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不断武装党员头脑、完善队伍建设;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查摆问题并进行自我完善,从而让支部工作更加深入实际、脚踏实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活力,进一步树立“环保为民”的良好形象,以更好的作风,更扎实的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治理污染之殇
在项目落地之前,经过深入调研,生态司了解到,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和冶炼是环江县域支柱产业,环江又地处多雨地区,山地地貌易形成地表径流和洪水。该县2001年因洪水冲毁尾矿库,积累多年的尾矿渣随洪水沉积在沿江两岸的良田,洛阳镇、大安乡、思恩镇9000多亩耕地受到铅、锌、镉等重金属的污染。据该县农业局有关人员的描述:洪水过后,土地全部龟裂、板结,硬得用铁锹都插不进去。昔日良田寸草不生,沿河一带农民一夜成为失地农民。
由于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环江县农田土壤修复面临巨大挑战。生态司党支部会同广西环保厅组织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科研机构,在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支持下,开展现场科技攻关。在党员的带领下,科研人员勇于奉献、不畏艰难、反复试验,开发出植物联合修复、收获物安全处置、超富集植物快速育苗等成套技术,建立修复工程监理制度,为大规模开展农田土壤修复奠定了技术基础,积累了风险管控经验。
自2010年项目实施以来,在修复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既满足修复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又增加农民收入,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显著提升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的认可和赞扬,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民心工程”。
还民万顷良田
通过农田土壤修复,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自2010年项目实施以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1280亩,直接受益群众5600多人。若在环江县推广,将有效解决区域内1.5万亩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惠及5万多群众;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当地农民生计和地区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前当地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农田土壤修复需要种植对重金属吸收性不强的桑树、甘蔗等作物,为桑蚕养殖和制糖业提供原料,延伸了产业链。农田土壤修复后农民从事桑蚕养殖,每亩投入1970元,产出3360元,净收益1390元,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收入。以前,部分农民因农田污染问题经常上访。实施农田土壤修复工程以来,不仅解决了土壤污染问题,在消除地方不稳定因素、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一个漫长的、持之以恒的过程,环江大面积修复重金属土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修复的同时进行農业生产是一大亮点。也是环保部基层党支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实践。它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不断武装党员头脑、完善队伍建设;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帮助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查摆问题并进行自我完善,从而让支部工作更加深入实际、脚踏实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活力,进一步树立“环保为民”的良好形象,以更好的作风,更扎实的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