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权威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重视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高校教师权威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高校教师权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教师权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教师权威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本科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和人格特征对其创新成果的产出有显著影响。因此,作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发挥感召权威、强化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增强专业权威等途径,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开展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教师权威;关联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7-0029-04
  Abstract: Engaged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eacher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is the essential prerequisite to the keeping of teaching order and fulfillment of educational aim. They are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that must be given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is used to research the inherent law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teachers' authorit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on the originality of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can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The more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play, the greater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crease. Knowledg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uring their professional learning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ts output innovations. Therefor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eachers should play a role in foster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students by exerting the influence authority,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authority and traditional authorities, and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authority.
  Keywords: undergraduate; creative ability; teacher authority; correlation analysis
  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大学的任务在于对高深学问的探求,是教师和学生个性与道德的修养,是个性追求全面发展。在现今社会,创新教育成为了国家渴求、教育向往、个体追求的教育理念。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有利于提供教育改革措施的建议。文章将从影响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重点阐释教师权威这一因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是教师的教育权威的简称。根据权威的含义,教师权威是指在学校组织系统中,教师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职权)和自身人格及教育素养而产生的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
  关于教师权威的来源,较为著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最早触及这一问题的教育社会学家是涂尔干。他在《教育与社会学》一书中认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活动。教师权威首先源自于社会,同时也离不开教师自身个人的人格力量。在此之后,冲突论的重要先驱人物沃勒提出“制度的指导”与“个人的指导”这一对概念[1]。他所说的“指导”的概念在内涵上大致等同于权威,即指“一个人对他人行为的控制”,而其将指导明确分为“制度的”和“个人的”两个层面的观点成为其后诸多教育社会学家分析教师权威时所沿袭的基本思路。但或许仅仅将教师权威的源泉分为制度的和个人的两个部分显得过于简单化,因此之后一些学者进行了稍微精细的分析。相对来说,较为严谨和细密的研究当推克里夫顿和罗伯兹关于教师权威的四层面说,即法定权威、传统权威、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所谓教师权威,是上述四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传统权威、法定全文来自教育制度,是外在于教师个体的,其大小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教师文化和有关教师权利的法律条款;而感召的、专业的教师权威则源于教师专业素养,是内在与教师个体的,其大小是由教师个体素质高低所决定的。吴康宁教授在《教育社会学》中对这一分类方法也表示赞同,认为在学理上具有普遍的意义。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上述四种权威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学校广泛存在。因此,文章将创新能力来源分为四个维度:法定权威、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   (二)创新能力
  对创新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领域:经济学与心理学。经济学的研究强调创新的经济性,即创新成果带来的效益。阎光才教授提出:创新是产品和理念的落在实处,具有物质性、技术性或制度性[2]。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从创新过程、创新者人格、创造性产出特征的角度研究创新活动。综合以上观点,文章中将创新能力定义为:个体以其工作中产生经济效益的创造性产出或引发强烈的、积极影响的社会效益为衡量标准,而依赖其在学习期间创新型人格、思维的养成和对创新性方法的应用所具备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创新能力的构成研究非常广泛,以往的研究将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思维能力、创新人格、知识基础、创新意识、智力能力等等。在进行概括和总结后,文章将创新能力划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体系、人格特征、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
  关于创新能力能否被培养和开发的研究很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个体差异,后天是难以培养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是可开发、可培养的;是一个集中反映“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特质。加德纳将创新能力区分为小“c”创新能力,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 和大“C”创新能力,非常偶然才发生的能造成突破性、历史性作用的创新能力。而小“c”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3]。
  二、调查问卷分析
  本研究基于创新能力能够后天形成的理论依据,认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特征、个人背景、专业类型等因素,且在这些方面呈现结构性差异。假设,在控制了这些因素之后,高校教师的教师权威会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创新能力特征的变化会影响创新成果产出。分析框架如图1。
  因变量为创新能力,为更科学的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在本科阶段的变化,故采用增量的提问方式,分为降低(计-1分)、不变(记0分)、略有提高(记1分)和较大提高(记2分);为更好的展现创新能力的產出和外在表现,将创新成果作为因变量,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发表、专利拥有以及科学发明(包括无、1项、2项、3项及以上四个选择)。自变量为教师权威。控制变量有:个人特征,院校层次、院校类型、专业特征等。
  本研究数据来自西安市五所不同类型高校的685名本科生填写的问卷。高校类型有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医学类大学以及语言类大学。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运用克隆巴赫的Alpha系数来估计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表明,问卷总体的信度系数为0.897,各部分的信度系数均在0.82以上,表明该问卷信度良好,测量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较小,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高。对检测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三部分的KMO系数均在0.90以上,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著,适合做因素分析。问卷各部分提取若干公共因子,相应可解释总方差变异的54.62%和64.8%,此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各个题目设计合理。
  三、研究结果
  (一)现状及差异分析
  1. 不同背景下本科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差异分析
  就个人特征而言,不同性别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说明在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男生更为主动和自觉。就家庭背景而言,生源地的差异并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产生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城乡学生间的创新能力差距缩小。不同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学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最高,综合类学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次之,医学类和语言类学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最低。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学校氛围、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对学生思维、习惯产生差异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看显著高于文科类和医学类学生,这是由于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形式、专业素养的要求不同,理工科专业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水平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男生、综合类大学学生、理科学生,其创新能力更高。因此,不同背景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2. 不同背景下本科生创新产出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学生在本科生阶段的创新成果产出较为丰硕,近六成的学生自大学入学以来均有不等数量的创新成果产出。不同性别学生的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城乡学生间的创新产出存在差异,城镇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产出;就学校类型而言,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创新产出最高,其次便是理工类大学和师范类大学,医学类大学和语言类大学的创新产出相对较弱。在专业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创新产出呈显著差异,具体来说,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创新产出显著高于文科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不同层次学校而言,学生的创新成果产出并没有显著差异。
  (二)教师权威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1. 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教师权威问卷部分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在进行教师权威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联性分析时,将教师权威分为“传统权威”、“法定权威”、“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四个因子的分析结果与理论设想一致。此外,将“知识体系”、“人格特征”、“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作为刻画学生创新能力的维度,已被探索性因素分析证明是恰当的。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回归分析变量设置
  为分析教师权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关联性影响以及进一步说明创新能力与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分别进行两组回归。
  第一组回归的自变量为教师权威的四个维度,控制变量为性别、生源地、专业、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因变量为创新能力的四个因子。具体变量描述见表1。
  第二组回归的自变量为创新能力的四个因子,控制变量见表1,因变量为创新成果。具体变量描述见表2。   (2)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第一组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各项特征表现的提升有着较大的正相关,对男生的影响更加明显。相比工科专业,理科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更加充分。相比于一般院校和211院校,985高校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然而,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层次学校和专业并未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显著性差异。(如表3)
  在控制了学校、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等条件下,教师权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教师的专业权威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特征均有积极影响;教师的感召权威与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特征有积极的影响,对思维特征也有一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征最受教师的传统权威的影响,其次是教师的法定权威对其影响较大。此外,教师的法定权威也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知识体系和思维特征。
  第二组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会显著影响学生创新成果的产出;相较于人文社科类专业,理科、工科学生更易产出创新成果;相较于师范类大学,语言类大学的学生更不易产出创新成果。(如表4)
  在控制学生背景等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知识体系和人格特征会显著影响其创新成果的产出,而创新思维特征和创新行为特征未能产生显著性影响。换句话说,创新成果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以及学生形成的优秀人格品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教师权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教师权威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的专业权威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体系和人格特征均有积极影响,对行为特征有一定影响。这也是再次证明了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技能是助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感召权威对学生的人格特征有积极影响,对行为特征和思维特征均有影响。教师自身的魅力以及所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成为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征受教师的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影响较大。
  本科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和人格特征对其创新成果的产出有显著影响,而自身的创新思维特征和创新行为特征未能产生显著性影响。换句话说,创新成果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及学生养成的优秀人格品质。
  本研究所得结论能够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如何在科学、合理的限度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权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益作用?结合本研究,作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关注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发挥感召权威,培育关怀但自由的创新氛围。第二、合理定位教师在社会以及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强化教师的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第三、重视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专业权威。总之,教师权威不是各个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多管齐下、多拳出击,将教师权威的各个层面均予以重视和改善,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局限与反思
  本研究所涉及的样本群体来自西安各个高校,对其他地区的可适用性仍然需要深入探讨;由于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对于本研究的样本数量收集有限,所得结论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验证。本研究的问卷采用自陈式量表,对创新能力、教师权威核心变量的测量基于学生自身的认识。自陈式量表需要样本学生对其自身情况有着较为正确和客观的判断,因此,问卷的测量效度不及标准化测验。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文章选[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21-23.
  [2]阎光才.关于创造力、创新与体制化的教育——兼析中美阶段性教育制度设计理念的差异[J].教育学报,2011,1:15-20.
  [3]雷蒙德·S·尼克尔森.促进创造力[M]//罗伯特·J·斯滕博格.创造力手册.施间农,等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25-353.
其他文献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双语教材的使用对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总结了高职双语教材发展现状,分析了开发高职双语教材的原则,探讨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高职双语教材的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语教材;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1、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 绍兴 312088 2、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造就了网络微语言的发展与变化。文章以仿拟修辞为视角,分析了大量仿拟修辞案例,意在探讨仿拟修辞的本体和仿体之间关系,并从音、形、义三个要素进行匹配,提炼出仿拟修辞优劣的评判标准:三参照型仿拟、双参照型仿拟和单参照型仿拟。  关键词:互联
期刊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行-企-校”联动人才培养是以行业、企业、学校共同构建的合作办学理事会为平台,三方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学生骨干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高校、 教师和学生之间紧密联接和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水利类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为例,倡导在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环节中引入“行-企-校”联
期刊
(西安工业大学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 要:通过考察日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库,首先从宏观上调查了学习者对常用基本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频率,同时从意义分类和句法分类两方面对学习者所使用拟声拟态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调查发现意义上对人的动作或状态描述这一类使用最多,而句法上主要用作副词。通过本次调查希望能给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日语学习者;拟声拟态词;习得状况  
期刊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目前,尽管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正在逐步加强,但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从对四川某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关于垃圾处理的调查访问结果看,大学生环境意识的严重欠缺让人忧心忡忡。大学生也经常参与一些环保活动,这些活动在环保教育上有一定效果,但其陷入误区的现状却更为突出。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
期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借鉴国际办学经验。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从2003年起开始致力于引进国际合作项目。很多学校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学习海外职业院校先进的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然而面临着规模庞大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也给国内高校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师资力量作为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核心和基础,涉及
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当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意识淡薄、党务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及形式单调乏味等问题。如何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路径研究,强化党务管理队伍建设、转变党员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摘 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新的战略合作发展背景下,工科院校扩大来华留学学位研究生规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年-2014年学位留学研究生的招生实践和案例分析,从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专业建设、制度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多方面探讨工科院校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生规模的思考。  关键词:工科院校;来华留学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 
期刊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外事处,河南 郑州 450008)  摘 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经验积累。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教师的各方面及层次进行了解,科学制定培训课内容,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参训教师的知识建构、迁移能力和碎片化学习能力,完善规范教师培训运行、管理和评价机
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 校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1816)  摘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遵循“创新为体,创业为用”理念,倡导素质本位,以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为目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创新能力為宗旨,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深度结合,为我们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