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对于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这有利于发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
一、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想象思维能力。幼儿的知识本领多是从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作为主题。幼儿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比语言还要丰富。例如《认识月饼》一课,我们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开展了以中秋为主题的课题。在《幼儿对月饼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月饼,让幼儿从月饼的制作材料、味道、形状等展开讨论。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大胆想象吃过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月饼,教师启发和诱导幼儿感知事物的外形,从而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
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贴近幼儿生活中的事物。我选择了幼儿喜闻乐见的主题内容,力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随处可及,是我们有利的实用教材。农村的孩子生来就对泥土有一种情感,也很爱玩泥巴。我们先把泥选好,放在较开阔的地方,方便幼儿发挥制作,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发挥着自已的想象力。《我做的月饼》一课,用泥巴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再合适不过了。还可以利用沙、石、叶子制作各种馅料。在美术课中还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老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只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自已的杰作。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自由自在地与同伴交流,讲解着自已制作的作品,体现了玩中乐、乐中学的情境。幼儿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已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创造者。
二、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喜欢绘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努力为幼儿创设活动情境,也可以将故事游戏引入绘画教学中,使他们的眼乐于看、耳乐于听、嘴乐于说、脑乐于想。拓宽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注重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讲故事,因为幼儿喜欢把故事中的人、事、物作为对比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也常常让幼儿把自己喜爱的事物通过想象描绘下来。例如,《水果娃娃们的舞会》讲述的是在森林里水果娃娃们举办的一次开心舞会。幼儿听完故事后,把自已喜爱的水果娃娃们的各种表情动作大胆表现在纸上。
为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我们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结合农村的各种资源环境,采用多种形式给幼儿发挥的空间,孩子们的主体意识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绘画的兴趣也就与日俱增。我结合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兴趣。例如,故事《小鸭找朋友》就是让幼儿先游戏再绘画,幼儿在纸上描绘出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及做法后,再告诉别的同伴,自己不快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幼儿绘画成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受的行为能力,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多引导幼儿留意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让生活成为他们绘画的源泉,使他们热爱生活、喜欢绘画。农村有许多花草树木,我们利用有利的环境,经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情绪。在户外,幼儿能更好的观察到一年四季色彩不同的变化,更贴近生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培养了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形象积累。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引导着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感受大自然这支神奇的画笔给我们着的自然的色彩。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在评价作品时,我们也要多给幼儿一些评价权,使他们既能表达自已又能了解别人,提高审美能力。幼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的。我充分引导幼儿参与作品的评价,让他们在观察中获得经验,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表现美的能力。
生活就是艺术,艺术随时随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进行着艺术的教育。城里的幼儿有大城市的繁华,农村的幼儿有的是自然资源环境。我们可以物尽其用,把大自然的天然的教材引用到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更能体现新《纲要》中生活与艺术的联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想象思维能力。幼儿的知识本领多是从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作为主题。幼儿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比语言还要丰富。例如《认识月饼》一课,我们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开展了以中秋为主题的课题。在《幼儿对月饼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月饼,让幼儿从月饼的制作材料、味道、形状等展开讨论。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大胆想象吃过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月饼,教师启发和诱导幼儿感知事物的外形,从而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
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贴近幼儿生活中的事物。我选择了幼儿喜闻乐见的主题内容,力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随处可及,是我们有利的实用教材。农村的孩子生来就对泥土有一种情感,也很爱玩泥巴。我们先把泥选好,放在较开阔的地方,方便幼儿发挥制作,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发挥着自已的想象力。《我做的月饼》一课,用泥巴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再合适不过了。还可以利用沙、石、叶子制作各种馅料。在美术课中还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老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只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自已的杰作。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自由自在地与同伴交流,讲解着自已制作的作品,体现了玩中乐、乐中学的情境。幼儿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已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创造者。
二、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喜欢绘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努力为幼儿创设活动情境,也可以将故事游戏引入绘画教学中,使他们的眼乐于看、耳乐于听、嘴乐于说、脑乐于想。拓宽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注重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讲故事,因为幼儿喜欢把故事中的人、事、物作为对比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也常常让幼儿把自己喜爱的事物通过想象描绘下来。例如,《水果娃娃们的舞会》讲述的是在森林里水果娃娃们举办的一次开心舞会。幼儿听完故事后,把自已喜爱的水果娃娃们的各种表情动作大胆表现在纸上。
为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我们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结合农村的各种资源环境,采用多种形式给幼儿发挥的空间,孩子们的主体意识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绘画的兴趣也就与日俱增。我结合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兴趣。例如,故事《小鸭找朋友》就是让幼儿先游戏再绘画,幼儿在纸上描绘出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及做法后,再告诉别的同伴,自己不快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幼儿绘画成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受的行为能力,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多引导幼儿留意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让生活成为他们绘画的源泉,使他们热爱生活、喜欢绘画。农村有许多花草树木,我们利用有利的环境,经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情绪。在户外,幼儿能更好的观察到一年四季色彩不同的变化,更贴近生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培养了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形象积累。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引导着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感受大自然这支神奇的画笔给我们着的自然的色彩。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在评价作品时,我们也要多给幼儿一些评价权,使他们既能表达自已又能了解别人,提高审美能力。幼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追求美的。我充分引导幼儿参与作品的评价,让他们在观察中获得经验,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表现美的能力。
生活就是艺术,艺术随时随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进行着艺术的教育。城里的幼儿有大城市的繁华,农村的幼儿有的是自然资源环境。我们可以物尽其用,把大自然的天然的教材引用到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更能体现新《纲要》中生活与艺术的联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