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国家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仅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激发员工动力,更能在企业长远的发展中,促进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品质,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就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影响以及应用进行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当前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包括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减小,对竞争企业形成科学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企业员工良好的心态,积极工作的动力。相比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同,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经营管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人文关怀。强调员工自己主动、高效、积极地完成个人的生产任务。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企业文化,促进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高效率。充分结合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两方面,将极大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否则,保守的、缺乏人文思想的员工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员工与社会三方面的和谐。因此,实现施工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施工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可以说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次尝试。以下将为上述观点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
1.金字塔型管理。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其方法主要是由一人发展管理多人,再由多人管理更多的人。具有森严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这种管理模式,结构严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但是将造成管理层臃肿,效率低下,层与层之间传递信息失真地等弊端。
2.学习型組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其主要内容是能熟练地创造,运用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这种模式强调在员工学习的同时,能够激励员工,加强学习能力,营造企业学习氛围。实现企业的利润价值创造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然而,很多企业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容易进入误区。将这种管理模式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以及不能缺乏自主性的现象出现。
3.智慧型组织管理。由中国曾仕强、王汝平等管理学家提出,结合中外文化管理模式兼有西方现代起亚管理理念与中国的人文管理思想,目前仍在学术阶段。这种管理模式融合了西方传统管理学与我国传统的人文理念,是一种不断调节的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组织模式。
(二)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每一种管理模式均有其一定的自身特用范围。因此我们要将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特定的实践中。目前,企业应用较多的是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针对建筑企业的特殊性,自然也要根据具体实践工作,因地制宜地应用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图1是两种管理模式的对比:
图1: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管理模式差异
管理模式 金字塔型管理模式 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决策科学性 缺乏建议与参考,盲目 有参考建议,科学性高
员工工作态度 被动 主动
信息传递效率 低 高
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压抑,易激发矛盾 工作氛围轻松,不易产生矛盾
领导者权威 领导者有较高权威性 领导者权威不高
创造力 不利于创造力的激发 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模式可用性 便于运用 较难为人所接收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的差别。而在建筑企业中,我们可以将企业分成明显的两部分。一部分是决策层,另一部分是执行层。对于决策层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有效地决策,积极发挥决策成员的创造力。加强之间信息互动交流,及时沟通,成员间的关系必须稳定。因此,采用学习组织管理模式无疑是最为合适。既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稳定组织,促进组织的良性持续发展。针对执行层来说,对于上级的服从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强化决策的执行力度。此外,对于执行层来说,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可能对其相对陌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自内心地接受,这势必导致执行层成员无法适应。因此,在执行层采用金字塔型管理模式显得更为可靠。两种管理模式在施工经营的管理中也并非是绝对适用。我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重合,或者是管理的交叉进行,这样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执行层中,下级对上级提出的建议便涉及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而决策层内部的分工,也会涉及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同时,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关系,两种模式的综合使用会更加广泛。因此,管理模式的选择我们要根据实际,具体分析。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模式密不可分。管理模式的选择得当,直接关系着企业得与失,成与败。在日常的施工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妥善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便是运用管理手段进行调节。我们在进行管理的同时,要重视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员工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当然,这也大大利于员工的再生产能力。
(三)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
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建筑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人员多,点分散,工作复杂,程序繁琐。因此,制定严谨合理的规章制度,将会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实现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使企业稳步发展。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指导约束原则。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从指导工作这一目标出发。制定的规章制度应该对企业成员的行为有导向作用。让成员在决策、执行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避免造成员工工作无目标,行为无原因。指导性是规章制度制定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规章制度必须拥有强而有力的约束。有约束力的规章才能对成员起到规范作用。不会使制定好的规章成为一纸空文。在现实的施工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少数员工投机取巧,甚至违反相关规定的现象。这便是规章的约束力不足。因此,现实中两者必须兼顾。 2.鞭策激励原则。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考虑规章制度的激励鞭策原则。与其从正面进行严厉管制,不如对成员进行巧妙引导,采取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规章的制定可以根据成员对组织作出贡献的大小进行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同时落到实处,增加管理者的权威。
3.合理性和程序性。规章制度的制定时,要对工作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把握,使制定的规章制度能够适应实际操作的情况。同时也要吸取多方意见,更能体现规章制度的合理与科学。此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不得与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相冲突,以此为成员本身的行为提供一个衡量的准则。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维护企业中“人”的利益。企业中的“人”包含着企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人是生产的主体,维护人的利益不仅关系着劳动生产率的保持与提高,更影响着企业再生产的实现与企业形象的打造。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这一点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施工企业包含着大批的作业人员,劳动力非常密集。只有维护好人的利益,那么员工才能持续生产。所以这里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下的管理理念要求维护员工的利益,这一点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物质方面 要求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同时采用激励手段,诸如奖金来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精神方面要求企业保障员工的人生权利,在员工劳动的同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
(二)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成功不在于这个企业的每一年产值是多少,而在于这个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能够走得远的企业必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拥有众多信赖而固定的客户。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巨大优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来说,在一次次的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更能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下一个项目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塑造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在业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品牌。这些都能提高我们竞争的软实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一方面能够重视我们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正确定位在建筑施工业界内的价值。
(三)以科技促生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投入施工。在引进初期,可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阵痛期。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说,这将在以后的施工中减少较大成本。因此这要根据企业自身经济状况与发展态势进行正确选择。同时,利用先进的设备、工艺进行施工,在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形成自己核心技术,提高自身实力。
(四)重视资源的利用与环境的开发
在“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国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重视资源的有效使用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在资源利用方面,我们要内部加強监管,节约材料。外部要针对施工环境,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前提下,重视工程施工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严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控制噪音和建筑垃圾排放。
(五)维护社会利益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也是社会一分子,这就要求企业经营必须维护社会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毋庸置疑,我们在维护社会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必将利于企业的长远生存。维护社会利益包括提高项目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人员就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参加公益事业,增加公益事业的投入等。
三、如何深化施工经营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含义
1.管理对象的泛化。传统意义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身,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设计规范、实物模型等定义和说明的。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但包括项目本身,还包括项目所处的微观环境和中观环境。传统的建筑业工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强调项目的用途性与现实性的管理,以眼前的质量、成本、工期为最终管理目标。因此,普遍存在着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的问题。而可持续发展所寻求的施工管理应是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对自然采取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
2.管理目标的泛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目标,是要实现项目的质量、经济、进度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目标则远远超出了这三个目标,它还要实现整个微观区域和中观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经济效益的长期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3.管理组织的泛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需要参与方的全体紧密合作,任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管理的失败。
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使用,现代的管理更加倾向于开放性、及时性、准确性,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工程管理方式同样如此,尤其是ERP、CRM等系统的应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就是将工程项目放在一个微观或中观的区域内,应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实现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社会、经济的系统目标,从而解决项目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项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价值观
1.内部管理公正、公平。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这样对待其他利益相关者。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企业价值观。联想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2.正当竞争,诚信、守法。市场竞争具有风险性、残酷性。如何获取竞争优势,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企业是通过欺骗性广告、窃取商业秘密等不正当手段击败竞争对手,就损害了竞争者的正当利益,是不道德的。我们提倡合作、和谐并不是不要竞争,但企业与竞争者之间也需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尤为可贵。当然,企业间竞争仍然是主要的。公平竞争能刺激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加速技术更新,从而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实惠。 3.生态和谐,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降低消耗、减少浪费、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义利统一,采取自律导向策略。义有两层涵义:一是合乎伦理法度,二是重义轻利。利就是讲求经济效益。企业实施伦理管理既不能重义轻利,也不能见利忘义,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现义与利的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企业求利而不能忘义,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律导向策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遵守字面上的法律,还要遵守法律的精神,要进行伦理思考并遵守企业伦理规范。对讲道德的企业来说,有时确实要以牺牲利益为代价,但同时讲道德的企业由于能为各利益相关者着想,因而企业的发展反而能赢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四、企业领导者的行为
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领导者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纵观中外,每个成功企业的背后,无不屹立着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和他所带领的企业领导者团队。微软的比尔盖茨,中国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等都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卓越的企业领导者。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和企业领导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
(一)人格魅力的塑造。
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构成其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企业领导者行为的成功与否,直接受制于自身的影响力。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构成其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格中内在的真善美作用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影响人、团结人、调动人。企业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增强个人能力与魄力
1.提高领导驾驭全局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是领导者科学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
2.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做决策和指导决策的执行。决策水平是领导者能力的集中体现,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是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
3.魄力就是一个人的处理和对待问题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忽略对整体影响不重要的细节,而作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
五、如何应对市场竞争
(一)市场定位上实施多元化竞争战略
适应市场,才能占领市场。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才能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在外延上,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内涵上,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苦练内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要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机制,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为他们搭建舞台,满足他们增强才干、尽快成才的成就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充足人才储备。
(三)致力于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培育企业共同理想,团结凝聚员工,焕发员工贡献企业的内在动力。企业建设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企业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育企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社会共同理想在企业中的体现,是企业目标和员工利益的融合。它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品牌、目标、追求等,尤其在企业的理念、企业的品牌、企业的价值观三方面无时无刻体现着共同理想的要求。作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大力营造学习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氛围,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也受到挑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被越来越得到重视。
(四)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思想创新、企业管理组织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管理思想创新,对整个企业管理创新起着导向和决定性作用。只有管理思想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整个企业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實现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五)要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
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包括组织制度、责任制度和治理结构等。就现阶段的我国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地说,就是要对企业继续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公司治理。
六、加强施工企业横向的合作
(一)加强承包合作合同的风险控制
1.事前控制:重点是对合作项目进行认真审核,包括承包人信誉,施工能力(施工、管理、技术、资源、信誉)进行审核。
2.事中控制:重点对工程进度款控制,支付进度款必须控制在完成实物工程量以内;对安全、质量、技术必须要严格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3.事后控制:开展对合作单位评定,对信誉好,实力强的合约人可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合约人情况比较复杂,实行评定等级,分别对待;对信誉不良者;可列入黑名单。
(二)诚信合作
企业之间遵循诚信合作的原则,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在企业发展中,相互合作。如果在利益上达成一致,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进行长期合作。以此来最大限度的谋求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有效而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2]乔治·埃尔顿·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3]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5]王汝平《C管理模式》
[6]MBA智库百科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当前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包括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减小,对竞争企业形成科学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企业员工良好的心态,积极工作的动力。相比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同,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经营管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人文关怀。强调员工自己主动、高效、积极地完成个人的生产任务。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企业文化,促进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高效率。充分结合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两方面,将极大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否则,保守的、缺乏人文思想的员工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员工与社会三方面的和谐。因此,实现施工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施工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可以说是建筑企业管理的一次尝试。以下将为上述观点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
1.金字塔型管理。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其方法主要是由一人发展管理多人,再由多人管理更多的人。具有森严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这种管理模式,结构严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但是将造成管理层臃肿,效率低下,层与层之间传递信息失真地等弊端。
2.学习型組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其主要内容是能熟练地创造,运用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这种模式强调在员工学习的同时,能够激励员工,加强学习能力,营造企业学习氛围。实现企业的利润价值创造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然而,很多企业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容易进入误区。将这种管理模式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以及不能缺乏自主性的现象出现。
3.智慧型组织管理。由中国曾仕强、王汝平等管理学家提出,结合中外文化管理模式兼有西方现代起亚管理理念与中国的人文管理思想,目前仍在学术阶段。这种管理模式融合了西方传统管理学与我国传统的人文理念,是一种不断调节的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组织模式。
(二)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每一种管理模式均有其一定的自身特用范围。因此我们要将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特定的实践中。目前,企业应用较多的是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针对建筑企业的特殊性,自然也要根据具体实践工作,因地制宜地应用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图1是两种管理模式的对比:
图1: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管理模式差异
管理模式 金字塔型管理模式 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决策科学性 缺乏建议与参考,盲目 有参考建议,科学性高
员工工作态度 被动 主动
信息传递效率 低 高
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压抑,易激发矛盾 工作氛围轻松,不易产生矛盾
领导者权威 领导者有较高权威性 领导者权威不高
创造力 不利于创造力的激发 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模式可用性 便于运用 较难为人所接收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的差别。而在建筑企业中,我们可以将企业分成明显的两部分。一部分是决策层,另一部分是执行层。对于决策层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有效地决策,积极发挥决策成员的创造力。加强之间信息互动交流,及时沟通,成员间的关系必须稳定。因此,采用学习组织管理模式无疑是最为合适。既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稳定组织,促进组织的良性持续发展。针对执行层来说,对于上级的服从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强化决策的执行力度。此外,对于执行层来说,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可能对其相对陌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自内心地接受,这势必导致执行层成员无法适应。因此,在执行层采用金字塔型管理模式显得更为可靠。两种管理模式在施工经营的管理中也并非是绝对适用。我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重合,或者是管理的交叉进行,这样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执行层中,下级对上级提出的建议便涉及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而决策层内部的分工,也会涉及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同时,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关系,两种模式的综合使用会更加广泛。因此,管理模式的选择我们要根据实际,具体分析。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模式密不可分。管理模式的选择得当,直接关系着企业得与失,成与败。在日常的施工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妥善处理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便是运用管理手段进行调节。我们在进行管理的同时,要重视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员工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当然,这也大大利于员工的再生产能力。
(三)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
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建筑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人员多,点分散,工作复杂,程序繁琐。因此,制定严谨合理的规章制度,将会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实现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使企业稳步发展。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指导约束原则。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从指导工作这一目标出发。制定的规章制度应该对企业成员的行为有导向作用。让成员在决策、执行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避免造成员工工作无目标,行为无原因。指导性是规章制度制定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规章制度必须拥有强而有力的约束。有约束力的规章才能对成员起到规范作用。不会使制定好的规章成为一纸空文。在现实的施工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少数员工投机取巧,甚至违反相关规定的现象。这便是规章的约束力不足。因此,现实中两者必须兼顾。 2.鞭策激励原则。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考虑规章制度的激励鞭策原则。与其从正面进行严厉管制,不如对成员进行巧妙引导,采取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规章的制定可以根据成员对组织作出贡献的大小进行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同时落到实处,增加管理者的权威。
3.合理性和程序性。规章制度的制定时,要对工作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把握,使制定的规章制度能够适应实际操作的情况。同时也要吸取多方意见,更能体现规章制度的合理与科学。此外,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不得与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相冲突,以此为成员本身的行为提供一个衡量的准则。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维护企业中“人”的利益。企业中的“人”包含着企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人是生产的主体,维护人的利益不仅关系着劳动生产率的保持与提高,更影响着企业再生产的实现与企业形象的打造。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这一点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施工企业包含着大批的作业人员,劳动力非常密集。只有维护好人的利益,那么员工才能持续生产。所以这里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下的管理理念要求维护员工的利益,这一点包括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物质方面 要求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同时采用激励手段,诸如奖金来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精神方面要求企业保障员工的人生权利,在员工劳动的同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
(二)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成功不在于这个企业的每一年产值是多少,而在于这个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能够走得远的企业必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拥有众多信赖而固定的客户。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巨大优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来说,在一次次的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更能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下一个项目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塑造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在业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品牌。这些都能提高我们竞争的软实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一方面能够重视我们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正确定位在建筑施工业界内的价值。
(三)以科技促生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投入施工。在引进初期,可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阵痛期。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说,这将在以后的施工中减少较大成本。因此这要根据企业自身经济状况与发展态势进行正确选择。同时,利用先进的设备、工艺进行施工,在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形成自己核心技术,提高自身实力。
(四)重视资源的利用与环境的开发
在“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国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重视资源的有效使用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在资源利用方面,我们要内部加強监管,节约材料。外部要针对施工环境,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前提下,重视工程施工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严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控制噪音和建筑垃圾排放。
(五)维护社会利益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也是社会一分子,这就要求企业经营必须维护社会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毋庸置疑,我们在维护社会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必将利于企业的长远生存。维护社会利益包括提高项目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人员就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参加公益事业,增加公益事业的投入等。
三、如何深化施工经营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含义
1.管理对象的泛化。传统意义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本身,是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设计图纸、设计规范、实物模型等定义和说明的。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但包括项目本身,还包括项目所处的微观环境和中观环境。传统的建筑业工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强调项目的用途性与现实性的管理,以眼前的质量、成本、工期为最终管理目标。因此,普遍存在着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的问题。而可持续发展所寻求的施工管理应是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对自然采取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
2.管理目标的泛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目标,是要实现项目的质量、经济、进度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的目标则远远超出了这三个目标,它还要实现整个微观区域和中观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经济效益的长期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3.管理组织的泛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需要参与方的全体紧密合作,任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管理的失败。
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使用,现代的管理更加倾向于开放性、及时性、准确性,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工程管理方式同样如此,尤其是ERP、CRM等系统的应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就是将工程项目放在一个微观或中观的区域内,应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实现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社会、经济的系统目标,从而解决项目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项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价值观
1.内部管理公正、公平。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这样对待其他利益相关者。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企业价值观。联想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2.正当竞争,诚信、守法。市场竞争具有风险性、残酷性。如何获取竞争优势,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企业是通过欺骗性广告、窃取商业秘密等不正当手段击败竞争对手,就损害了竞争者的正当利益,是不道德的。我们提倡合作、和谐并不是不要竞争,但企业与竞争者之间也需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尤为可贵。当然,企业间竞争仍然是主要的。公平竞争能刺激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加速技术更新,从而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实惠。 3.生态和谐,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降低消耗、减少浪费、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义利统一,采取自律导向策略。义有两层涵义:一是合乎伦理法度,二是重义轻利。利就是讲求经济效益。企业实施伦理管理既不能重义轻利,也不能见利忘义,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现义与利的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企业求利而不能忘义,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律导向策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遵守字面上的法律,还要遵守法律的精神,要进行伦理思考并遵守企业伦理规范。对讲道德的企业来说,有时确实要以牺牲利益为代价,但同时讲道德的企业由于能为各利益相关者着想,因而企业的发展反而能赢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四、企业领导者的行为
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领导者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纵观中外,每个成功企业的背后,无不屹立着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和他所带领的企业领导者团队。微软的比尔盖茨,中国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等都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卓越的企业领导者。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和企业领导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
(一)人格魅力的塑造。
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构成其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企业领导者行为的成功与否,直接受制于自身的影响力。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构成其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格中内在的真善美作用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影响人、团结人、调动人。企业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增强个人能力与魄力
1.提高领导驾驭全局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是领导者科学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
2.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做决策和指导决策的执行。决策水平是领导者能力的集中体现,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是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
3.魄力就是一个人的处理和对待问题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忽略对整体影响不重要的细节,而作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
五、如何应对市场竞争
(一)市场定位上实施多元化竞争战略
适应市场,才能占领市场。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才能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在外延上,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内涵上,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苦练内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要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机制,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为他们搭建舞台,满足他们增强才干、尽快成才的成就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充足人才储备。
(三)致力于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培育企业共同理想,团结凝聚员工,焕发员工贡献企业的内在动力。企业建设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企业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育企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社会共同理想在企业中的体现,是企业目标和员工利益的融合。它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品牌、目标、追求等,尤其在企业的理念、企业的品牌、企业的价值观三方面无时无刻体现着共同理想的要求。作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大力营造学习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氛围,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也受到挑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被越来越得到重视。
(四)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思想创新、企业管理组织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管理思想创新,对整个企业管理创新起着导向和决定性作用。只有管理思想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整个企业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實现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五)要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
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包括组织制度、责任制度和治理结构等。就现阶段的我国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地说,就是要对企业继续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公司治理。
六、加强施工企业横向的合作
(一)加强承包合作合同的风险控制
1.事前控制:重点是对合作项目进行认真审核,包括承包人信誉,施工能力(施工、管理、技术、资源、信誉)进行审核。
2.事中控制:重点对工程进度款控制,支付进度款必须控制在完成实物工程量以内;对安全、质量、技术必须要严格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3.事后控制:开展对合作单位评定,对信誉好,实力强的合约人可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合约人情况比较复杂,实行评定等级,分别对待;对信誉不良者;可列入黑名单。
(二)诚信合作
企业之间遵循诚信合作的原则,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在企业发展中,相互合作。如果在利益上达成一致,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进行长期合作。以此来最大限度的谋求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有效而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2]乔治·埃尔顿·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3]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5]王汝平《C管理模式》
[6]MBA智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