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诱惑》影评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藏的诱惑》是以摄影家孙振华、画家韩书力、作家龚巧明、日本画家平山郁夫4位艺术家在西藏的潜心探寻为主线,用散文诗式的结构,表现了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讴歌了一种由朝圣而引申的崇高精神。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电视评论界反响极大。编导刘郎在创作过程中将画面的镜头和声音的虚实结合起来,成功构建了艺术片中所描述的"诗意的境界"。
  关键词:解读 《西藏的诱惑》 影评
  在看完西藏的诱惑的那一刻,我起先是没有弄懂它想表达的主题,甚至想它就是没有主题的,他所有的画面都是对西藏景色和人文环境的图片的拼凑,这是我看完第一遍得出的结论。在看完三遍后,它能让我有种冲动:这一生一定要去西藏,去拉萨看一次。
  整部片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片子开头与结尾处,几位藏民背负行囊,跋涉千里,一步一磕头,一直磕向他们心中的圣地,同时配着《朝圣的路》的音乐,更让人有种悲凉却神圣的感觉。如果硬要给这部片加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虔诚”,是刘振华对他的虔诚。我不知道西藏的山有多高,水有多绿,拉萨文化有多历史悠久,在《西藏的诱惑》里我看到的是刘振华对它的迷恋。一个人一生可以爱很多东西,但没有几个人会为了所爱的东西付出生命。而刘振华就是几个人中的那个人,当我看到他在西藏写下遗书的时候,我是真的被感动了,他是真的爱西藏的,他不再是简单的再现西藏的自然风貌之美和民风民俗的独特,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贯穿到片中。不是为了拍片的记录,才会把西藏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人们的面前。
  我觉得《西藏的诱惑》之所以拍的成功,不是因为解说词写的有多美,也不是全在于它画面的美,最重要的它的记录是真实的,我觉得有句話说的很有道理:一部优秀的片首先能感动它的制作者,其次才能感动观众。河水荡漾着涟漪,喜马拉雅冰雪环绕、不断变化颜色,时而蓝,时而黄,时而红的天空,绿水环绕着冰山,牛羊成群的画面,神圣而又朴实的佛像,以及西藏人对神灵的朝拜,所有的一切都汇成两个字:虔诚,西藏首先征服了刘振华,然后让刘振华对西藏的虔诚征服了我们。
  如果说优美的拍摄画面在《西藏的诱惑》中扮演红花,那它的配乐《朝圣的路》便是衬托其画面的绿叶。《西藏的诱惑》一片创作者在开头便直抒胸臆的将其揭示的哲理展现在歌曲《朝圣的路》中,即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只怕是半心半意的人。歌曲的身临其境更能观众更融入对西藏的崇拜之中,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原生态的西藏。
  真正的欣赏的灵魂的传达。我们在欣赏《西藏的诱惑》时,太过华美的解说词,反而降低了西藏的魅力,成为看众的思想包袱。在我的意识里,真正美的东西是不用解说的,所有人都可以读得懂、看得见。我只想在观赏的时候静静的思考,静静的体会,给我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我或许更能读懂它,了解它。
  或许所有人对纪录片的认识是它旨在记录人们的生活现状,在记录片中是不能加入主观的思想,它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而《西藏的诱惑》恰恰是强调意境营造,注意审美价值。用了大量写意的手法,并大胆的进行了主观情感的开发,讴歌了一种由神圣而引申的崇高精神,表现了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深刻表达了创作者对西藏的深刻情感。《西藏的诱惑》之所以能在众多纪录和描绘西藏题材的专题片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它来自现实生活,它的画面是真实的,作者对它的情感是真实的,从而描绘的西藏是真实的,而只有真实才能抵达观众的内心,让人们对它崇拜,对它尊敬。
  我想《西藏的诱惑》已不仅仅是部纪录片,它已经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一部用精神、抒情所拍摄的艺术片,因为加入了作者浓郁的感情,从而营造出了西藏独特的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莉:《纪录片<西藏的诱惑>拍摄风格分析》,北京,当代电视,2014年第1期。
  [2]李国华:《西藏的诱惑》,河南,散文选刊,2015年第6期。
  [3]滕越:《 关于<西藏的诱惑>争论之争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199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对东北国民党军展开了一次战略性决战。重温辽沈战役的历史,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缅怀先烈,不仅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把辽沈战役的精神传承下去。  关键词:辽沈战役 精神 当代 传承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在北起长春,南至山海关的千里防线上,对东北国民党军展开了一次战略性决战即辽沈战役,这次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160万人,历时52天,战役的胜利具
期刊
【摘要】清代雍正年间曹去晶创作的《姑妄言》,在中国小说史上差点销声匿迹,一经出版便引起学术界极大兴趣。本文试图从《姑妄言》思想性之突破,剖析《姑妄言》在中国世情类小说中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并尝试从小说中揣摩作者曹去晶的创作意图和达到的艺术效果,揭示中国文学史上小说难以归派的尴尬地位与现实。  【关键词】《姑妄言》,思想性,继承,突破  《姑妄言》形式独特,内容丰富详瞻、包罗万象,对于研究中国古文学
期刊
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作品里,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那些娇柔纯真、坚强果敢、或者独立自由的女性角色在她们的艺术王国里散发出了无穷的个性魅力,在她们的生活轨道上展现出了耀眼的人性闪光。而这些女性形象,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主要分析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圣经》女性形象原型。  一、圣母玛利亚——米丽安  《圣经》中以圣母玛利亚为代表的女性形象,被标榜
期刊
【摘要】我国的艺术展览馆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艺术展览馆的展示空间设计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这对吸引观众目光有着直接影响,科学化的展示空间设计,就能激发观众的餐馆欲望,并在视觉上有好的享受,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注重文化的传承也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艺术展览馆展示空间和设计的原则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文化的传承体现以及人文创新详细探究。  【关键词】艺术展览馆;展示空间;文化传承  1.艺术展览馆展示空间
期刊
【摘要】:宗教和文化的问题是一个学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不断對其他的文化形态发生作用。禅宗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在与传统中国文化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不断融汇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宗教和文化发生作用的理论依据入手,以禅宗作为个案,主要探讨它与传统儒道文化的关系,以此凸显宗教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禅宗、儒道文化、心性论  一、对宗教和文化概念的分析  宗教和文化的关系
期刊
摘 要  笔触是构成油画作品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是体现油画作品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从绘画史的发展来看,无论什么时代的作品,也无论是什么画派,画家的笔触直接构成了画面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一幅油画作品中,画家通过画笔的行笔产生笔触痕迹,这种笔触的痕迹是通过油画材料,即颜料、画笔、画布等等物质特性来体现艺术家情感、智慧,从而唤起观者与艺术家之间的情感发生共鸣。本文通过油画笔触的发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应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工作,促使国有企业稳定发展,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不足,对策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自从党的第18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不断增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共产党与政府依照“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明确地将反腐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抬升到治理国家、治理党的新层面
期刊
摘要:岫玉富含硒、锌、镍、钴、锰、镁、钙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长期佩戴,玉石中微量元素能被皮肤吸收,增强细胞组织活力,促进新陈代谢,有“人养玉、玉养人”之说,深受爱玉之人的喜爱。本文详细介绍了岫岩玉的种类和鉴赏。  关键词:岫玉;价值; 种类;鉴赏  一.“岫岩玉”的收藏价值  “岫岩玉”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玉”之一,早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和河北满城中国西汉中山靖
期刊
【内容摘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并且一生都在研究学之道,包括怎么学,学什么等。  【关键词】孔子 学之道  一、怎么学  一是要愉快地学。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实际上是讲学的态度问题。“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就是讲“学”的态度。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期刊
摘 要 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妻子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这一形象是作者用笔较多,也是作品中性格比较复杂丰满的一个女性形象。她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却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并揭示虎妞形象中体现出的男权压迫。  关键词 《骆驼祥子》;虎妞;形象;女性  一、虎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