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进行节俭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餐饮浪费现象一直存在,本文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餐饮现状及浪费粮食原因,研究节俭教育的有效路径,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餐饮行为;节俭教育
粮食安全是稳定民生国运的基础,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统计,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饥饿人口至少新增约8300万到1.32亿人,粮食危机正进一步恶化,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问题。然而,长期保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0%,耕地却只有世界的7%,因此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各高校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倡导文明节俭新风,积极宣传节俭美德。但餐饮浪费现象在全国各地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必须采取长期而有效地措施遏制。培养大学生节俭美德,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餐饮现状及浪费粮食原因,研究节俭教育的有效路径,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通过线上发布问卷,组织学生填写。对大学生餐饮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49份,回收率99.8%。调查对象覆盖了全校五个学院。调查结果利用IMB 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消费自由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费基本充裕,在饮食消费上可以自由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月生活费平均1000-1500元,58.61%的学生每月花在饮食上的费用是600-1000元,在学校食堂就餐平均每餐花费10-20元。此外,学生每月会出去聚餐2-3次,聚餐人均消费50-100元。
2. 存在粮食浪费行为,学生习以为常
全国各地高校餐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平时就餐,只有26.3%的学生从来不剩饭菜,62.75%的学生会剩一点,10.41%的学生会剩三分之一左右。数据统计,30.71%的学生认为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普遍,64.89%的学生比较少见浪费粮食,而从未见过浪费粮食的学生只有4.41%。而当问到学生是否会因为剩下饭菜感到羞愧时,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会感到羞愧的人数分别占37.65%、49.53%、12.82%。可见,餐饮浪费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学生习以为常,“光盘行动”势在必行。
3. 食堂烹饪技术欠佳和饭量选择的局限性是学生剩下饭菜的主要原因
高校食堂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师生的饮食和健康重任。提供可口的饭菜是食堂应尽的责任。在问到剩下饭菜的原因时,42.32%的學生认为饭量太多吃不完,46.06%的学生认为饭菜口味欠佳。据数据统计,82.91%的学生认为提高食堂厨师的烹饪技术和增设不同的饭菜量供选择可以有效减少浪费粮食现象。由此可见,食堂的餐饮水平和管理运营有待进一步提升。
4. 普遍接受浪费粮食行为的相关惩罚措施
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表示赞同、中立、不赞同的人数分别占43.26%、53.27%、3.47%。统计数据显示,将大学生节俭行为习惯养成纳入综合素质测评,4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节俭的行为习惯,36.98%的人认为还可以,能接受,14.02%的学生则认为完全没必要。总的来说,学生普遍能够接受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认同节俭节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 倾向于有实际意义的节俭教育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节俭教育活动,学生更倾向于举办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活动。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中,节俭主题的知识竞赛或其他比赛活动、深入贫困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开展节俭教育主题班会等占比均在60%以上。认为举办讲座、课程讲授的方式是否有意义的占比在44%以下。对于节俭教育的宣传载体,78.91%学生最喜爱的形式是微视频。
1.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营造校园节俭文化氛围
营造浓厚的校园节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全体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积极带动学生践行力行节俭行为,针对所有年级学生的每个学期进行系统和长期的教育,将节俭行为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节俭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节俭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开展力行节俭主题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以及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发挥校园宣传主阵地作用,在食堂门口、学生活动中心、显而易见的墙体等地进行宣传教育,利用主流媒体如广播站、电视台、官方微信定期推出节俭教育内容,制作节俭主题宣传片、微电影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影响学生行为,让学生随时随地理解并践行节俭思想。
2.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节俭的原因和必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节俭意识。组织大学生深入贫困村调研,开展“农作物种植体验活动”“农产品菜市场买卖活动”等,让学生切身体会粮食生产的不易;组织学生勤工俭学体验日活动、社区义务劳动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赚钱的艰辛,提高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在植树节、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 贯彻落实节俭行为习惯奖惩措施,形成有效机制
将节俭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现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对具体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加减分措施,有效监督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养成厉行节俭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节俭行为及环保行为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中的“品德行为表现测评”,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节约资源习惯、约束青年学生勤俭节约行为。此外,学校可以举办“节俭之星”评选活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标兵,带动学生形成节俭行为习惯。
4. 改善食堂餐饮水平,创造多项选择条件
学生餐饮浪费行为很大程度归因于学校食堂餐饮口味欠佳和饭量选择限制,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食堂进行整改,运营机制多元化,提高食堂档口竞争意识,增强食堂厨师烹饪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不同分量的选择服务,让学生能吃到想吃的饭菜,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饭菜量,从而有效减少粮食浪费现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理念。在高校进行节俭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新时代青年学生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彭傲雪(1990.11-),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政,新媒体
姜学瑞(1989.5-),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硕士,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务工作部干事,研究方向:党建,宣传
关键词:大学生;餐饮行为;节俭教育
粮食安全是稳定民生国运的基础,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统计,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饥饿人口至少新增约8300万到1.32亿人,粮食危机正进一步恶化,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问题。然而,长期保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0%,耕地却只有世界的7%,因此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各高校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倡导文明节俭新风,积极宣传节俭美德。但餐饮浪费现象在全国各地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必须采取长期而有效地措施遏制。培养大学生节俭美德,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餐饮现状及浪费粮食原因,研究节俭教育的有效路径,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一、调查方法
通过线上发布问卷,组织学生填写。对大学生餐饮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49份,回收率99.8%。调查对象覆盖了全校五个学院。调查结果利用IMB 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数据分析
1.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消费自由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费基本充裕,在饮食消费上可以自由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月生活费平均1000-1500元,58.61%的学生每月花在饮食上的费用是600-1000元,在学校食堂就餐平均每餐花费10-20元。此外,学生每月会出去聚餐2-3次,聚餐人均消费50-100元。
2. 存在粮食浪费行为,学生习以为常
全国各地高校餐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平时就餐,只有26.3%的学生从来不剩饭菜,62.75%的学生会剩一点,10.41%的学生会剩三分之一左右。数据统计,30.71%的学生认为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普遍,64.89%的学生比较少见浪费粮食,而从未见过浪费粮食的学生只有4.41%。而当问到学生是否会因为剩下饭菜感到羞愧时,经常会、偶尔会、从来不会感到羞愧的人数分别占37.65%、49.53%、12.82%。可见,餐饮浪费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学生习以为常,“光盘行动”势在必行。
3. 食堂烹饪技术欠佳和饭量选择的局限性是学生剩下饭菜的主要原因
高校食堂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师生的饮食和健康重任。提供可口的饭菜是食堂应尽的责任。在问到剩下饭菜的原因时,42.32%的學生认为饭量太多吃不完,46.06%的学生认为饭菜口味欠佳。据数据统计,82.91%的学生认为提高食堂厨师的烹饪技术和增设不同的饭菜量供选择可以有效减少浪费粮食现象。由此可见,食堂的餐饮水平和管理运营有待进一步提升。
4. 普遍接受浪费粮食行为的相关惩罚措施
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表示赞同、中立、不赞同的人数分别占43.26%、53.27%、3.47%。统计数据显示,将大学生节俭行为习惯养成纳入综合素质测评,4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节俭的行为习惯,36.98%的人认为还可以,能接受,14.02%的学生则认为完全没必要。总的来说,学生普遍能够接受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认同节俭节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 倾向于有实际意义的节俭教育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节俭教育活动,学生更倾向于举办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活动。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中,节俭主题的知识竞赛或其他比赛活动、深入贫困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开展节俭教育主题班会等占比均在60%以上。认为举办讲座、课程讲授的方式是否有意义的占比在44%以下。对于节俭教育的宣传载体,78.91%学生最喜爱的形式是微视频。
三、解决路径
1.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营造校园节俭文化氛围
营造浓厚的校园节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全体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积极带动学生践行力行节俭行为,针对所有年级学生的每个学期进行系统和长期的教育,将节俭行为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节俭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节俭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开展力行节俭主题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以及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发挥校园宣传主阵地作用,在食堂门口、学生活动中心、显而易见的墙体等地进行宣传教育,利用主流媒体如广播站、电视台、官方微信定期推出节俭教育内容,制作节俭主题宣传片、微电影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影响学生行为,让学生随时随地理解并践行节俭思想。
2.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节俭的原因和必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节俭意识。组织大学生深入贫困村调研,开展“农作物种植体验活动”“农产品菜市场买卖活动”等,让学生切身体会粮食生产的不易;组织学生勤工俭学体验日活动、社区义务劳动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赚钱的艰辛,提高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在植树节、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 贯彻落实节俭行为习惯奖惩措施,形成有效机制
将节俭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现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对具体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加减分措施,有效监督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养成厉行节俭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节俭行为及环保行为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中的“品德行为表现测评”,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节约资源习惯、约束青年学生勤俭节约行为。此外,学校可以举办“节俭之星”评选活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标兵,带动学生形成节俭行为习惯。
4. 改善食堂餐饮水平,创造多项选择条件
学生餐饮浪费行为很大程度归因于学校食堂餐饮口味欠佳和饭量选择限制,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食堂进行整改,运营机制多元化,提高食堂档口竞争意识,增强食堂厨师烹饪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不同分量的选择服务,让学生能吃到想吃的饭菜,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饭菜量,从而有效减少粮食浪费现象。
四、结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理念。在高校进行节俭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新时代青年学生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彭傲雪(1990.11-),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政,新媒体
姜学瑞(1989.5-),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硕士,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务工作部干事,研究方向:党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