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近郊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城区,并且它是城区发展的大后方。风景区规划是风景区合理开发建设的基础,但随着居民规模的不断扩张,风景区土地利用无序,风景资源被不断破坏,探寻一条城市与风景区和谐、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城市近郊的特征,研究了近郊风景区域的规划和控制方法,希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控制方法
前言
城市近郊风景区协调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风景区专项规划,它表示一个风景区的土地在未来发展的利用模式,是风景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说风景区中的一切保护、开发建设活动都最终落实到土地上,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同样也是风景区一切活动的依据。对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将直接破坏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景源的游赏环境,造成风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景源失去观赏价值,终将使风景区的性质发生改变。如在近郊风景区毁林建房、破坏风景古迹、滥建宾馆和饭店等现象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风景区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做好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合理利用风景区土地,对于指导风景区保护、开发和管理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城市近郊土地特征
城市近郊土地特征主要包括四个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其中自然属性是指风景区的土地是自然生成、不可移动的。并且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观环境,是一处留给人类的自然遗产;社会属性是指风景区土地上的文物古迹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理应属于国家所有;风景区供广大的国内外游客观赏,同时风景区土地又有着明确的隶属,并由权力机构管理、调控;经济属性是指风景区的土地具有相应的经济潜力,在特定的环境与地点,可以产生地点价值。但风景区的经济属性受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制约;法律属性是指风景区土地也是一项不动资产,其地权的社会隶属受法律保护。
2.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
2.1城市近郊风景区特点
与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城市公园相比,城市郊区风景区与城市有较便捷的交通联系,主要为城市居民节假日和周末提供游览、休闲度假的场所。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的最大特色是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融为一体。中国的自然山川大都经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伴有不少文物古迹,以及诗词歌赋、神话传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从不同侧面体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此外风景区景源一般各自有其特色,否则各风景区千人一面,也吸引不了大量游人,因为,对于每一个游客来讲,他的游览次数是有限的,总希望每到一处都有新意境、新收获。仅从这个角度出发,应利用其特色,发扬其特色,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决不可东搬西抄[1]。
2.2风景区总体规划原则
(1)风景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中国风景区用地规模差异很大,面积跨度由不足10 km2至上万平方公里,因而,常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项规划密切相关,甚至交错穿插或相互覆盖,这就需要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相互关照、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
风景规划应在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协调,避免游览内容雷同、设施重建等现象,应突出各自风景区的特色,互相协调,并形成统一的整体。比如江西省风景区在规划过程中,就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互不重复,并各自突出特色的。在制定风景名胜区的结构形态时,既考虑了主体景区与周围景点的联系,统一构思和布局,又不把不相干的景点网罗在一起,构成了以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体和骨干的赣北、赣西、赣东北、赣中的风景区体系[2]。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
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的培育,是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在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去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才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3]。
(3)风景区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城市近郊风景区应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这些特色首先取决于自然景观的千变万化,对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只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典型再现,以及对其特定环境的巧妙利用。在风景区中,大自然已经谱写了主体乐章,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做好配乐。因此应善于从大千世界中,从浩瀚的自然景观中,提取出“美景”来。特别是具有个性的奇异景观和自然观象,常常是风景区青春常在的基本要素,风景区规划只不过是通过衬托、渲染、组织游览程序等手法,使其特点更加突出,以便引起游人的注意。如黄山是以怪石、奇松、云海为特色的,山势雄伟,群峰竞秀,假如在山脉横切一条马路,则完全破坏其惊险气氛[4]。
3.城市近郊风景区控制方法
3.1做好风景区土地协调规划
风景区的土地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因此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需要考虑各类用地的相互影响,选择最佳土地利用形式,确定风景区用地的合理组织方式及布局形式、突出体现风景区土地的特有价值和特有功能。因此风景区规划时要坚持:突出风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和特点,扩大风景用地;保护风景游赏用地、林地、水源地和优良耕地;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风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5]。以上规划原则,既体现了近郊风景区规划的特点需求,也体现了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3.2制定发展政策作保障
如行政措施与经济杠杆相结合。行政措施主要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各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及管理条例等。同时,风景区管理还必须辅之以行之有效的经济措施。比如对风景区内不同地段、地点征收不同的营业所得税,即“位置差价”。另外,可以对景区内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实行风景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它主要体现在向受益单位征收资源保护管理费,例如风景区范围内及附近受益的商业、饮食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等经营单位,与该风景区有关的旅行社等旅游经营单位都应向风景区交纳收入所得税以作风景资源保护管理费。在风景区范围内,新建或扩建单位,均应按其选址、性质、规模缴纳资源管理费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这些行政、经济两手抓的措施有利于保障风景区的良性发展[6]。
3.3统筹规划地区经济,防止风景区出现“孤岛化”和“城市化”
作为城市风景区的一部分,城市第三产业的商业、饮食餐宿服务业等过快的发展,容易集中于一些游人较多、区位较好的景区景点,增大了破坏这些地区自然景观的原有风貌及氛围的可能性。此外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而使风景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的现象。我国的风景区尤其是一些城郊型风景区,“孤岛化”现象早已经存在,而且相当严重和普遍。因此应首先将风景区经济与整个地区经济纳入统一规划,科学确定风景区域内城市发展性质和规模。其次,在风景区外围划定适当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禁止污染性工业部门的存在,对于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则采用指导性原则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4.结语
总的来说,做好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就必须要做好风景区土地协调规划,统筹城市整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才能统筹兼顾,实现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红霞.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规划[J].山西建筑.2012(17).
[2]吴志远.城市近郊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3]刘小钊,袁锦富.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J].规划师.2013(10).
[4]许慧,王家骥编著.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5]李宇宏编著.景观生态旅游规划[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6]汪德华著.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杨藿(1987.11—),女(侗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助理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工作。
关键词: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控制方法
前言
城市近郊风景区协调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风景区专项规划,它表示一个风景区的土地在未来发展的利用模式,是风景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说风景区中的一切保护、开发建设活动都最终落实到土地上,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同样也是风景区一切活动的依据。对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将直接破坏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景源的游赏环境,造成风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景源失去观赏价值,终将使风景区的性质发生改变。如在近郊风景区毁林建房、破坏风景古迹、滥建宾馆和饭店等现象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风景区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做好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合理利用风景区土地,对于指导风景区保护、开发和管理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城市近郊土地特征
城市近郊土地特征主要包括四个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其中自然属性是指风景区的土地是自然生成、不可移动的。并且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观环境,是一处留给人类的自然遗产;社会属性是指风景区土地上的文物古迹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理应属于国家所有;风景区供广大的国内外游客观赏,同时风景区土地又有着明确的隶属,并由权力机构管理、调控;经济属性是指风景区的土地具有相应的经济潜力,在特定的环境与地点,可以产生地点价值。但风景区的经济属性受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制约;法律属性是指风景区土地也是一项不动资产,其地权的社会隶属受法律保护。
2.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
2.1城市近郊风景区特点
与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城市公园相比,城市郊区风景区与城市有较便捷的交通联系,主要为城市居民节假日和周末提供游览、休闲度假的场所。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的最大特色是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融为一体。中国的自然山川大都经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伴有不少文物古迹,以及诗词歌赋、神话传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从不同侧面体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此外风景区景源一般各自有其特色,否则各风景区千人一面,也吸引不了大量游人,因为,对于每一个游客来讲,他的游览次数是有限的,总希望每到一处都有新意境、新收获。仅从这个角度出发,应利用其特色,发扬其特色,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决不可东搬西抄[1]。
2.2风景区总体规划原则
(1)风景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中国风景区用地规模差异很大,面积跨度由不足10 km2至上万平方公里,因而,常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项规划密切相关,甚至交错穿插或相互覆盖,这就需要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相互关照、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
风景规划应在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协调,避免游览内容雷同、设施重建等现象,应突出各自风景区的特色,互相协调,并形成统一的整体。比如江西省风景区在规划过程中,就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互不重复,并各自突出特色的。在制定风景名胜区的结构形态时,既考虑了主体景区与周围景点的联系,统一构思和布局,又不把不相干的景点网罗在一起,构成了以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体和骨干的赣北、赣西、赣东北、赣中的风景区体系[2]。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
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的培育,是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在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去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才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3]。
(3)风景区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城市近郊风景区应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这些特色首先取决于自然景观的千变万化,对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只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典型再现,以及对其特定环境的巧妙利用。在风景区中,大自然已经谱写了主体乐章,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做好配乐。因此应善于从大千世界中,从浩瀚的自然景观中,提取出“美景”来。特别是具有个性的奇异景观和自然观象,常常是风景区青春常在的基本要素,风景区规划只不过是通过衬托、渲染、组织游览程序等手法,使其特点更加突出,以便引起游人的注意。如黄山是以怪石、奇松、云海为特色的,山势雄伟,群峰竞秀,假如在山脉横切一条马路,则完全破坏其惊险气氛[4]。
3.城市近郊风景区控制方法
3.1做好风景区土地协调规划
风景区的土地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因此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需要考虑各类用地的相互影响,选择最佳土地利用形式,确定风景区用地的合理组织方式及布局形式、突出体现风景区土地的特有价值和特有功能。因此风景区规划时要坚持:突出风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和特点,扩大风景用地;保护风景游赏用地、林地、水源地和优良耕地;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风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5]。以上规划原则,既体现了近郊风景区规划的特点需求,也体现了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3.2制定发展政策作保障
如行政措施与经济杠杆相结合。行政措施主要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各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及管理条例等。同时,风景区管理还必须辅之以行之有效的经济措施。比如对风景区内不同地段、地点征收不同的营业所得税,即“位置差价”。另外,可以对景区内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实行风景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它主要体现在向受益单位征收资源保护管理费,例如风景区范围内及附近受益的商业、饮食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等经营单位,与该风景区有关的旅行社等旅游经营单位都应向风景区交纳收入所得税以作风景资源保护管理费。在风景区范围内,新建或扩建单位,均应按其选址、性质、规模缴纳资源管理费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这些行政、经济两手抓的措施有利于保障风景区的良性发展[6]。
3.3统筹规划地区经济,防止风景区出现“孤岛化”和“城市化”
作为城市风景区的一部分,城市第三产业的商业、饮食餐宿服务业等过快的发展,容易集中于一些游人较多、区位较好的景区景点,增大了破坏这些地区自然景观的原有风貌及氛围的可能性。此外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而使风景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的现象。我国的风景区尤其是一些城郊型风景区,“孤岛化”现象早已经存在,而且相当严重和普遍。因此应首先将风景区经济与整个地区经济纳入统一规划,科学确定风景区域内城市发展性质和规模。其次,在风景区外围划定适当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禁止污染性工业部门的存在,对于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则采用指导性原则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4.结语
总的来说,做好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就必须要做好风景区土地协调规划,统筹城市整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才能统筹兼顾,实现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最终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红霞.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规划[J].山西建筑.2012(17).
[2]吴志远.城市近郊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3]刘小钊,袁锦富.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J].规划师.2013(10).
[4]许慧,王家骥编著.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5]李宇宏编著.景观生态旅游规划[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6]汪德华著.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杨藿(1987.11—),女(侗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助理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