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要求语文教师重新审视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反思,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最终提出一个适合新课改并且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习语文知识的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90-1
教学反思[1]就是一种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行为,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分析、批判的并且再认证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的目的是语文教学实践中追求合理性,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经常检查、反馈、分析、调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无疑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关注,使教学研究活动得到深入地开展。
2.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二、对新课改教材的反思
1.科学使用教材。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2]。新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阐述理论观点,生活化学科知识,使知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增强。因此,关注过程和凸显观点是新教材内容的体现方式。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很强可读性。
刚开始新教材不能够适应,笔者曾走到两个极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受旧教材编排学科知识逻辑思路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新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编排思路时,感觉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识体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课时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效果也很差,为此,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结果转向依据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时间过后,教材内容进度缓慢,笔者感觉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学任务在规定课时内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笔者意识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应当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让教材成为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贯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树立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准确对自己角色定位。师生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是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目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占有者变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和支配者,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得到尊重,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学生真诚合作,平等对话,密切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依据同学和教师提供的帮助信息,围绕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互协作,最终得到问题的结论,也理解了新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使多种教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即 “情境—问题—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升华。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环节
1.创设情境。语文课的生命是理论联系实际,其手段之一就是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活力的语文教学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形成知识,教师只有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与中学生现代生活气息和年龄特征相符合的情境,才可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得到激发。创设问题性情境必须认真选择情境材料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文字材料、笑话、电影故事等手段,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由此情境引发出的主观情境。
2.设置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学过程大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被这种粗放式教学方式挤占,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这种信息传递单一、学习被动的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知识资源和学生的思维。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除了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目的外,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落后的教学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就必须实施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合理、科学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达到学生探究思维得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我们需要提前将问题设置好,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并思考课本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启发点拨。教学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引导、指导、激发、启示学生积极地、自觉地思考和学习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点拨他们。启发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质。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上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2]李琦.论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活力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90-1
教学反思[1]就是一种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行为,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分析、批判的并且再认证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的目的是语文教学实践中追求合理性,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经常检查、反馈、分析、调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无疑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关注,使教学研究活动得到深入地开展。
2.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二、对新课改教材的反思
1.科学使用教材。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2]。新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阐述理论观点,生活化学科知识,使知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增强。因此,关注过程和凸显观点是新教材内容的体现方式。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很强可读性。
刚开始新教材不能够适应,笔者曾走到两个极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受旧教材编排学科知识逻辑思路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新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编排思路时,感觉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识体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课时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效果也很差,为此,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结果转向依据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时间过后,教材内容进度缓慢,笔者感觉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学任务在规定课时内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笔者意识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应当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让教材成为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贯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树立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准确对自己角色定位。师生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是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目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占有者变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和支配者,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得到尊重,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学生真诚合作,平等对话,密切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依据同学和教师提供的帮助信息,围绕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互协作,最终得到问题的结论,也理解了新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使多种教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即 “情境—问题—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升华。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环节
1.创设情境。语文课的生命是理论联系实际,其手段之一就是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活力的语文教学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形成知识,教师只有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与中学生现代生活气息和年龄特征相符合的情境,才可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得到激发。创设问题性情境必须认真选择情境材料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文字材料、笑话、电影故事等手段,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由此情境引发出的主观情境。
2.设置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学过程大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被这种粗放式教学方式挤占,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这种信息传递单一、学习被动的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知识资源和学生的思维。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除了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目的外,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落后的教学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就必须实施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合理、科学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达到学生探究思维得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我们需要提前将问题设置好,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并思考课本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启发点拨。教学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引导、指导、激发、启示学生积极地、自觉地思考和学习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点拨他们。启发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质。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上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2]李琦.论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活力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