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湖南 民营经济 发展 趋势
近年来,湖南省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湖南省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其发展空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个体私营企业大幅度增加。据湖南省工商局统计,至2006年底,全省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979187户,资金总额319.8亿元, 从业人员199.5万人。
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22.56亿元,比2005年增长31.7%,增速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6.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规模增加值的60.2%。2006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累计实现产值6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费品零售额867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中,在上缴税金、进出口、专利科技成果的取得、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上,私营企业速度、总量等均赶上或超过国有、集体企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省979187户个体工商户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631户,占总数的0.27%;从事第二产业的有93200户,占总数的9.5%;从事第三产业的有878524户,占总数的89.7%;从事其他行业有4832户,占总数的0.49%。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18.1:45.1:36.8,第一产业下降6.8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2.2和4.6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2%,比全省GDP增速快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GDP增长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5.3%。
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交税金29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增幅比全省全部税收增速高4.3个百分点;实交税金总量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42.1%,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比。
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投资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际完成投资额1785.66亿元,占全省全部投资额的58.8%;比上年增长34.3%,比全省平均水平快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阵营。2006年,全省二、三产业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718.06万人,比上年增长1%;占全省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数的83.7%。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湖南省民营经济虽然保持了加快发展的态势,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速度偏慢。“十五”期间,虽然湖南省私营企业数年均增速达到48%,但总量规模与兄弟省份比差距仍然很大。2004年,广东省私营企业比湖南多32万户,2005年多36万户;湖北省2000年私营企业数比湖南多2.79万户,2005年,这个差距扩大到3.63万户。全省40万个中小工业企业(含工业个体户)中,规模企业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0.02%。全省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私营企业占到了总数的80%。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182家,江苏省有111家,而湖南省只有26家。
科技水平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据调查统计,湖南省私营企业中,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几十家,不到私营企业总数的0.05%。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2006年,湖南民营经济人才总量60多万,占全省科技人才总量的比重不超过20%,而浙江省民营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占该省人才总量的50%以上。企业品牌竞争力较弱,省名牌产品中民营经济所占比例偏低。
内部管理偏差。相当部分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企业仍为家族式经营方式,一些企业经营者满足于现状,不肯在资金和技术上多作投入。部分企业缺乏诚信、账目不实。一批民营企业经营者漠视职工合法权益,克扣员工福利。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按有关规定足额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金。
融资环境不理想。目前湖南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 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利用外资179.86亿元,只占民营经济全部资金来源的11.9%。 又据有关部门调查, 80%的民营企业资金紧张,90%的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融资难, 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目前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而特别需要信贷支持的、处于创办初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全省中小型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满足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最近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规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必须在一亿元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金。湖南省目前只有两家担保机构达到这个要求。三是民营企业自身条件欠缺。大部分民营企业创办时间短,规模偏小,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信誉度差,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四是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地方没有开展民间融资,吸收民资和海外境外融资的力度不大。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由于人才观念滞后,政策措施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没有真正确立,待遇与贡献的良性循环关系仍待改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流动等机制不健全,使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供应不足,民营经济人才匮乏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间人才争夺非常激烈、人才流动性较高。企业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高级技工等领军人才。
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将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这为湖南的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条件,结合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及主要障碍,进一步对湖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全省水平快速发展,但增长率相对下降。由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有利和湖南民营经济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08年及今后几年,湖南的民营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增长率仍将高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提高一个百分占左右。由于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基数已经很大,今后几年,民营经济在数量、注册资金、就业人数、投资总额、销售收入等方面,虽然在总量上仍会继续大幅度增加,但增长率将相对下降。
民营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但仍面临种种困难与矛盾。由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进入的行业领域更广,大中型民营企业更多,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影响比过去更大更深,同时,不少民营经济清醒地认识到经营与增长方式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做大做强的决定性意义。在这一政策的影响和内在要求的推动下,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改变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普遍较差,以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等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发展,仍是民营企业的主要增长方式。
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明显加快,但总体水平尚待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彻底打开,这将大大地推动大量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愿望。近几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在外投资建设产品营销和生产加工基地,且总体上处于中低档次,总体水平仍须提高。
作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队伍将不断扩大。一方面,一批批成功人士不断涌现,已经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大社会贡献、较强参政议政能力、较大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队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士在文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素质仍待提高,一些人的思想道德意识仍待增强。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是湖南未来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近年来,湖南省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湖南省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其发展空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个体私营企业大幅度增加。据湖南省工商局统计,至2006年底,全省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979187户,资金总额319.8亿元, 从业人员199.5万人。
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22.56亿元,比2005年增长31.7%,增速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6.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规模增加值的60.2%。2006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累计实现产值6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费品零售额867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中,在上缴税金、进出口、专利科技成果的取得、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上,私营企业速度、总量等均赶上或超过国有、集体企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省979187户个体工商户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631户,占总数的0.27%;从事第二产业的有93200户,占总数的9.5%;从事第三产业的有878524户,占总数的89.7%;从事其他行业有4832户,占总数的0.49%。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18.1:45.1:36.8,第一产业下降6.8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2.2和4.6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2%,比全省GDP增速快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GDP增长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5.3%。
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交税金29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增幅比全省全部税收增速高4.3个百分点;实交税金总量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42.1%,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比。
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投资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际完成投资额1785.66亿元,占全省全部投资额的58.8%;比上年增长34.3%,比全省平均水平快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阵营。2006年,全省二、三产业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718.06万人,比上年增长1%;占全省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数的83.7%。
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湖南省民营经济虽然保持了加快发展的态势,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主要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速度偏慢。“十五”期间,虽然湖南省私营企业数年均增速达到48%,但总量规模与兄弟省份比差距仍然很大。2004年,广东省私营企业比湖南多32万户,2005年多36万户;湖北省2000年私营企业数比湖南多2.79万户,2005年,这个差距扩大到3.63万户。全省40万个中小工业企业(含工业个体户)中,规模企业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0.02%。全省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私营企业占到了总数的80%。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182家,江苏省有111家,而湖南省只有26家。
科技水平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据调查统计,湖南省私营企业中,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几十家,不到私营企业总数的0.05%。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2006年,湖南民营经济人才总量60多万,占全省科技人才总量的比重不超过20%,而浙江省民营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占该省人才总量的50%以上。企业品牌竞争力较弱,省名牌产品中民营经济所占比例偏低。
内部管理偏差。相当部分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企业仍为家族式经营方式,一些企业经营者满足于现状,不肯在资金和技术上多作投入。部分企业缺乏诚信、账目不实。一批民营企业经营者漠视职工合法权益,克扣员工福利。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按有关规定足额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金。
融资环境不理想。目前湖南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 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利用外资179.86亿元,只占民营经济全部资金来源的11.9%。 又据有关部门调查, 80%的民营企业资金紧张,90%的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融资难, 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目前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而特别需要信贷支持的、处于创办初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全省中小型民营企业银行贷款满足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最近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规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必须在一亿元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金。湖南省目前只有两家担保机构达到这个要求。三是民营企业自身条件欠缺。大部分民营企业创办时间短,规模偏小,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信誉度差,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四是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地方没有开展民间融资,吸收民资和海外境外融资的力度不大。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由于人才观念滞后,政策措施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没有真正确立,待遇与贡献的良性循环关系仍待改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流动等机制不健全,使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供应不足,民营经济人才匮乏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间人才争夺非常激烈、人才流动性较高。企业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高级技工等领军人才。
湖南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将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这为湖南的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条件,结合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及主要障碍,进一步对湖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全省水平快速发展,但增长率相对下降。由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有利和湖南民营经济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08年及今后几年,湖南的民营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增长率仍将高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提高一个百分占左右。由于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基数已经很大,今后几年,民营经济在数量、注册资金、就业人数、投资总额、销售收入等方面,虽然在总量上仍会继续大幅度增加,但增长率将相对下降。
民营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但仍面临种种困难与矛盾。由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进入的行业领域更广,大中型民营企业更多,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影响比过去更大更深,同时,不少民营经济清醒地认识到经营与增长方式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做大做强的决定性意义。在这一政策的影响和内在要求的推动下,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改变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普遍较差,以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等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发展,仍是民营企业的主要增长方式。
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明显加快,但总体水平尚待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彻底打开,这将大大地推动大量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愿望。近几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在外投资建设产品营销和生产加工基地,且总体上处于中低档次,总体水平仍须提高。
作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队伍将不断扩大。一方面,一批批成功人士不断涌现,已经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大社会贡献、较强参政议政能力、较大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队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士在文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素质仍待提高,一些人的思想道德意识仍待增强。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是湖南未来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