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内镜检查后急性胰腺炎一例报告及并发症文献复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气囊内镜(DBE)是一种新的能检查全小肠并能进行介入治疗的诊疗手段,关于DBE并发症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我院DBE检查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患者男性,54岁。因“1年内黑便2次”于2008年8月入院。均于饮酒后出现果酱样大便,量中等,伴脐周隐痛,均于1周内在当地医院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收集病理标本是内镜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病理诊断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消化内镜医师判断早癌及良恶性溃疡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由多人或1人拿镊子夹小滤纸片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在临床实践中,我总结经验对滤纸片及收集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患者女,77岁,因呕血、排黑便4d加重4h入院。伴有头晕、心悸,感轻度上腹痛,无晕厥、畏寒、发热。既往有关节炎病史10年,经常服用镇痛药,但近1个月未服用。查体:心率104次/min,血压120/65mmHg,意识清,重度贫血貌,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48×10^12/L。大便潜血(++++)。
期刊
ERCP的操作治疗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10%,死亡率为0.1%~1.0%。十二指肠穿孔是ERCP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虽低(〈1%),但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5年10月至2008年7月共完成ERCP2558例,其中同时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875例,发生十二指肠穿孔5例(发生率0.2%),其中4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结果4例痊愈出院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因其疗效好、创伤小,已成为EV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会并发或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这也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套扎后PHG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得安被证实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临床已用来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器械和诊治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局限性肿瘤用内镜进行局部治疗可获得治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具有可以一次性全部切除大的病灶,可得到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少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穿孔等的发生率较高,
由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主办,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于2008年6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在胆系结石多学科联合论坛上,国内外众多的著名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专家就如何合理的处理合并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这一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异物和食物团块的嵌塞是急诊消化内镜的常见原因,仅次于消化道出血。尽管大部分上消化道异物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事件,但是美国每年仍有约1500例患者死于该类事件。由于临床上消化道异物的常见性及潜在的危险性,消化界的医疗工作者很有必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上消化道异物的传统处理方法多是口服某些食物促使异物自然排出或紧急外科手术,但存在较大的风险,患者痛苦大且经济负担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国内外
例1 患者男,37岁,因排暗红色血便1d入院。发病前2d曾行拔牙术,口服“消炎、镇痛药”,既往长期间断饮洒,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入院前1d患者突感腹痛,解睹红色稀便约200ml,伴头昏、心慌,随即意识丧失。当地医院输血、补液等治疗后,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被证明对小肠疾病的总体诊断率为60%~80%,尤其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更具优势。应用DBE进行小肠疾病的镜下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初步探讨其可行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