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浸入”,才能进步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出现在网易云首页的网易云年度私人听歌报告,真的就如它的名字“网易云陪你溫暖同行”一样,最爱哪首歌曲,最喜欢谁的声音,有多少个凌晨还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它都一一替你记录着。而当我看到听歌时长那个三位数字时,正流经全身的暖流突然就降了温——638个小时,这意味着将近一个月不眠不休地听歌,换算成天便是每天一个半小时。而这一年,是我考研的一年。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备考研究生的这一年是再准确不过的了。记得考试的前两天室友还对我说:“别紧张,你这么努力一定会考上的。”我当时也这样想,我作为寝室里,甚至是自习室里去得最早回得最晚的一个,比别人都有更多的付出,于情于理都不该是被刷下来的那一个。
  可直到坐在考场上,看着面前的题目不知如何下笔,加之周围传来的刺耳的旁人急速的书写声,我才意识到我依然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只是一直以来都在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用一个伪装的信心走上了考场,所以这希望都来得不牢靠,那最后的失望就是结结实实。以至于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泪水已决堤。
  我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人生不只考研一条路可走。但每件事都必须要有意义,我需要反省,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我用了更多的时间反而得到的是太少的回报。我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学了不喜欢的科目,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产生学习动力,遇题不深入,而当我看到“638”这个数字时,才真正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学习是一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再由深入研究到再巩固的一个过程,唯有完成这一系列的程序,一个知识点才算是完全被掌握。而关键就在于很少有人能深入研究,将问题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彻底,我就是属于这一部分人。室友们曾就学习效率排出一个名次,我是倒数第一,总是复习了很久却考不出一个好分数来,着实应了网上那个段子,背书时“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考试时却变成了“孙红雷”。
  我承认我很少有过室友们那种眉头紧锁的状态,让人远远看着就不敢打扰,于是室友复习了多少就记住了多少,用过的时间都成了有价值的时间。
  耳旁有声音,而且还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声音,思考怎么可能深入。偶尔还会因歌声产生了情绪,越是无法心平气和,就越容易浮躁,难题的攻克线索越容易戛然而止。于是翻篇过,等到下一轮复习时又遇到相同的情况,不得不花费时间再重来一遍。
  每天戴耳机两个小时的状态,也反映了我备考一整年的状态。没有浸入问题本身,没有完成一个掌握知识的系统过程,总是把很多题目含糊带过,既然这样不对自己负责,那么考场上遇到那么多不会的题也就只能自食其果了。
  其实无论哪个领域、哪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如此,唯有“浸入”,才能进步。
  数学的题海战术固然重要,见得多了,在考场上就降低了紧张的程度,熟悉的题目总会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可仅仅如此是完全不够的,这也是我运用过题海战术之后才明白的。题目是很熟悉,甚至当时做这道题时的感受还能想得起来,可是没有用啊,再次遇到时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熟悉和陌生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把大量的时间拿来刷题,看着做过的一套套试卷,心中有着满满的成就感。因为没有在草稿上演算的习惯,所以大部分试卷被我写得密密麻麻,看着就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可我从来没对哪道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我能够做得出来的就没看过参考答案上的解法,我能够记住解题步骤的就没想过为什么要这样解,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一道题做过却不是掌握了,做题的时间用过了却没有让时间发挥出该有的价值。
  不能沉浸式的学习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尤其是数学这种需要有一个基础做底再衍生出不同思路来应对各种变化的学科,有时候一道大题包含了几个单元甚至是几本书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对着答案一步步地分析,表面上看是会了,但其实只是过过眼而已,当这道题再次出现时它还是原来那个拦路虎。
  我们需要远离手机,远离答案,只带着笔和草稿纸,静下心来自己去思考,每有一点思路就去尝试,一步步扎实地写下来。即使真的耗了一个小时去算也没关系,因为当大脑思考足够多时,注意力足够集中时,看到答案的那一刻感觉也会更深刻。瞬间豁然开朗可能会有惊奇,有懊恼,这样产生的情绪记忆会逼着我们把解题方法记下来。然后趁热打铁,抛开答案自己再重新做一遍,把情绪记忆再转化为思维记忆,那么这道题的大小知识点就都被掌握了。
  英文和语文的学习也是这样,必须远离一切电子设备,不能因为当时在看语文阅读就当作是小说一般边看边听音乐,也不能因为反正不是考试所以看见不会的词就去查词典。我们需要很多遍地研读,语文是需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去揣摩作者的意图,要表达的中心;英语便要多次通读全文慢慢去摸清大意,理通细节,去猜测句中生词的意思。当自己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极限时,再去查词看答案,那么之前迷惑的部分就一下子成了记忆的重点,再通过全文来融会贯通,整体记忆,细节与大意就都可以印在脑中了。
  文科类的科目大家似乎对答案形成了依赖,每个人都照着答案背了一个模板,考试时甚至题都没读完答案就想出个大概了,结果密密麻麻写满了整片格,得分却寥寥无几。
  因为我们记住的都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初记答案时只是摇头晃脑背过了事,知识的迁移只发生在了最表层,答题不得要领,分数也只能是看老师心情。就像学武功需要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像政史地都是一通百通,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势,从而衍生出适合的农业工业便是地理;了解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事,从而分析出这件事对社会发展历程造成的影响便是历史;知道那里实行什么制度、盛行什么文化、由谁掌控便是政治。
  一通百通,复习的时候不能只顾一科,最好是这一科之中有牵扯到其他科目时,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地名和时间就去另一本书上查一查,融会贯通后再反复阅读。脉络清晰,则记忆清晰;重复越多,则记忆越深刻。
  尽量去杜绝“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状态,带来无谓的辛苦与虚假的满足,浪费时间也浪费了精力。就像沉浸式阅读能够使内容永远烙在心中一样,沉浸式学习也一样,事半功倍,重复几次甚至就可以一劳永逸。
其他文献
第70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于10月16日闭幕,无论是首次以中国作家个体命名的“麦家文学之夜”版权推介,还是科幻作家刘慈欣与海外出版商的现场对谈,均大获成功。尤其是麦家的小说《风声》已引发近20国海外书商竞争国际版权。  从莫言到麦家、刘慈欣,从科幻小说《三体》、金庸武侠名篇《射雕英雄传》到谍战小说《解密》《风声》,海外出版方体验中国故事的选择日益丰富多元。类型小说正开启西方读者“探秘”中国文学的新入
亲爱的蔷薇小姐:  您好!我是您疼爱的老鼠班米。  当我闻到蔷薇花散发出的芳香时,就想起了慈祥的您。以前,我来到您家时,您好心地收留了我,为我准备了好吃的面包和甜甜的果酱,我却在地窖里喝米酒,没有陪伴您。可您却从来不在乎,也不生气,您是那样的善良。  一次,我喝得酩酊大醉,直直地躺在地上,您见了,以为我死了,流着泪把我抱到院子里准备安葬。我醒了,看见您泪流满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会为一只爱偷米的老
在我家,爸爸是最辛苦的人了。  他是我们村的村书记,面对这场疫情的到来,爸爸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工作非常繁忙。  我们村很偏僻,这里山大人稀。因为我在县城上学,很少和爸爸在一起,原本以为这个寒假能回到老家和爸爸多相处一段时间,没想到这场无情的疫情打破了我的梦想。  我们这里现在都是人不出门。车不上路,全村的生活物资都是由爸爸申請,经过审批后,再去乡里采购的。每隔两三天,就要去采购一次。爸爸每天早上六
“加油!”  “要到了!快点张嘴!”  “快用舌头接住饼干!”  是什么事情让我们寂静的教室变得这么热闹呢?告诉你,我们正在做“挤眉弄眼吃饼干”的游戏呢。  老师先把一块饼干贴在参与者的额头,不能动手,只能用“挤眉弄眼”的方式使饼干滑入嘴巴。李老师把游戏的规则一宣布,一股兴奋的激流先钻进了我们的心,再充斥到我们张牙舞爪的肢体中。  田煜栋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台。他聪明地仰着头,使饼干稳稳地蹲在额头上,
“本人因违反交通规则接受教育。在此,我保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5月9日,在神木市東兴街与府阳路十字路口新建成的交通劝导学习点,一名电动摩托车驾驶员因闯黄灯正在接受教育,抄写保证书。  这是神木市建成的首个交通劝导学习点,配备有桌椅、饮用水等设施。违规者需要抄写“车让人,文明行”保证书、机动车驾驶人保证书、行人保证书、电动两轮车驾驶人保证书等相应的保证书,或填写交通安全知识答卷,不识字的市民需协
研一的英美国家概况课上,我与坐在前排的阿单熟络了。因为那节课坐错了位置,我们俩误打误撞地结下了缘分。  阿单整节课都在半睁眼半睡觉的状态中打晃而过,时不时抬起头,隔着电脑屏幕,偷偷望老师两眼,然后又坦然地睡下去。第一节下课铃敲响,清脆的铃声像一剂安眠药,能让阿单更加安然地睡觉。  班级统计个人信息时,我把昏睡的他从睡梦中拍醒了过来。尚未从困意中清醒过来的他对我突然的惊扰显然有些愤怒,他撸起衣袖准备
惨淡专业vs欢脱副业  鹿野:听说你学了个很残暴的专业?  井澜(惭愧状):我的专业学名叫“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其实就是学造飞机啦。原则上是挺高精尖的专业,但是一不小心招了我这么个不务正业的文艺青年。  夏浅凉(惊讶):那你这个工科生怎么写起了小说当起了文体工作者?  井澜:因为我写小说比选专业早了好多年啊,而且这个专业怕是这辈子都不会毕业呢。毕竟本宝宝是个初中时写的武侠小说被全班传阅,高中时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  蝴蝶开始学飞,學习怎么采花粉。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像小草一样生长,可是怎么也学不会,只好做自己的事情。  星星想去找太阳拜师,学习发光。可是遇到太阳的时候,差点儿被烤成饼干啦,只好去找月亮学习发光。月亮对星星说:“只有一种方法,必须使出浑身力气,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大地照得亮闪闪。”星星学会了发光。  那时候,
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018年8月15日,江苏、重庆、北京、辽宁等地举办多种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上午8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各界人士约数百人,在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随后向遇难同胞献花、撞响和平大钟。来自美国、泰国等国的留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访华团连续第22次前来参加集会。  在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
小城的一家书店,门口有一盏青纱方灯,旁边的小木牌上用“篆体”书写着店名。书店很古朴,周围摆放着长长的木桌椅,线装的古书籍,绿生生的菖蒲。  一面墙上挂着老板的几幅水彩画,每一幅都是植物的生长图。花环似的白花车轴草,从播种到发芽、长叶、开花、枯萎、留种,一幅图就是一朵花的生长阶段。注视眼前,内心明朗成一串诗行。书店老板喜欢观察植物,爱书也爱画画,于他,内心宁静地守着书店,与读者成为知己,是内心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