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go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倡导老师积极“引”,学生细心“观”、耐心“品”、用心“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中启迪美
  学生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即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带着兴奋之情进入文本。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首我们熟知的儿歌《小小的船》时做了精心设计,先后三次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把金黄画纸剪成的“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孩子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明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波澜;第二次是引发孩子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第三次是让孩子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孩子们的情感波澜被推向一个更高的波峰。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观”中感受美
  美感的起点来自感受。小学语文文本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最美的文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识,直观地感受美。
  1.边读边想,呈现形态美。
  小学语文文本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表象等独立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美。如讲授《桂林山水》中有关漓江水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说:“我仿佛见到漓江水在草丛中流淌,声音十分轻柔。”有的说:我仿佛听见小鱼儿在窃窃私语。”……此时,漓江水之美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在形态美的呈现中自然形成。
  2.示范美读,展示语言美。
  叶圣陶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学论》)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如《趵突泉》中有关泉水那段文字的描写,音调优美,想象奇特,妩媚多姿。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节奏鲜明,如诗歌一般。“纯洁”、“活泼”、“鲜明”等词的赞美之情倾泻而出,仿佛美妙的抒情曲。教师运用绘声绘色的美读,向学生传达语言丰富的美感和内在的神韵,展示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获得朗读艺术美的享受。
  三、“品”中体悟美
  所谓“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1.比较中体悟人物形象美。
  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把众人的表现和哈尔威船长的行为作对比。众人是“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是“威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指挥大家逃生,面临轮船即将沉没之时,他仍屹立在舰桥上”。两相比较显示出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人物的心灵美在情境比较中得以丰满。
  2.想象中体悟意境美。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品读中体悟词句美。
  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表现阮恒的痛苦,用了“啜泣”、“呜咽”、“哭泣”三个程度不同的词语。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学生在品读文本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可以互换,因为这三个词表现出阮恒“痛苦——更加痛苦——极为痛苦”,由浅入深的内心感受,体会到阮恒想到自己要死了感到害怕而哭泣,但为了救同伴的生命宁肯自己死去,表现了阮恒纯洁无私的高尚品格,从而激励学生培养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文本中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四、“创”中塑造美
  “创”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从而塑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1.动手操作创造美。
  小学语文文本浅显易懂,语言极为简练。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来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经常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形象地再现文本,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创造美。如教学完《荷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来描绘一幅千姿百态的《荷花图》。借此,学生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感受到荷花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填补空白创造美。
  小学语文文本中存在着广大的未确定、未实现的领域,留有空白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在备课时,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如《白杨》一课结尾写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的情景发挥了想象:爸爸在沉思,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边疆的生活,能否也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学生在想象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了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文本中的人格美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其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升发美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就是让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进而“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不断完善学校的“美育”;要让学生通过感受美、体悟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创造美,学生就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
其他文献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语文老师要从“教课文”的误区走出来,转向“教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素养。从这个角度来说,“预习”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创新意识开始,有了不断创新的意识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
期刊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
期刊
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教学,作文又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感作文教学难搞,但也有规律可循,那就是作文教学要做到“帮、扶、放”。  一、“帮”,帮学生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一种媒体。但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说话支支吾吾、吭吭憋憋,连一句完整的话、像样的话也说不出来。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语文教育一直是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的能力,促成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生成。  一、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泥潭中,教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些概念性的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思想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
期刊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要求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和创造能力,就需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应这节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将更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进行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