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尤其是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应重视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为日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构建一种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实践价值,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一、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敘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每节音乐课程都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个教学环节应环环相扣,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紧接着就是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在系统的训练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也可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着重考察儿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即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这四个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歌唱能够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有助于打击乐的教学,当儿童掌握了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的技巧后,才能学会鉴赏音乐。由此可见,这四项内容是循序渐进的,要按部就班实施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将各类知识联结起来,以便于儿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儿童音乐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教师在安排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场地、乐器、教学设施准备齐全,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互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遇到问题由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使其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实践课程上,教师要给儿童布置合理的任务,鼓励儿童勤加练习,并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儿童的实践热情,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
理论教学是学前音乐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实践课程有理有据的开展。教师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分别检验不同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从中选出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有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及先实践后理论三种教学形式,第一种是先教授儿童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训练,使实践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第二种是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穿插进行,每讲完一项知识,就让儿童进行练习,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种是先实践练习,总结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将大有助益。
(二)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学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儿童将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指挥的作用,帮助儿童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说想象情境,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将想象力充分发掘出来。通过创设想像情境,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儿童认识到音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和模型辅助教学,例如看到苹果时,要唱关于水果的歌曲,看到小狗、小猫时,则要唱关于动物的歌曲,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歌唱欲望,只要儿童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儿童的思维活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应该从此处入手,重视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与音乐相关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儿童看,使其近距离接触到音乐的灵魂,由此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让儿童演唱他们喜爱的音乐,并叙述喜爱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儿童编写歌谣,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儿童一边听,一边跟随演唱,或者将音乐内容制作成动画,以便于儿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掌握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学前音乐教育的课堂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游戏法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对音乐的掌控程度选择合适的游戏,所选的游戏要对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音乐时,将全班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几个儿童演唱歌曲,其余儿童负责模仿动物,其他小组则要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儿童的模仿力较强,而且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模仿各种动物,这类游戏恰好投其所好,以其擅长的游戏极易获得儿童的好感和支持,使儿童对音乐课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实现学前音乐课程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四、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音乐中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学前音乐教学让儿童认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
[2]朴宣辰.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多维导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
[3]陈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4]李真.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一、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敘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每节音乐课程都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个教学环节应环环相扣,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紧接着就是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在系统的训练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也可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着重考察儿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即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这四个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歌唱能够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有助于打击乐的教学,当儿童掌握了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的技巧后,才能学会鉴赏音乐。由此可见,这四项内容是循序渐进的,要按部就班实施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将各类知识联结起来,以便于儿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儿童音乐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教师在安排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场地、乐器、教学设施准备齐全,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互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遇到问题由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使其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实践课程上,教师要给儿童布置合理的任务,鼓励儿童勤加练习,并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儿童的实践热情,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
理论教学是学前音乐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实践课程有理有据的开展。教师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分别检验不同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从中选出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有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及先实践后理论三种教学形式,第一种是先教授儿童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训练,使实践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第二种是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穿插进行,每讲完一项知识,就让儿童进行练习,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种是先实践练习,总结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将大有助益。
(二)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学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儿童将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指挥的作用,帮助儿童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说想象情境,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将想象力充分发掘出来。通过创设想像情境,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儿童认识到音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和模型辅助教学,例如看到苹果时,要唱关于水果的歌曲,看到小狗、小猫时,则要唱关于动物的歌曲,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歌唱欲望,只要儿童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儿童的思维活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应该从此处入手,重视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与音乐相关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儿童看,使其近距离接触到音乐的灵魂,由此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让儿童演唱他们喜爱的音乐,并叙述喜爱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儿童编写歌谣,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儿童一边听,一边跟随演唱,或者将音乐内容制作成动画,以便于儿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掌握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学前音乐教育的课堂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游戏法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对音乐的掌控程度选择合适的游戏,所选的游戏要对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音乐时,将全班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几个儿童演唱歌曲,其余儿童负责模仿动物,其他小组则要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儿童的模仿力较强,而且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模仿各种动物,这类游戏恰好投其所好,以其擅长的游戏极易获得儿童的好感和支持,使儿童对音乐课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实现学前音乐课程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四、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音乐中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学前音乐教学让儿童认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
[2]朴宣辰.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多维导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
[3]陈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4]李真.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