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没有像我一样缺乏安全感?上有老下有小,交税时感觉自己挺“被重视”,消费时发现自己总被无视。“总理房价”只是个传说,收入也总是跟不上物价上涨。我打赌你也想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的负担如此之重?
吐槽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个税可能将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有报道称,目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准备在2012年启动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联网工作,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做技术准 备。
这是个值得称赞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进步。
中国目前单纯按照个人收入标准征税。而个税的征收应考虑到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让不同赡养负担的人交纳相同的个税显然是不够公平的;此外,只考虑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也并不全面,从家庭角度申报可以涵盖更多层面的收入。
国际通行的做法也都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在个人所得税中加入一个赡养系数。
不过,这件事恐怕距离真正执行还为期尚远。
实际上,类似的提法很早就存在,在3年前,国税总局还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国各地方税务系统将个人所得税信息数据库联网。但直到现在,技术工作也没有全面展开。
其实,技术根本不是瓶颈。让税务、民政、公安、金融、工商、社保和住房等部门实现联网并不难实现。困难之处可能在于这会触及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比如官员财产公开。
你总是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增加税收时,政府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效率;但减税时则相反。在增收房产税的前提下,住建部的信息联网工作进展神速—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一定会在今年年内完成。
合理减税的进展却一直十分缓慢。经过多方呼吁,政府在去年9月1日起开始将个税起征点提升到3500元,但也只有6000万人受益,实际减税效果并不明显,财政收入还不降反升—去年个人所得税财政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了25.2%—减税的幅度显然没盖过增长的幅度。
其中,公司人组成的工薪族成了贡献税收的重要群体,实际上,他们并不富有,往往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子的压力,负担沉重,缺乏幸福感。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认为个税起征点至少要提升为8000元才合理,3500元的起点仍未调整到位。这还没算上CPI的上涨,更何况,中国的各种退税和补贴机制也还没有系统建立。
赋税过重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降低其创新活力。
眼下,实体经济正十分疲弱—中小企业身上压着赋税过重和融资困难两座大山。结构性减税的说法提出了十年,至今仍不到位。今年两会上,又有25名代表、委员联名建议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负,重点是减轻微小创业型企业和个体户的税负,还有人呼吁至少应为它们提供免税期,这至少比提高其不良贷款容忍度更为有效。
在多方呼吁之下,政府也在尝试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提到,将施行增值税试点改革,若全面推开,全国税收净减收大概超过1000亿。但这一减免数字与中国每年接近9万亿的财政收入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多年远超GDP的增速,这显然不是什么正常现象,更不是个好信号。
话说回来,如果政府这一次真能做到信息透明、以家庭征收个税,那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希望它不要再被一拖经年。
吐槽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个税可能将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有报道称,目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准备在2012年启动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联网工作,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做技术准 备。
这是个值得称赞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进步。
中国目前单纯按照个人收入标准征税。而个税的征收应考虑到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让不同赡养负担的人交纳相同的个税显然是不够公平的;此外,只考虑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也并不全面,从家庭角度申报可以涵盖更多层面的收入。
国际通行的做法也都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在个人所得税中加入一个赡养系数。
不过,这件事恐怕距离真正执行还为期尚远。
实际上,类似的提法很早就存在,在3年前,国税总局还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国各地方税务系统将个人所得税信息数据库联网。但直到现在,技术工作也没有全面展开。
其实,技术根本不是瓶颈。让税务、民政、公安、金融、工商、社保和住房等部门实现联网并不难实现。困难之处可能在于这会触及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比如官员财产公开。
你总是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增加税收时,政府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效率;但减税时则相反。在增收房产税的前提下,住建部的信息联网工作进展神速—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一定会在今年年内完成。
合理减税的进展却一直十分缓慢。经过多方呼吁,政府在去年9月1日起开始将个税起征点提升到3500元,但也只有6000万人受益,实际减税效果并不明显,财政收入还不降反升—去年个人所得税财政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了25.2%—减税的幅度显然没盖过增长的幅度。
其中,公司人组成的工薪族成了贡献税收的重要群体,实际上,他们并不富有,往往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子的压力,负担沉重,缺乏幸福感。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认为个税起征点至少要提升为8000元才合理,3500元的起点仍未调整到位。这还没算上CPI的上涨,更何况,中国的各种退税和补贴机制也还没有系统建立。
赋税过重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降低其创新活力。
眼下,实体经济正十分疲弱—中小企业身上压着赋税过重和融资困难两座大山。结构性减税的说法提出了十年,至今仍不到位。今年两会上,又有25名代表、委员联名建议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负,重点是减轻微小创业型企业和个体户的税负,还有人呼吁至少应为它们提供免税期,这至少比提高其不良贷款容忍度更为有效。
在多方呼吁之下,政府也在尝试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提到,将施行增值税试点改革,若全面推开,全国税收净减收大概超过1000亿。但这一减免数字与中国每年接近9万亿的财政收入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多年远超GDP的增速,这显然不是什么正常现象,更不是个好信号。
话说回来,如果政府这一次真能做到信息透明、以家庭征收个税,那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希望它不要再被一拖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