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地区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分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画像石是存在于汉朝时期,并逐渐流传下来,分布于汉代墓葬、墓地祠堂、庙阙建筑上雕刻画像的石质刻构件。汉画像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较为广阔的分布,其中尤以河南、山东、江苏徐州等黄淮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其为相关考古及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临沂地区在汉朝属于较为发达地区,不同类型的汉画像石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征。文章在简要阐述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基础上,结合研究和实际考察,对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发现进行说明,从几个方面分析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开展提供思路指引。
  关键词:汉画像石;临沂;艺术特征
  汉画像石在我国多个省份及地区都有广泛分布,为当代群体了解汉代生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临沂地区作为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出土的画像石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但是关于汉画像石艺术特征的分析仅分散于相关文献研究中,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本文期待通过相关方面的总结、研究,探讨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为后续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1 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与艺术功能
  1.1 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
  汉画像石是汉朝遗留至今较为多元化的资料类型,对于汉画像石产生的背景,不同方面的理解存在较为明显差异。本课题研究拟从社会、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其艺术特征分析提供参考。在多数学者的研究体系中,多是将汉画像石出现归结为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厚葬,汉画像石的出现,是与这种厚葬直接相关的。即便在某些地区会出现中小型的汉画像石墓葬,但也是出于模仿的原因。对于这方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依据,尤其在西汉武帝以后产生了对应的变化,也验证了这方面研究的真实性。
  从经济方面来说,汉代经济经过了由衰退到高速发展的历程,汉画像石的产生不能够仅归结于厚葬风气的形成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物质文化发生明显变化的直接体现。例如铁器由兵器领域覆盖到农具和手工工具领域,经济政策的实施更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墓葬形制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文化层面而言,汉画像石的出现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形式产生具有本质不同,后者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为画像石的产生积累了较好的条件,将这些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成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部分,是艺术发展的重要表现,进而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汉画像石的艺术功能
  汉画像石的艺术功能是多元化的,与社会发展和思想变革具有直接关系。在春秋战国之后,以天为道的思想逐渐衰落,人本思想不断兴起,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直接性关系,但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厚葬意识逐渐由上层社会向下转移,伴随墓葬、礼俗制度出现了汉画像石,说明当时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已经转向生活现实,更加强调对人生的重视。这些思想的出现,不仅实现了汉画像石为丧葬礼俗服务的功能艺术,还起到了华麗的装饰作用,更是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墓葬建筑物的内涵意义,充实了汉代人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人生永恒的追求。早期的汉画像石多是以描写简单的生活场景为主,艺术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死者的生活需要。①但是在后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神鬼迷信的内容,更多地展现出儒家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晚期的汉画像石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化,题材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有表现古代圣贤和忠臣孝子等伦理道德的历史题材,更有神灵、仙人、天象、奇禽异兽的现实和幻想事物,将其艺术功能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
  2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发现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发现已经有多年历史,不同学者经过研究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总结,目前在研究方面还较为散乱,通过相关的文献查询和实物考察,目前汉画像石的发现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临沂地区出土的羽人画像石,其代表主要有临沂市白庄汉墓出土的人首人身和人面鸟、临沂汽车技校出土的人首人身、临沂棉织厂出土的人首人身、沂水县韩家曲出土的人首人身等。①这些汉画像石的年代都属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阶段,以高超的刻工技艺创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全国都处于艺术发展的高水平行列。
  二是在临沂地区出土了最早刻有纪年的汉代石阙,在莒南县蓝墩村所出土的莒南孙氏阙,是由紫褐色的岩石雕刻而成,高180厘米,所雕刻内容包括舞蹈、作揖、骑马等多种盛况。位于沂南县界湖镇的沂南北寨村墓,其出土建筑群面积达88平方米,题材丰富多样,被认为是我国现代最大的汉画像石墓。②
  三是在临沂地区所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以乐舞图像为主要题材的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分布较为广泛。在平邑和临沂出土的画像石内容有建鼓舞、长袖舞,在苍山出土的有长袖舞、杂技,在沂水出土的有长袖舞、盘鼓舞、杂技;在费县出土的有盘鼓舞,在莒南县出土的有建鼓舞、长袖舞和杂技等,在沂南县出土的有大型乐舞百戏、建鼓舞、长袖舞。③这些汉画像石多是属于东汉中晚期,舞蹈形象丰富,具有较为明显的艺术特征。以长袖舞和杂技形式为例,不仅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丰富了大众群体的娱乐生活,更是成为某种仪式活动的象征,成为汉代舞蹈艺术的奇葩。
  四是西王母汉画像石的出土。西王母画像石不仅直接反映出汉代时期佛教文化的传播,更从侧面显示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农耕场景、宗教神话及风俗信仰等。
  根据《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卷·山东汉画像石》所载,临沂地区出土西王母汉画像石主要有如下分布:①临沂沂南汉墓墓门西立柱画像,其绘画形象较为独特,主要是以浅浮雕工艺手法为主。②临沂沂南汉墓中室八角立柱画像,画像内容除东王公和西王母之外,还有两个童子和许多的神兽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③根据《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卷·山东卷》(三册)临沂13号和63号,地址不详,13号主要分为上下两层,63号似《山海经》中西王母画像。④临沂苍山城前村墓室门前左立柱正面画像,西王母端坐于云座上。④   在这些画像石内容中,西王母的形象较为固定,一般以端坐于正中间为主,周边陪衬物较为丰富,说明西王母在汉代拥有较为崇高的地位和身份。
  五是车马出行图类的汉画像石。这类汉画像石内容较为丰富,创作形式复杂,出土分布也较为广泛。例如沂南县出土有四腿柱立马,形态就较为自然,动静结合,呈现较为特殊的视觉效果。⑤而同样是在此出土的门框画像石中,马的造像相对较为圆润,展现出了马的自由奔放。
  六是胡汉交流类的汉画像石。在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得以平稳发展,民族交流活动更加频繁,这种交流既有经济生活方面的交往,也有战争形式的剧烈冲突。这些交流活动都以汉画像石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其出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临沂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和莒南县东莞孙熹石阙等。⑥据统计,在临沂出土关于胡汉交流的汉画像石数量接近40块,在山东地区出土的同类汉画像石数量占比最高,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类、出行类、乐舞百戏类、信仰类。
  七是关于羊形象的汉画像石。动物驯化是人类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六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羊本身性格较为温和,所提供的食物量较大,种类也较为丰富。西汉初期,农业经济逐渐得以恢复,羊成为经济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这方面的画像石类型也不断丰富。在沂南县北寨村出土了“树上拴祭羊”,临沂市白庄出土了“杀羊”,临沂市五里堡出土了“悬挂已宰羊头”,临沂市白庄出土了“一人骑羊”和“一人骑卧羊”等,这些画像石内容不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还体现当时人们对神仙般幸福生活的追求。⑦
  3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
  3.1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原因
  汉画像石在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分布较为广泛,在安徽、江苏徐州及四川等地也有出土,但是在山东地区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这具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山東这一地区处于黄淮地区,有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的地质类型,尤其是连环山脉的存在,以及以青色石灰岩为主的地质类型,更便于修建和加工墓葬,同时也为画像石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其次,在汉朝经济不断恢复发展的情形下,物产丰富,到汉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边境问题基本解决,社会较为安定,厚葬风气渐浓。最后,沂水及周边流域水利发达,冶铁、煮盐和纺织等手工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为汉画像石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临沂周边地区是儒家学说的发源地,具有较为悠久的文化传统,对于死亡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忠孝观念已经产生深远影响。①
  3.2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雕刻技法艺术特征
  雕刻技术可谓是画像石的基础,汉画像石将设色、绘画、雕刻和装饰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本身也是多种雕刻技法的综合应用。在临沂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其线条优美、形象生动,构建出简洁而又精致的画面,为丰富当时社会公众和丧葬习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为后世留下了臻美的艺术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分析出汉代人们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汉楚精神挖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装饰纹样应用的艺术特征
  汉画像石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造型的意象性和运动感两个方面。从造型方面来说,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和动物画像,又有人首人身、人首兽身、西王母、东王公等想象中的画像。②这些想象中的画像,摈弃了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将历史传说与主观想象结合在一起,以更加简练和夸张的手法将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虽然在形式上较为简单,但却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尤其是动物画像,特别是马的画像,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在运动感上具有丰富的表达。在两汉发展时期,马是封建统治者能够获取边境战争胜利的关键,以此为主题的汉画像石,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艺术再现。
  3.4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乐舞百戏艺术特征
  乐舞百戏在临沂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内容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并且在形式上复杂多样。乐舞画像石不仅分布在上层贵族墓中,在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墓中都有分布。山东地区原本就较为开放,临沂地区更是如此,在临沂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既有场面恢宏的表演,又有精炼的杂耍和小型舞蹈。这些画像石的出土不仅能够更好地对汉代舞蹈艺术发展进行研究,更能够展现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乐舞百戏画像石中,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汉代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也为现代艺术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5 临沂地区汉画像石留白艺术的应用
  留白艺术依然是现代绘画和图片设计所应用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汉画像石的多种创作中都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西王母画像石的布局。为了凸显西王母的仙人气质,通常是以“云气”来进行填白。王母端坐正中,在背后升起云气,头上栖或者飞着代表吉祥的仙鸟,这是最为常见的创作方式。通过留白的应用,能够更加凸显画像石中的主体人物或形象,给人们留下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以留白为代表的艺术形式的应用,不仅凸显了汉画像石的创作特征,在现代作品设计中依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4 结束语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基本的支撑作用。但是这种传承必然是以一定的物质内容为载体的。本文期望对临沂地区汉画像石出土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以此不仅能够从另一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元化的参考,为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开幕式6月18日上午在当天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上午10时,开幕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陕西省文物局指导下,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简称《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予以公布,日前陕西省政府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陕西在全国公布实施的省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形势,我国部分文化艺术机构迅速做出调整,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线上公共教育服务,这也为后疫情时代文化艺术机构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文章以杭州地
摘 要:北京联合大学文博馆收藏了一件战国青铜鍪,这件器物的器身表面存在裂隙、变形,残缺、表面锈蚀等病害,急需保护修复。保护修复前对青铜鍪进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硝酸银滴定,结果显示青铜鍪为Cu、Sn、Pb三元合金,器身锈蚀稳定且氯离子含量极低。保护修复中采用传统青铜器修复技法对青铜鍪进行修复,保护修复后需进行探伤拍摄,可观察到修复信息。青铜鍪保护修复后,提升了其展示效果。  关
摘 要:大同市博物馆于1973年10月在大同城西发掘了金代阎德源墓,阎德源墓是金代纺织考古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墓中出土的罗地丝绣云鹤纹氅衣是研究金代服饰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由于各种原因,氅衣本体出现各种病害,急需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修复。  关键词:金代服饰;保护修复;氅衣  0 前言  墓主人阎德源(1094—1189),字深甫,号青霞子,汴梁(今河南开封)人。该墓位于大同城西约1千米,大
摘 要:2019年7月,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合文庙经江苏省文物局批准,对其部分主体建筑实施维修工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以保护六合文庙戟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指导思想,保持其原有的形式、空间、结构、材料的真实性,对后期改动的但不影响结构安全且相对完整而协调的部分保持现状,对于个别残损或残缺的部分与构件,详细考证后进行复原,严格按工程方案规范施工。历时6个月完成对六合文庙戟门的修缮保护。
摘 要:在网络影响力大行其道的当下,忽略审美文化的多元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格局逼仄又狭隘。这份调查报告旨在探究大学生艺术鉴赏审美的现状以及对审美教育的缺憾提出建议,借此帮助社会更好地处理大学生艺术审美理论建构以及审美教育的普及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美学鉴赏;审美教育  1 研究背景  伴随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被大量信息淹没,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以至于过度地对社会灌输的审美标准生吞活
摘 要:为解决云冈石窟风化侵蚀的问题,提出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及修复措施研究。分析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原因:云冈石窟大气SO2污染现象严重,使空气中包含的Fe离子能够与SO2发生催化作用,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云冈石窟地理裂隙较多的特点,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侵蚀现象加重;云冈石窟的水患严重,形成凝结水,致使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修复措施,通过减少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涂刷化学保护剂来修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及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收藏的《倭寇图卷》出现了大量明代人物形象,其中包括身穿札甲的锦衣卫校尉、将校及将校亲兵.通过两幅图卷及相
摘 要:文物保護单位的保护区划是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文章阐述了保护区划的内涵和来源,分析了保护区划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增强保护区划合理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  1 保护区划内涵  保护区划一词出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通常包括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