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年高考复习重在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做到既能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又能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首先选择相关知识点的典型试题,做为点睛导入,让学生感受试题中的新情境、新材料,引导学生调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其次再进行相关知识的重点复习和整合复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考,主要考查了学生以下四项能力: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而时下相当多的高三文科生所欠缺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一是阅读能力差,无法正确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抓不住关键点;二是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和试题材料中的信息相联系;三是不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试题答案;四是没有清晰的历史时间和阶段特征概念。在实践中可以得知,高考中要求的四项能力正是相当多学生所欠缺的。所以只有在平时复习中训练提升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复习效果。
在常规的复习做法中,老师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很多学生到了高三把基础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老师们会觉得学生似乎什么都不会,在课堂上很自然地把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重新再讲一遍,没有任何的新意,也没有任何的取舍,还拼命赶进度,这样做很难激起学生的复习兴趣。在练习训练中则把整份的练习卷抛给学生,等学生做完后对对答案,再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更多的是学生要花时间去做,而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这样的授课和训练方法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就很难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以下我以教学中的例子谈谈自己的复习做法:
案例1:在复习《新航路的主要路线》时,我没有急着强调学生记忆时间、人物、地点等知识点。而是先展示一道相关试题:右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该图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14世纪 B.17世纪
C.16世纪 D.19世纪
这道题以图片的形式提供了新情境,要求学生能从图中判断,显示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的南部,还要求学生能联系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15、16世纪)以及相关的史实(环球航行)。通过试题分析,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新材料中获取信息,再如何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取得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才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复习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人物 时间 支持者 主要成果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案例2:复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我首先展示题目:(2011年全国卷文综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道题从谚语这个新情境中,要求学生获取1603年西班牙白银贬值,物价飞涨这一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价格革命”得出正确结论。在感受了新情境,体会了如何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后,我再要求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关系四个方面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最后再升华到对亚非拉地区和对世界的影响,从而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
案例3:在复习《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我先布置学生翻看教材解答以下这道题:
(2010年浙江文综,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
我抽样检查了学生的答案,总结概括了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失误,然后逐题点拨。首先是学生对时间与史实混淆不清,无法界定民国初期的时间范围;其次是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模糊不清,对各个历史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态势无法正确定位;第三是基本史实遗忘厉害,各个阶段史实乱套。点拨完试题,我向学生展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曲线图(见上图),要求学生按阶段、时间、态势三个方面把曲线图变成表格,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发展的曲折历程。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每个阶段呈现不同态势的具体原因,最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联系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总结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历史地位,从而对民族工业有全面的掌握。
以题点睛,点面结合,首先要求教师选题要准确到位,切中知识重点,题目的能力考查层次分明。其次知识归纳要脉络清晰,阶段特征强,体现知识联系。再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避免教师自己唱,学生当观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必需做到的:第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每一块要考查的知识了然于胸,对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要精确体会。第二,认真研读试题,特别是历年高考题和各地市的模拟题,使选择的题目题题精彩,既能联系到所学的知识,又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能力。第三,认真研读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缺漏和能力欠缺所在。
方法绝非千篇一律,教学中切忌墨守成规,但目标肯定是一致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收稿日期:2014-02-07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考,主要考查了学生以下四项能力: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而时下相当多的高三文科生所欠缺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一是阅读能力差,无法正确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抓不住关键点;二是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和试题材料中的信息相联系;三是不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试题答案;四是没有清晰的历史时间和阶段特征概念。在实践中可以得知,高考中要求的四项能力正是相当多学生所欠缺的。所以只有在平时复习中训练提升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复习效果。
在常规的复习做法中,老师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很多学生到了高三把基础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老师们会觉得学生似乎什么都不会,在课堂上很自然地把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重新再讲一遍,没有任何的新意,也没有任何的取舍,还拼命赶进度,这样做很难激起学生的复习兴趣。在练习训练中则把整份的练习卷抛给学生,等学生做完后对对答案,再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更多的是学生要花时间去做,而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这样的授课和训练方法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就很难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以下我以教学中的例子谈谈自己的复习做法:
案例1:在复习《新航路的主要路线》时,我没有急着强调学生记忆时间、人物、地点等知识点。而是先展示一道相关试题:右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该图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14世纪 B.17世纪
C.16世纪 D.19世纪
这道题以图片的形式提供了新情境,要求学生能从图中判断,显示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的南部,还要求学生能联系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15、16世纪)以及相关的史实(环球航行)。通过试题分析,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新材料中获取信息,再如何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取得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才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复习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人物 时间 支持者 主要成果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案例2:复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我首先展示题目:(2011年全国卷文综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道题从谚语这个新情境中,要求学生获取1603年西班牙白银贬值,物价飞涨这一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价格革命”得出正确结论。在感受了新情境,体会了如何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后,我再要求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关系四个方面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最后再升华到对亚非拉地区和对世界的影响,从而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
案例3:在复习《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我先布置学生翻看教材解答以下这道题:
(2010年浙江文综,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
我抽样检查了学生的答案,总结概括了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失误,然后逐题点拨。首先是学生对时间与史实混淆不清,无法界定民国初期的时间范围;其次是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模糊不清,对各个历史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态势无法正确定位;第三是基本史实遗忘厉害,各个阶段史实乱套。点拨完试题,我向学生展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曲线图(见上图),要求学生按阶段、时间、态势三个方面把曲线图变成表格,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发展的曲折历程。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每个阶段呈现不同态势的具体原因,最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联系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总结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历史地位,从而对民族工业有全面的掌握。
以题点睛,点面结合,首先要求教师选题要准确到位,切中知识重点,题目的能力考查层次分明。其次知识归纳要脉络清晰,阶段特征强,体现知识联系。再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避免教师自己唱,学生当观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必需做到的:第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每一块要考查的知识了然于胸,对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要精确体会。第二,认真研读试题,特别是历年高考题和各地市的模拟题,使选择的题目题题精彩,既能联系到所学的知识,又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能力。第三,认真研读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缺漏和能力欠缺所在。
方法绝非千篇一律,教学中切忌墨守成规,但目标肯定是一致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收稿日期: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