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屯堡乡中心小学的吴秀琴,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我将从这些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本课的特点,我采用如下的教法,学法与教法相适应,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我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本课的教学要求,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智慧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课件出示若干支中性的笔图片,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有得笔上有橡胶套,有的没有橡胶套)。笔杆上橡胶套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猜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环节:任务导学
任务一:什么是摩擦力?
任务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三:怎样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
第三环节:活动促学
体验中性笔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并进行对比观察。有两个体验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拿出两支中性笔,一支有橡胶套,另一只没有橡胶套,用两支笔分别试一试,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笔杆,从一端滑向另一端,经过反复比较体验,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有橡胶套的笔,手很难滑下来,感觉有一种阻碍滑动的力。没有橡胶套的笔,手滑得很快。
第二个活动是分别将两支笔按在桌面上向前推动,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有橡胶套的笔推动走得慢些,没有橡胶套的笔推得很轻松。
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摩擦力,从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测:从问题:“笔杆上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入手,先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
2.设计试验:究竟是什么原因增大了摩擦力?⑴让学生用手轻轻擦拭桌面和稍用力擦拭桌面,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2)用相同的力擦拭桌面和橡胶垫,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 3.根据学生的体验,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讨论,说说你的预测。(汇报交流: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是软的、不光滑、表面粗糙、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的基础是学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猜测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许多,老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一步步的进行推理,选择更大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合理的猜想——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压力的大小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实验验证:
(1)谈话:我们凭感觉作出了自己的假设,但在科学研究中凭感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通过亲自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你们愿意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吗?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进行交流汇报。确立实验操作方法。
第四环节:互动研学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探究,组织两个对比试验活动:
实验一: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将同一物体分别在桌面、毛巾、鼠标垫上匀速前进,比较拉力的大小,记录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提醒学生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在同样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不同重量的物体匀速前进,并做好记录。在探究实验的环节中,我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做出教学方法的改变。
2.学生根据试验,及时填写记录单,小组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在这个过程中,我只给予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让知识在实验中生成。
3.学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之后,再回到本课课题,笔杆上的橡胶套作用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笔杆上橡胶套表面粗糙,能防滑,能增大摩擦力,这样我们写字时手能紧握,不易滑落。)
学生已经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测,老师只需要把学生的认知规范化。
第五环节:学以致用
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
2.课件演示:溜冰鞋、自行车把手上的花纹、机器加润滑油、滑雪板等,观察生活中哪些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说说其依据。学生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回归生活”的科学课程理念。
第六環节:学力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关于摩擦力,你已经知道些什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有哪些因素?
想知道如何减小物体在空气或水中运动时的阻力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设计试验继续进行研究。
本课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结束,但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用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更高的探索热情,继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前学生能根据试验要求设计实验,实验时,学生参与度高,操作过程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完成后能用自己的话总结规律。
我是屯堡乡中心小学的吴秀琴,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我将从这些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本课的特点,我采用如下的教法,学法与教法相适应,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我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本课的教学要求,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智慧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课件出示若干支中性的笔图片,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有得笔上有橡胶套,有的没有橡胶套)。笔杆上橡胶套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猜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环节:任务导学
任务一:什么是摩擦力?
任务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三:怎样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
第三环节:活动促学
体验中性笔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并进行对比观察。有两个体验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拿出两支中性笔,一支有橡胶套,另一只没有橡胶套,用两支笔分别试一试,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笔杆,从一端滑向另一端,经过反复比较体验,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有橡胶套的笔,手很难滑下来,感觉有一种阻碍滑动的力。没有橡胶套的笔,手滑得很快。
第二个活动是分别将两支笔按在桌面上向前推动,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有橡胶套的笔推动走得慢些,没有橡胶套的笔推得很轻松。
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摩擦力,从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测:从问题:“笔杆上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入手,先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
2.设计试验:究竟是什么原因增大了摩擦力?⑴让学生用手轻轻擦拭桌面和稍用力擦拭桌面,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2)用相同的力擦拭桌面和橡胶垫,对比感受,有什么不同? 3.根据学生的体验,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讨论,说说你的预测。(汇报交流: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是软的、不光滑、表面粗糙、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的基础是学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猜测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许多,老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一步步的进行推理,选择更大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合理的猜想——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压力的大小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实验验证:
(1)谈话:我们凭感觉作出了自己的假设,但在科学研究中凭感觉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通过亲自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你们愿意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吗?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进行交流汇报。确立实验操作方法。
第四环节:互动研学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探究,组织两个对比试验活动:
实验一: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将同一物体分别在桌面、毛巾、鼠标垫上匀速前进,比较拉力的大小,记录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提醒学生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在同样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不同重量的物体匀速前进,并做好记录。在探究实验的环节中,我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做出教学方法的改变。
2.学生根据试验,及时填写记录单,小组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在这个过程中,我只给予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让知识在实验中生成。
3.学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之后,再回到本课课题,笔杆上的橡胶套作用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笔杆上橡胶套表面粗糙,能防滑,能增大摩擦力,这样我们写字时手能紧握,不易滑落。)
学生已经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测,老师只需要把学生的认知规范化。
第五环节:学以致用
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
2.课件演示:溜冰鞋、自行车把手上的花纹、机器加润滑油、滑雪板等,观察生活中哪些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说说其依据。学生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回归生活”的科学课程理念。
第六環节:学力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关于摩擦力,你已经知道些什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有哪些因素?
想知道如何减小物体在空气或水中运动时的阻力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设计试验继续进行研究。
本课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结束,但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用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更高的探索热情,继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前学生能根据试验要求设计实验,实验时,学生参与度高,操作过程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完成后能用自己的话总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