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口才与演讲 考核 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9-01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作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言语交际基本知识和进行演讲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的能力和当众演讲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将口才与演讲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使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课程。这门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且要面对快速变化世界中思维最活跃的一群当代大学生。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理论课考试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期末理论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从题目类型和出题数量来看,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相关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且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太大,有的学校《口才与演讲》期末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就是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实际上,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手段,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要想改变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创新点
1.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
针对《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参与性强这一特点,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学过程、环节的课堂反馈应当成为该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的20%的平时成绩+80%的期末理论课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突出《口才与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可以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50%(其中作业占10%,平时训练占40%),期末成绩50%。具体来说,就是加大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环节的考核。平时训练考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命题演讲等模块设置下的综合表现,旨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学生对每一细分模块的随堂演练和模仿将成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将较之前评定标准提高,拟定为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的口试以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与笔试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
2.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
一般情况下,《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卷面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且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很难全面提升学生对交际语言知识和演讲知识的独自运用能力。在新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也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要求,活学活用,活练活考。口试由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
《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以评定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新的考核方法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当场赞美他人,对特定话题讨论、命题演讲等,通过灵活变通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摒弃死记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期末卷面考试中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40% 。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10% 。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1.笔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
2)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3)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4)题目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等
2.口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
2)考核方式:老师提前给出演讲主题,学生自拟题目,脱稿演讲3-5分钟。
3)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着装整齐,大方得体;姿态自然,动作适度。
演讲内容: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
语言艺术: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
四、《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改革意义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有赖于不懈的勤说苦练,也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作为一门正式开设的课程,《口才与演讲》既要求学生掌握训练口才的途径与方法,还必须具备培育口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重心从期末转向平时,从笔试转向口试,既保证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了实践技能的操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实践证明,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将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
伍丹: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口才与演讲 考核 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9-01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作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言语交际基本知识和进行演讲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的能力和当众演讲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将口才与演讲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使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课程。这门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且要面对快速变化世界中思维最活跃的一群当代大学生。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理论课考试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期末理论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从题目类型和出题数量来看,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相关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且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太大,有的学校《口才与演讲》期末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就是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实际上,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手段,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要想改变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创新点
1.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
针对《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参与性强这一特点,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学过程、环节的课堂反馈应当成为该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的20%的平时成绩+80%的期末理论课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突出《口才与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可以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50%(其中作业占10%,平时训练占40%),期末成绩50%。具体来说,就是加大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环节的考核。平时训练考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命题演讲等模块设置下的综合表现,旨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学生对每一细分模块的随堂演练和模仿将成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将较之前评定标准提高,拟定为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的口试以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与笔试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
2.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
一般情况下,《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卷面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且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很难全面提升学生对交际语言知识和演讲知识的独自运用能力。在新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也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要求,活学活用,活练活考。口试由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
《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以评定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新的考核方法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当场赞美他人,对特定话题讨论、命题演讲等,通过灵活变通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摒弃死记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期末卷面考试中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40% 。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10% 。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1.笔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
2)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3)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4)题目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等
2.口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
2)考核方式:老师提前给出演讲主题,学生自拟题目,脱稿演讲3-5分钟。
3)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着装整齐,大方得体;姿态自然,动作适度。
演讲内容: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
语言艺术: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
四、《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改革意义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有赖于不懈的勤说苦练,也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作为一门正式开设的课程,《口才与演讲》既要求学生掌握训练口才的途径与方法,还必须具备培育口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重心从期末转向平时,从笔试转向口试,既保证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了实践技能的操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实践证明,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将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
伍丹: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