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主要特色
  目前,学界对“双师型”教师还未形成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从内涵上讲,是指职业院校中那些既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同时具有技师、工程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及以上职业技术资格的教师;从外延上讲,既包括职业院校的专、兼职教师,又包括学校聘任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从智能结构上讲,“双师型”教师以文武双全为表征、以理论技能兼备为特色,既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又具有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从作用发挥上讲,他们既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又是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续航动力的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代表了职业教育新常态下,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集约化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从实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因此,作为“技术工人摇篮”的中职学校,与承担普通教育的高中相比,无论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是在课程体系、师资配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反映在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上,客观要求中职学校的师资建设,应针对顺利实现学生就业这一职业教育目标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突出“双师型”教师建设特色。因此,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除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较高的理论水平、教法娴熟、胜任本职、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等教师的共性特征外,还应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专业知识渊博、职业技能高超
  从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来看,“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校内某一专业的带头人。要么在本专业享有较高声誉,要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某一专业的特殊技能。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职学校只有有效保证其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文化知识、专业化的核心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而学生上述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养成,“双师型”教师既担负着神圣的责任,又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因此,专业知识渊博、职业技能高超,不但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首要特色,也是今后中职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2.专业视野宽阔、实践经验丰富
  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上看,无论是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还是从智能结构、作用发挥上讲,客观上都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就是说,既要具有某个专业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系统扎实的技术技能,又要掌握现代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实习实训教学方法,还要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理论技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因此,广大“双师型”教师亟待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工作阅历,并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加快专业发展,以期逐步形成文武兼备、质量优良、梯队结构、布局合理、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师德师风高尚、崇尚创新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广大教师要继续发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现代企业用工标准,企业急需思想素质好、技能水平高、上岗顶岗快、适应能力强的技能人才。这在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精准把握好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目标定位,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加强技能教学。而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双师型”教师担负着重要职责。“双师型”教师的师德师风、匠心品格、创新精神、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综合素质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模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甚至影响着学生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对我国不同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深入调研和比对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国家示范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实践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界定、培养目标、师资质量、培养条件、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新常态的需要。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不清,认定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有的地区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讲师、技师资格;有的要求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达到讲师资格,而专业技能达到高级工即可;甚至有的地区和学校,仅要求教师理论上达到助理讲师资格,在技能上,只要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致使认定标准过于粗放、范围太过笼统、外延过于宽泛。同时,“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不明确,缺乏统一性、权威性的严格认定标准,导致认定操作不规范、含金量过低。致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无论在数量与规模、质量与效果之间,还是现有师资队伍与开设专业教学能力匹配性之间,均存在较大矛盾。
  2.專任“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结构、知识、技能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学需要,开放性的教师补充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补充机制不畅、竞争能力较弱、专业技能滞后等共性问题突出。企业的兼职教师因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问题,缺乏有效的进入保障机制,致使企业能工巧匠因体制障碍无法来校从教。校内“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企业和社会教师资源的缺位,致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匹配能力等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技工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目前技工学校的教研工作管理普遍缺位,教师形成了“教学是主业,教研是副业” 的错误观念。本文分析了当前的教研工作形势,阐述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教研工作的新举措。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研工作 新举措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带来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规模化、快速化培养高质量的后备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对技工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
摘 要: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德育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德育课本身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运用案例教學法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 实施程序 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并加以比较、评估和选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职业中专图书馆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够在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起到"无声园丁"的作用;能够在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接受更为开
以未来各潜在震源区发生各震级挡地震的概率作为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函数为依据。我们应用贝叶斯方法得到各震级挡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 ,并以渤海地区为例 ,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