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地质复杂,气候多样,人口众多,工程地质活动频繁,岩土工程灾害事故发生频繁,且种类繁多,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膨胀土,等等。据初步的调查估计,我国每年因岩土工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元。目前,国内岩土工程界还没有一个防灾的前期預测咨询系统,各级政府部门,消防部门、医疗部门、城市规划等部门决策依据只是建立在专家的经验基础之上。基于此,本文对岩土工程灾害分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 灾害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灾害是由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因素(地震、降雨、火山爆发等)或人类工程地质活动(山体开凿、建筑大坝、基坑开挖等)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损毁的自然、社会现象或过程。当今世界,各种岩土工程灾害已经成为危及人们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基础设施以世人瞩目的速度兴建,岩土工程灾害对土木工程基础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甚至一些小型的土木工程施工,都可能诱发边坡失稳、地表塌陷、地基失效等工程灾变。
一、灾害的主要类型
1、水土流失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植物覆盖,地质面貌,天气状态,岩石种类,以及人为建筑活动等等,其中岩石的质量是最内涵的因素,植被的覆盖使得岩石与天气条件之间多了一层屏障,使得降水对土壤和石头的冲刷力度得到缓解,而地形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条件,地形的倾斜,陡峭,和缓,平坦等因素都是影响水流速度的重要方面,水向下的速度越快,带走的固体泥土和岩石等就越多,冲击力度越大,灾害程度也愈大。所以流失能力也体现在降雨的程度,通常降雨越急速,越强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人的建筑工作也是当中重要的一项,经过研究可以得出,乱采乱伐,过度索取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建筑,都会促进水土的流失。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两类。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主要和地质结构、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岩性与厚度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断裂带与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岩石的破碎,岩溶的发育。岩溶越是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越好。从而使得水量丰富,有利于地面塌陷的发生。在第四系沉积物含砂量较高或者第四系厚度薄时,进行抽、放、排水时,更加利于地面塌陷的发育。对于后者来说,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矿从而形成地下空洞或者人防工程质量不过关引起。
滑坡
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原因,但人们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对这类事故有充分的防备,那么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社会破坏会少得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 “我们人类必须由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对于岩土丁程灾害研究,我们有必要采用“问题发现型”方法,其实质是从岩土工程系统内部出发,研究造成岩土灾害事故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查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发生途径,把灾害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主要表现在:(1)在活动陛断裂带内较发育;(2)许多滑坡的滑动方向与构造面倾向基本一致,表明岩层或断层面向边坡内部倾斜,边坡稳定性好,反之则稳定性差;尤其是当边坡角大于岩层、断层倾角并有软弱夹层或岩层裂隙发育时,稳定性更差;(3)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滑坡较发育。
4、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岩土工程灾害。它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有开阔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和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的降雨,三者缺一不可。在开阔陡峻地区,如果岩石易风化并堆积了较厚的残坡积层或人工堆积了较厚的松散物质,在暴雨之后,往往形成泥石流。
5、崩塌
崩塌灾害的产生和地质地貌,降水以及人的工作息息相关。首先,体现在地质构造方面的变化体现在:第一,处于地质断层,地块活跃的地段;第二,构造倾向以及崩塌方向之间存在一致性;第三,较为新型的活动区域,根据当地地质组成材料,以及倾斜程度等都有关。
二、岩土工程灾害的发育规律、预报与防治
1、灾害发育规律
(1)地域性规律。地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反映为岩土工程灾害类型的差异。
(2)相关性规律。主要指气候相关性,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和水土流失都与降水密切相关;而岩土工程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都和地貌特征、岩土类型密切相关。
(3)诱发性规律。人的活动不合理不科学,乱施工是导致岩土负担加重,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
(4)多发性和群发性规律。外生岩土工程灾害一般较分散,多发而不集中造成特大灾害,会被忽略,另外,因为工程灾害各个种类,各个程度之间会互相影响,一旦一种灾害产生很可能诱发其他灾害,进而带来大面积的灾害连发,扩大灾害影响面积。
(5)岩土工程灾害需要一个时间的累积,渐渐趋向恶化并表现出恶化的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因为某一突发的导火线因素突然引起,造成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严重降水,例如山洪,地震等。
2、灾害预报
需要指出的是,从国内外的整个研究来看,现今有关滑坡预测预报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1)对长期以来边坡研究积累的大理现场资料和实战经验缺乏系统研究,真正操作性强、能普遍推广应用的预测预报系统没有建立;(2)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区的滑坡预测,难以做到时空预测预报相结合,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3)对研究人员来说,滑坡体相关力学参数还是一灰色问题,难以结合大量的相关信息进行滑坡实体综合预报,因此,预报的准确性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难有保障;(4)滑坡的应用预测应是强调定性、定量综合集成的智能学预测方法,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5)滑坡的监测预报技术手段仍然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与改善。纵观国内外有关滑坡预报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一段时期,现代数理科学一些新理论在滑坡预报研究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深化;以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计算智能科学理论在滑坡预报研究中的必将做出更多创新陛贡献;智能集成预报与“3S”监测预报技术手段,将是今后预报应用研究发展的两个最有力的武器。
2、防治对策
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提升对岩土工程认识的科学性合理性,积极开展评测调查以及提升预警能力,对人和地质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和种类做研究。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科学合理,提升融合度,将地质工程和生态环保的理念相结合,促进和谐有效的环境的生成。加大知识普及的力度,促进宣传力度,使得生态理念和地质知识能够被更多人所认知和接受,并促进灾害的救治和预防工作,齐心协力防治岩土工程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
(1)扩大植树面积,提升植物覆盖范围和强度,促进植树工作开展,这是涵固水土,杜绝水土流失最重要最有效的方面之一。
(2)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齐头并进,落实开发者治理的原则。
(3)省、地、县(市)、乡要对土地的农业区域开发做出规则,对农业地段应保持合理科学的开发计划,对于荒地的开展必须结合有效的环保,固水措施作为前提。
(4)采矿,修路,种植等工作要挑选稳定的地形和地质,保证作业的安全稳定以及环境的扰动降低。
(5)做好监测工作,能够提前预测,并进行分析,治疗。
总结
由于人们认识方面和社会历史方面的局限,有很多岩土工程患有不同程度的病害。人们常将此类工程称为“病害工程”、“患病严重者”,进而称之为“病险工程”。又因对之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对其科学地治理, 这些病害工程不但不能正常运转, 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隐伏着灾害,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岩土工程的灾害,并落实防治措施,进而减少岩土工程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媛,孟晖,董颖等。中国岩土工程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基于全国县市岩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M].中国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
[2]杨媛媛,黄宏伟。四川省滑坡灾害记录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S2):5 366—5 370.
[3]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3—7.
[4]文海家,张永兴,柳源。滑坡预报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1):l一4.
[5]卢螽栖。滑坡预测的基本内容及途径探索[M].滑坡文集(第四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13—21.
[6]王国强,徐威,吴道祥,等。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岩土工程灾害[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164—169.
【关键词】岩土工程 灾害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灾害是由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因素(地震、降雨、火山爆发等)或人类工程地质活动(山体开凿、建筑大坝、基坑开挖等)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损毁的自然、社会现象或过程。当今世界,各种岩土工程灾害已经成为危及人们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基础设施以世人瞩目的速度兴建,岩土工程灾害对土木工程基础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甚至一些小型的土木工程施工,都可能诱发边坡失稳、地表塌陷、地基失效等工程灾变。
一、灾害的主要类型
1、水土流失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植物覆盖,地质面貌,天气状态,岩石种类,以及人为建筑活动等等,其中岩石的质量是最内涵的因素,植被的覆盖使得岩石与天气条件之间多了一层屏障,使得降水对土壤和石头的冲刷力度得到缓解,而地形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条件,地形的倾斜,陡峭,和缓,平坦等因素都是影响水流速度的重要方面,水向下的速度越快,带走的固体泥土和岩石等就越多,冲击力度越大,灾害程度也愈大。所以流失能力也体现在降雨的程度,通常降雨越急速,越强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人的建筑工作也是当中重要的一项,经过研究可以得出,乱采乱伐,过度索取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建筑,都会促进水土的流失。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两类。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主要和地质结构、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岩性与厚度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断裂带与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岩石的破碎,岩溶的发育。岩溶越是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越好。从而使得水量丰富,有利于地面塌陷的发生。在第四系沉积物含砂量较高或者第四系厚度薄时,进行抽、放、排水时,更加利于地面塌陷的发育。对于后者来说,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矿从而形成地下空洞或者人防工程质量不过关引起。
滑坡
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原因,但人们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对这类事故有充分的防备,那么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社会破坏会少得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 “我们人类必须由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对于岩土丁程灾害研究,我们有必要采用“问题发现型”方法,其实质是从岩土工程系统内部出发,研究造成岩土灾害事故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查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发生途径,把灾害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主要表现在:(1)在活动陛断裂带内较发育;(2)许多滑坡的滑动方向与构造面倾向基本一致,表明岩层或断层面向边坡内部倾斜,边坡稳定性好,反之则稳定性差;尤其是当边坡角大于岩层、断层倾角并有软弱夹层或岩层裂隙发育时,稳定性更差;(3)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滑坡较发育。
4、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岩土工程灾害。它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有开阔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和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的降雨,三者缺一不可。在开阔陡峻地区,如果岩石易风化并堆积了较厚的残坡积层或人工堆积了较厚的松散物质,在暴雨之后,往往形成泥石流。
5、崩塌
崩塌灾害的产生和地质地貌,降水以及人的工作息息相关。首先,体现在地质构造方面的变化体现在:第一,处于地质断层,地块活跃的地段;第二,构造倾向以及崩塌方向之间存在一致性;第三,较为新型的活动区域,根据当地地质组成材料,以及倾斜程度等都有关。
二、岩土工程灾害的发育规律、预报与防治
1、灾害发育规律
(1)地域性规律。地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反映为岩土工程灾害类型的差异。
(2)相关性规律。主要指气候相关性,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和水土流失都与降水密切相关;而岩土工程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都和地貌特征、岩土类型密切相关。
(3)诱发性规律。人的活动不合理不科学,乱施工是导致岩土负担加重,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
(4)多发性和群发性规律。外生岩土工程灾害一般较分散,多发而不集中造成特大灾害,会被忽略,另外,因为工程灾害各个种类,各个程度之间会互相影响,一旦一种灾害产生很可能诱发其他灾害,进而带来大面积的灾害连发,扩大灾害影响面积。
(5)岩土工程灾害需要一个时间的累积,渐渐趋向恶化并表现出恶化的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因为某一突发的导火线因素突然引起,造成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严重降水,例如山洪,地震等。
2、灾害预报
需要指出的是,从国内外的整个研究来看,现今有关滑坡预测预报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1)对长期以来边坡研究积累的大理现场资料和实战经验缺乏系统研究,真正操作性强、能普遍推广应用的预测预报系统没有建立;(2)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区的滑坡预测,难以做到时空预测预报相结合,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3)对研究人员来说,滑坡体相关力学参数还是一灰色问题,难以结合大量的相关信息进行滑坡实体综合预报,因此,预报的准确性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难有保障;(4)滑坡的应用预测应是强调定性、定量综合集成的智能学预测方法,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5)滑坡的监测预报技术手段仍然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与改善。纵观国内外有关滑坡预报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一段时期,现代数理科学一些新理论在滑坡预报研究的综合应用进一步深化;以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计算智能科学理论在滑坡预报研究中的必将做出更多创新陛贡献;智能集成预报与“3S”监测预报技术手段,将是今后预报应用研究发展的两个最有力的武器。
2、防治对策
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提升对岩土工程认识的科学性合理性,积极开展评测调查以及提升预警能力,对人和地质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和种类做研究。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科学合理,提升融合度,将地质工程和生态环保的理念相结合,促进和谐有效的环境的生成。加大知识普及的力度,促进宣传力度,使得生态理念和地质知识能够被更多人所认知和接受,并促进灾害的救治和预防工作,齐心协力防治岩土工程灾害带来的不良后果。
(1)扩大植树面积,提升植物覆盖范围和强度,促进植树工作开展,这是涵固水土,杜绝水土流失最重要最有效的方面之一。
(2)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齐头并进,落实开发者治理的原则。
(3)省、地、县(市)、乡要对土地的农业区域开发做出规则,对农业地段应保持合理科学的开发计划,对于荒地的开展必须结合有效的环保,固水措施作为前提。
(4)采矿,修路,种植等工作要挑选稳定的地形和地质,保证作业的安全稳定以及环境的扰动降低。
(5)做好监测工作,能够提前预测,并进行分析,治疗。
总结
由于人们认识方面和社会历史方面的局限,有很多岩土工程患有不同程度的病害。人们常将此类工程称为“病害工程”、“患病严重者”,进而称之为“病险工程”。又因对之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对其科学地治理, 这些病害工程不但不能正常运转, 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隐伏着灾害,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岩土工程的灾害,并落实防治措施,进而减少岩土工程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媛,孟晖,董颖等。中国岩土工程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基于全国县市岩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M].中国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
[2]杨媛媛,黄宏伟。四川省滑坡灾害记录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S2):5 366—5 370.
[3]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3—7.
[4]文海家,张永兴,柳源。滑坡预报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1):l一4.
[5]卢螽栖。滑坡预测的基本内容及途径探索[M].滑坡文集(第四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13—21.
[6]王国强,徐威,吴道祥,等。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岩土工程灾害[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