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必须要承担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的责任,当前我国推行的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也对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而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呢?本文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试从在和平年代如何认识战争的角度来探索初中历史学科育人的价值,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
通过史料加深印象
历史教学中,丰富形象的歷史史料总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而这种情景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更容易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到人性的自我反省。涉及到战争史时,历史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反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个对社会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因素,战争既可以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消毒剂、助推器,又可以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破坏和遏制作用,所以战争史是历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剖析,从而让学生正视暴力和战争的残酷,进而让学生树立起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视生命、维护和平的观念,这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这一课时,笔者选取了大量的国外素材,让学生用当事人的眼光来审视欧洲参与的这一战争,如英国学者安德里森的著作《影像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BBC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等,这些内容有机地穿插于教学过程中,配合翔实的资料讲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站在欧洲战场,时而紧张,时而悲伤。当一幕幕战争的惨烈跃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也在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让学生知道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摧毁与重建,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的损失,进而认识到无论哪种战争,就战争本身而言都是人类的不幸。
选择不同的战争史料,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甚至是不同的结论。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战争史料的价值和真伪,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战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当事人记录者的立场考察历史信息的背景,辨别真伪,更要培养学生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宏观的对待历史问题,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可信的历史,纠正以往对历史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了解。还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领悟历史。培养学生从相关资料的解读中进入历史情境,学会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事件并去重建古人的行为动机与意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的“史料”中了解真正的客观的“战争”。
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学生感受
在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价值被首先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现代教育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而历史本身就是育人价值系统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人文性方面理应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中还可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收到烘托的教育效果。将战场上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讨论环节:“我们应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他的个人冒险行为能不能解决民族冲突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知道使用暴力的手段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矛盾激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强烈的爱国之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是不应该受到推崇的,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又如: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指导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大国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制作成时间表,比较内容及分析其对战争进程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理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对战争的作用及影响。
在实践中增强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需要长期学习的,不可能用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好学生的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把握好每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入时,创设各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也变得至关重要。
例如:在课堂中,笔者设置了一些符合当时战争背景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历史的发展。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学生们可以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后方的补给官,军营里的司令官,甚至当时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设想自己能为祖国贡献什么,自己会为战争带来什么?如一战法国前期被动的局面和法国军装的关联,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情境,由学生自行探究其意义和影响。在课后,适当布置访问或拓展的任务,由学生结成小队去了解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英雄事迹、豪言壮语等。
初中历史教学育人价值的渗透,应该从历史事实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最好的教育无非利用“活教材”。如果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并现场介绍将士英勇抗战、勇赴国难的事迹,对学生心灵的触动会更大。历史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发展的目标,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提升学生的技巧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通过史料加深印象
历史教学中,丰富形象的歷史史料总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而这种情景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更容易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到人性的自我反省。涉及到战争史时,历史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反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个对社会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因素,战争既可以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消毒剂、助推器,又可以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破坏和遏制作用,所以战争史是历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剖析,从而让学生正视暴力和战争的残酷,进而让学生树立起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视生命、维护和平的观念,这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这一课时,笔者选取了大量的国外素材,让学生用当事人的眼光来审视欧洲参与的这一战争,如英国学者安德里森的著作《影像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BBC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等,这些内容有机地穿插于教学过程中,配合翔实的资料讲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站在欧洲战场,时而紧张,时而悲伤。当一幕幕战争的惨烈跃入他们眼帘的时候,也在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让学生知道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摧毁与重建,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的损失,进而认识到无论哪种战争,就战争本身而言都是人类的不幸。
选择不同的战争史料,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甚至是不同的结论。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战争史料的价值和真伪,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战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当事人记录者的立场考察历史信息的背景,辨别真伪,更要培养学生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宏观的对待历史问题,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可信的历史,纠正以往对历史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了解。还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领悟历史。培养学生从相关资料的解读中进入历史情境,学会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事件并去重建古人的行为动机与意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的“史料”中了解真正的客观的“战争”。
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学生感受
在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价值被首先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现代教育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而历史本身就是育人价值系统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人文性方面理应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中还可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收到烘托的教育效果。将战场上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讨论环节:“我们应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他的个人冒险行为能不能解决民族冲突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知道使用暴力的手段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矛盾激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强烈的爱国之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是不应该受到推崇的,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又如: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指导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大国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制作成时间表,比较内容及分析其对战争进程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理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对战争的作用及影响。
在实践中增强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需要长期学习的,不可能用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好学生的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把握好每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入时,创设各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也变得至关重要。
例如:在课堂中,笔者设置了一些符合当时战争背景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历史的发展。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学生们可以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后方的补给官,军营里的司令官,甚至当时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设想自己能为祖国贡献什么,自己会为战争带来什么?如一战法国前期被动的局面和法国军装的关联,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情境,由学生自行探究其意义和影响。在课后,适当布置访问或拓展的任务,由学生结成小队去了解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英雄事迹、豪言壮语等。
初中历史教学育人价值的渗透,应该从历史事实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最好的教育无非利用“活教材”。如果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并现场介绍将士英勇抗战、勇赴国难的事迹,对学生心灵的触动会更大。历史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发展的目标,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提升学生的技巧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