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老年人群和高个成年人中心型肥胖的腰围界值点验证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ove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和高个成年人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45岁人群和身高在全人群第85百分位数(P85)以上成年人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同界值点与体重指数(BMI:kg/m2)≥24的诊断一致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调查对象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并以ROC曲线最短距离确定上述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腰围男性均值为80.8 cm,女性均值为79.4 cm;高个男性腰围均值为84.1 cm,女性为77.9 cm.中老年人腰围以男性85 cm、女性80 cm作为界值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预测糖尿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85 cm~组、90 cm~组和95 cm~组的中老年男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2.1(95%CI:1.6~2.8)、3.0(95%CI:2.3~4.0)和4.5(95%CI:3.4~5.8)]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1.6(95%CI:1.2~2.2)、2.6(95%CI:1.9~3.5)和3.5(95%CI:2.6~4.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加.与腰围<80 cm组相比,80 cm~组、85 cm~组和90 cm~组中老年女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1.9(95% CI:1.4-2.6)、3.2(95%CI:2.4~4.3)和4.8(95%CI:3.7~6.1)]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2.5(95%CI:1.8~3.4)、3.2(95%CI:2.4~4.4)和4.2(95%CI:3.2~5.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高个成年人腰围以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界值点,预测糖尿病患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95cm~组高个男性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3.6(95%CI:2.1~6.4)和5.5(95%CI:3.0~10.1)].与腰围<80cm组相比,85 cm~、90 cm~组高个女性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5.0(95%CI:2.7~9.4)和8.0(95%CI:4.6~14.1)],90 cm~组患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OR=3.7(95%CI:2.0~6.9).结论 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是中老年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对于高个成年人,此腰围界值点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有预测价值;人群中心型肥胖预防指标建议使用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作为腰围界值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诊断标准的预测效果.方法于2008年对北京市两组中老年社区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纳入分析者共1266人(男性598人,女性668人),年龄45~69岁.分别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组报告Ⅲ修订版(ATPⅢ修订版)和2007年公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标准诊断MS.结果IDF、ATPⅢ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门诊呼吸道症候群信息的来源与构成,描述不同呼吸道症候群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探讨呼吸道症候群数据应用于呼吸道疾病暴发、流行预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广州市某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HIS)资料,对门诊病例信息进行症候群分类;比较不同呼吸道症候群数据的时间分布,选择与流感样病例(ILI)有相似趋势的数据,通过交叉相关分析探讨其应用于呼吸道疾病预警监测的意义.结果 门诊主要呼吸道
目的 分析“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细菌性痢疾(菌痢)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提出完善国家菌痢监测方案的建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与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比较,分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家菌痢监测点婴儿菌痢病例的检出率为1%,低于其他各年龄组检出率;以3~9岁儿童的阳性分离率最高。依据菌痢监测病例定义进行的临床诊断,菌痢漏诊率为23.38
期刊
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碘的摄入量增加可导致碘过量,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形态和功能改变,从而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玉环县为海岛县,饮食以海产品为主,碘含量相对丰富.为此本研究对海岛地区居民中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碘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2007-2008年检测到的G9型A组人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和VP4的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经过轮状病毒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为G9型轮状病毒的12份儿童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应用针对VP7全长基因的特异引物对进行RT-PCR扩增,对所获得的VP7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G9型原型病毒株和近期流行株的VP7基因进行序列和种系进化分析;经巢式PCR对G9型
为比较不同整群抽样设计方法 的抽样误差及设计效应,评价不等概率抽样在死因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以陕西省107个县(市、区)作为抽样框架,采用等概率整群抽样和不等概率整群抽样等设计方案抽取样本,用复杂抽样方法 计算不同方案样本的抽样误差和设计效应.不同的抽样方案得到不同的抽样误差估计,分层整群抽样的标准误小于完全随机整群抽样;不等概率抽样(πPS抽样)的设计效率虽略逊于等概率的完全随机整群抽样,但扩大了
目的 调查青海省6个州和海东地区3个县4~18岁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共计对288 066名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定三级筛选方法.分析不同海拔、不同民族CHD患病率及病种分布,探讨性别间及各年龄段间CHD变化及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 查出CHD 1633例,总患病率为5.66‰.不同海拔(2000m~、3000m~、4000m~)患病率分别为4.8
为了解入伍新兵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评价以往预防接种效果,随机抽取4年入伍的360名新兵血清标本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转移酶P1基因(GSTP1)多态性与不同类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关系,及GSTP1基因多态性与外源性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为确定不同类型IM发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收集病例381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GS(+)]143例,肠上皮化生组(IM)238例.利用ELISA检测H.pylon-IgG抗体;利用HI
目的 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重组F1抗原(rF1),并以其构建检测鼠疫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方法 将去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caf1基因片段与载体质粒pET32a(+)通过BamHI和Not I双酶切位点进行连接,将重组质粒[caf1-pET32a(+)]转化入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以纯化rF1及天然F1抗原制备双检测鼠疫抗体胶体金标试纸条,并对浙江省528份人血清标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