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为同学们创造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同学们不再局限于薄薄的课本、小小的课堂,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同学们的语文能力。
一、利用现代化媒体,拓展学习资源
如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我们将这些从媒体中获取的信息适时、适度地用到课堂上来,就一定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水乡歌》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儿童诗,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水乡”是什么样的。为了让同学们认识“水乡”,我找来了“江南水乡”的一段录像,精心剪辑后播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观看后,不但知道了什么样的地方叫“水乡”,还初步了解了江南水乡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现代社会,互联网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同学们正确利用网络,使互联网成为大家的帮手。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两篇主题课文《啄木鸟》和《大熊猫》都非常有意思,同学们很爱学。大家在学习完课文后,不满足于课本所传达的内容,急需了解更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我就上网查找了几个比较适合同学们浏览、图文并茂的介绍动物知识的网站,推荐给大家,并且带大家来到计算机房上网。同学们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动物,加深对动物的了解,萌发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在浏览网络的同时,同学们还认识了“网站”“搜索”等生字,明白了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语文。
语文的学习决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许多学习软件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比如,《火星娃学汉字》这个软件寓教于乐,把汉字的历史、演变及一些记字方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激发了大家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创设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平台,给同学们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大家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校图书馆有大量藏书,教师专门为同学们开设了“小学阅览室”。我经常利用阅读课和兴趣班的时间带领同学们来到这里,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同学们在阅读中巩固了自己学过的知识,成就感油然而生。
到了春天,我们的校园更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学习第二册第三单元《春天》时,我们一起来到校园中寻找春天。回到教室,同学们尽情地讲述各自的收获:“柳树长出嫩芽了!”“小草变绿了!” “草地上的野花开了!”“图书馆门前的玉兰花开了!”“果园里的苹果树、海棠树都长出新叶子了!”“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感谢春姑娘呢!”“春姐姐在用她的手和我们打招呼呢!”……多么生动的表达呀,如果不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是绝不会有这样的发现、这样的感受的。只要教师给同学们创造了这样的实践机会,就一定会调动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个个惊喜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三、开放学习空间,挖掘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留心挖掘,从生活中我们能获得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
同学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大家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学校,都是大家识字的好环境。在学校里,我为每个同学做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贴在课桌上,还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打印出来,做成叶子形状,贴在展览栏中的“姓名树”上,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尽快熟悉其他同学。在家里,爸爸妈妈阅读的报纸、杂志的封面题目,买回来的商品的商标,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电视广告都能激起同学们识字的欲望。在街上,广告匾牌、标语满街都是,车站的站牌,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商标对时时、处处留心想认识新生字的同学来说,都是识字的巨大空间。可能刚开始同学们对那些字记得不牢,见的次数多了,那些字在脑海里出现的频率增加了,不会读的字也就记住了。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拓展同学们的活动领域,让大家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使大家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同学们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现代化媒体,拓展学习资源
如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我们将这些从媒体中获取的信息适时、适度地用到课堂上来,就一定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水乡歌》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儿童诗,由于我们地处北方,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水乡”是什么样的。为了让同学们认识“水乡”,我找来了“江南水乡”的一段录像,精心剪辑后播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观看后,不但知道了什么样的地方叫“水乡”,还初步了解了江南水乡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现代社会,互联网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同学们正确利用网络,使互联网成为大家的帮手。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两篇主题课文《啄木鸟》和《大熊猫》都非常有意思,同学们很爱学。大家在学习完课文后,不满足于课本所传达的内容,急需了解更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我就上网查找了几个比较适合同学们浏览、图文并茂的介绍动物知识的网站,推荐给大家,并且带大家来到计算机房上网。同学们在网络上认识了很多动物,加深对动物的了解,萌发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在浏览网络的同时,同学们还认识了“网站”“搜索”等生字,明白了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语文。
语文的学习决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许多学习软件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比如,《火星娃学汉字》这个软件寓教于乐,把汉字的历史、演变及一些记字方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激发了大家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创设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平台,给同学们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大家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校图书馆有大量藏书,教师专门为同学们开设了“小学阅览室”。我经常利用阅读课和兴趣班的时间带领同学们来到这里,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同学们在阅读中巩固了自己学过的知识,成就感油然而生。
到了春天,我们的校园更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学习第二册第三单元《春天》时,我们一起来到校园中寻找春天。回到教室,同学们尽情地讲述各自的收获:“柳树长出嫩芽了!”“小草变绿了!” “草地上的野花开了!”“图书馆门前的玉兰花开了!”“果园里的苹果树、海棠树都长出新叶子了!”“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感谢春姑娘呢!”“春姐姐在用她的手和我们打招呼呢!”……多么生动的表达呀,如果不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是绝不会有这样的发现、这样的感受的。只要教师给同学们创造了这样的实践机会,就一定会调动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个个惊喜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三、开放学习空间,挖掘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留心挖掘,从生活中我们能获得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
同学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大家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学校,都是大家识字的好环境。在学校里,我为每个同学做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贴在课桌上,还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打印出来,做成叶子形状,贴在展览栏中的“姓名树”上,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尽快熟悉其他同学。在家里,爸爸妈妈阅读的报纸、杂志的封面题目,买回来的商品的商标,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电视广告都能激起同学们识字的欲望。在街上,广告匾牌、标语满街都是,车站的站牌,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商标对时时、处处留心想认识新生字的同学来说,都是识字的巨大空间。可能刚开始同学们对那些字记得不牢,见的次数多了,那些字在脑海里出现的频率增加了,不会读的字也就记住了。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要想方设法的拓展同学们的活动领域,让大家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使大家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同学们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