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可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17-01
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而更新,随着课程的改革,教育更重视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如何能够在抓好学生的文化成绩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思维工具,浅谈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全脑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1]
2.思维导图的绘制
最初接触思维导图,是在2014年暑假,仲恺高新区组织全员教师进行中级培训,其中就涉及到思维导图的绘制。刚接触时,我们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如何绘制,通过学习,我们才掌握这绘制技术。
上学期初,我们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我是其中的一员,经过我们无数次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了思维导图上,想深入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没有任何基础,因此,在研究初期,我们课题小组成员都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开学之初,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本大美术本作为“思维导图本”。在学习每一节新课前,都要绘制思维导图。每一课,都在最上方写上日期,然后把课题写在中间,通过几个分支来绘制相关的知识点,比如:需要注意的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紧扣课文主旨来绘制思维导图,形式可以灵活自由多样。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到底有怎样的效果呢?通过课题小组成员的探究以及自己教学的摸索,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1 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中
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把握,产生疑问。然后我根据学生画的思维导图,掌握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对我的授课做出调整。
3.2 思维导图运用到课文教学中
在新授课时,根据学生课前所做的思维导图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过程,一边授课,一边在黑板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句,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进行连接,最后形成一张思维导图。特别的课文可以利用软件,一边授课,一边用电脑制作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导图美观、丰富、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可以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也可借以引导学生展汗想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老师的教学难题,那该如何突破这个难题呢?在上作文课时,我会让学生先熟读作文材料,然后明确本次作文的主题,然后在“思维导图本”的中间写上主题,在各级分支写上自己所要写的分论点和相关材料。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不断修改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最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和章节,然后将思维导图转化成文字,形成一篇作文。
3.4 思维导图运用到复习中
每次一到期末复习,学生都会板着苦瓜脸,因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很多知识都被学生慢慢忘记了。复习时,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复习得辛苦,效率也不高,这就有必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复习中来。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对各科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冗杂繁复的学习内容按类别一级一级安置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最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全景图。复习时,通过这张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风暴,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4.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4.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老师枯燥无味满堂灌地教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会让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让学生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乐趣。尤其是在期末复习阶段,机械地重复繁杂的知识,会导致学生麻木、厌烦,复习效率适得其反。相反,当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持久,经常会遗漏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而且语文的知识点也零散,学生不容易全面掌握知识。而通过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查找关键词句和各个分支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这样会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建立起一张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另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与之前所学的旧知识相连结,这样便可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新旧知识交互,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学习效率成倍提高。
4.3 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而更新,随着课程的改革,教育更重视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在开学初,我参加了在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名家课堂观摩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讨会》的培训。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的王红梅老师向我们传递了全脑教育的理念,通过她的授课和讲座,让我们明白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中有重大作用。老师在每一次备课时,都可以加入新收集的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绘制思维导图,在每一次的修改过程中,都是老师创新性的自我表现。而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后,重新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巩固知识,也是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创新过程,让师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17-01
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而更新,随着课程的改革,教育更重视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如何能够在抓好学生的文化成绩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思维工具,浅谈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全脑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1]
2.思维导图的绘制
最初接触思维导图,是在2014年暑假,仲恺高新区组织全员教师进行中级培训,其中就涉及到思维导图的绘制。刚接触时,我们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如何绘制,通过学习,我们才掌握这绘制技术。
上学期初,我们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我是其中的一员,经过我们无数次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了思维导图上,想深入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没有任何基础,因此,在研究初期,我们课题小组成员都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开学之初,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本大美术本作为“思维导图本”。在学习每一节新课前,都要绘制思维导图。每一课,都在最上方写上日期,然后把课题写在中间,通过几个分支来绘制相关的知识点,比如:需要注意的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紧扣课文主旨来绘制思维导图,形式可以灵活自由多样。
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到底有怎样的效果呢?通过课题小组成员的探究以及自己教学的摸索,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1 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前预习中
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把握,产生疑问。然后我根据学生画的思维导图,掌握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对我的授课做出调整。
3.2 思维导图运用到课文教学中
在新授课时,根据学生课前所做的思维导图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过程,一边授课,一边在黑板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句,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进行连接,最后形成一张思维导图。特别的课文可以利用软件,一边授课,一边用电脑制作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导图美观、丰富、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可以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也可借以引导学生展汗想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老师的教学难题,那该如何突破这个难题呢?在上作文课时,我会让学生先熟读作文材料,然后明确本次作文的主题,然后在“思维导图本”的中间写上主题,在各级分支写上自己所要写的分论点和相关材料。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不断修改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最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和章节,然后将思维导图转化成文字,形成一篇作文。
3.4 思维导图运用到复习中
每次一到期末复习,学生都会板着苦瓜脸,因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很多知识都被学生慢慢忘记了。复习时,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复习得辛苦,效率也不高,这就有必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复习中来。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对各科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冗杂繁复的学习内容按类别一级一级安置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最后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全景图。复习时,通过这张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风暴,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4.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4.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老师枯燥无味满堂灌地教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会让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让学生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乐趣。尤其是在期末复习阶段,机械地重复繁杂的知识,会导致学生麻木、厌烦,复习效率适得其反。相反,当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持久,经常会遗漏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而且语文的知识点也零散,学生不容易全面掌握知识。而通过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查找关键词句和各个分支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这样会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建立起一张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另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与之前所学的旧知识相连结,这样便可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新旧知识交互,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学习效率成倍提高。
4.3 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而更新,随着课程的改革,教育更重视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在开学初,我参加了在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名家课堂观摩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讨会》的培训。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的王红梅老师向我们传递了全脑教育的理念,通过她的授课和讲座,让我们明白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中有重大作用。老师在每一次备课时,都可以加入新收集的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绘制思维导图,在每一次的修改过程中,都是老师创新性的自我表现。而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后,重新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巩固知识,也是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创新过程,让师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