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批评是由批评家主动发起的一场精神会话,它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又不免要涉及一个时代的文学整体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因此这场精神会话注定是综合性的、多边的.它所涉及的问题范围视乎需要,也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批评的魅力正在于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是由批评家主动发起的一场精神会话,它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又不免要涉及一个时代的文学整体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因此这场精神会话注定是综合性的、多边的.它所涉及的问题范围视乎需要,也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批评的魅力正在于此。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争夺战"以制定实施"人才新政"为主要载体,本质上是一场人才政策的创新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人才新政"的制定发生了一系列偏差,出现了政策设计"碎片化"、政策内容"同质化"、政策创新"浅表化"等"制定失灵"现象.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组织协作中的结构摩擦力、地方竞争中的需求和路径同构、纵向代理中的逐级发包困境等三个制度性因素是诱致这些"制定失灵"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独特属性,可以通过创新运用"高位推动"机
20世纪80年代中叶兴起的村志编修,出现了全新的人人入村志现象,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引谱入志",另一种是增加"村民录".在三十余年的探索中,"引谱入志"、村民录中隐含的"人人入志"理念越来越清晰,呈现出公众史学的色彩."引谱入志"有合编与分编两种方式,分编的方式更能突出村志对"人"的关注.村民录可细分为三种,兼顾了村内村外、本土与移民."引谱入志"使家谱由一姓之谱而百姓之谱,实现人人入志,增强了村志的人文性与可读性,宜大力提倡.
吉登斯的生活政治理论,从个人生活的感性内容出发去构造政治理念,为现代性条件下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本文通过对吉登斯的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分析考察,揭示了其理论的内在内容、基本特征和思考逻辑。并从理性的政治到理性和情感统一的政治,从抽象的政治到生活方式的政治,从应当的政治到反射性政治,从他人的政治到对话民主等方面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基本线索,展示其生活政治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合作包容的新型社会关系、团结各方政治力量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王充在《论衡·问孔》篇中批评了孔子思想,指出《论语》有"不知难问""意沉难见""上下多相违"等问题。其实,这是不明《论语》原始语录体特征而造成的误读。在原始语录体中,语录意义是由句义加上具体语境和涉及的特定对象才形成的。其原本只对于话语涉及的对象有意义,而且为在场者所知,记述时自然可以作省略处理。所谓"难见""相违"的问题,在进入语录产生的场景后并不存在。不过,这种误读中所呈现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思想方式意义巨大,对于大一统经学的批判精神也极为可赞。
本文从庄子、王弼施加魏晋玄学之影响谈起,说明两人在"论"体发展史上的地位,阐明刘勰对文学语言、哲学语言不同特质之洞见,并依据《文心雕龙·论说》对郭象、裴頠所下断语,进一步分析《庄子注》《崇有论》在本体论探索上的逻辑论理缺失,分析导致缺失的思想史原因。文章指出,刘勰所谓"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击中了郭、裴两人思想缺陷之要害,所论对后世学术思想史评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卡尔·施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政法学家。因为他所涉研究领域的纷繁复杂,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的频繁变动,以及与政治现实的密切关系,所以他总是被其同代人和后代人所反复解读和误读。我们唯有进入其时代背景和政法理论内部的发展脉络,方才可以理解其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背后所潜藏的一致性,即施米特一直焦虑地试图为'无根的''现代性-虚无主义'世界寻求一个'根'。他的这种一致性不仅可以解释他前期理论——'决断论'、'总统合宪专政'和'具体秩序'——的发展,而且同时也可以解释他的一
为进一步繁荣'浙学'研究,深入探究'浙学'在中华学术文化中的地位、意义与价值,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师范大学拟于2019年6月联合举办'浙学论坛2019'。为鼓励广大中青年学者积极投身'浙学'研究,现向全国广大青年学者征集论坛论文。
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理解地方政府的重要样本。浙江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既遵循一般的地方政府理论解释,也展现出了独有的气质特征。与一般性理论认知不同的是,浙江政府在发展中逐步呈现"回应-赋权"型政府的特征:政府的行为逻辑表现出更多的自下而上的特征,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回应社会的主动性。政府主动向下级政府、向市场与社会赋权,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和职权结构。
王门后学是王阳明弟子的概称,但所谓王门后学,实际上只是一个代际概念。在学术观念上,晚明并无一个同质性的王门后学。各派弟子在"良知宗说"大旗下"拟议搀和",发展出形形色色的学说和思想路线。王学只不过是各流派自立宗旨、自立派别、争取门徒的最有效思想资源。王门后学最为后世诟病的是流于虚谈,不务经世,事实上,"经世"是王门后学旗帜鲜明的宗旨,无论是"主于道"的经世之学,还是"主于事"的经世之学都在王门后学中蓬勃发展,只不过他们所说的"经世"并非今世概念中的"经世"。王学中的泰州学派一向因平民意识而得到正面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