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堪称完美,但是政府忽略了牙舟陶制作最重要的环节——人。600年来,牙舟陶一直不用模具,采用手工拉坯、手工刻花、施釉烧制,所有技艺都在艺人心里、手中。有多少陶土,多少只窑,与之相应的是多少个制陶师傅,这些浑然天成的状态是岁月造就的。县城到牙舟镇并不算远,26公里而已,就是这短短的距离验证出人们想当然的愚昧。
县城分厂缺人手,就把镇上的师傅调过去。县里的厂的一切新鲜又陌生,老师傅无从适应;镇上的厂的生产节奏被打乱,一片萧条。就这样,不到10年时间,两个厂双双走到了穷途。返回镇上的陶艺师傅,多数继续做家庭作坊,但陶器日用品的时代已经大江东去。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制陶家族的年轻一代,和大多数乡邻一样,张禄麒并没有留在家乡,选择南下深圳打工。每次回家,他都能看到牙舟陶老厂布满灰尘的厂房和孤零零的烟囱。曾经傲然耸立的家乡地标,落得这般模样,张禄麒每次都被刺痛。
因为舟小
在深圳陶瓷企业打工,张禄麒获益良多,却始终是个异乡人。2006年回家的时候,张禄麒发现家乡在发生一些改变。“平塘开发旅游景区,顺带发展旅游纪念品,做牙舟陶的话,机会很好。”4个月后,张禄麒办起牙舟镇历史上第一座私营制陶厂。
过去,日用坛坛罐罐是牙舟陶的主打产品,尤其是烟斗,“一年生产100多万个没问题。”流水线上的各种日用器皿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再生产传统的产品,只有死路一条,张禄麒将手艺好的艺人集中在一起,精心打造精品陶、工艺陶。
牙舟陶辨识度极高,整体上呈黄、白、绿、紫、棕、褐色等基调,釉色光亮莹润,釉层形成各种和谐的裂纹,并且随处可见蜡染、刺绣等元素。在张禄麒的心里,创新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牙舟陶之所以是牙舟陶,就是因为它骨子里有这些民族的东西,所以他的创新很谨慎,“只是器形上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他遵照传统。”
牙舟陶采用祖传的釉料配方,烧制的时候,釉料流淌下来,会粘在窑里,出窑的时候很容易损坏。张禄麒想解决这个问题,父亲说:“几百年都没解决的问题,能在你手里解决吗?”张禄麒心里有渴望,就到景德镇取经。
在瓷都,他看到钧瓷在烧制的时候,釉料也在大肆流淌,工人们会在陶瓷底部涂一层镁粉,这样会有效阻止釉料粘在窑上。把这个小秘诀带回牙舟,牙舟陶的成品率大大提高。
此外,张禄麒发现景德镇作为陶瓷重镇,是因为行业内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人负责泥巴,有人专门雕刻花样,有人专门负责拉坯。只需要租一间房子,连设备都不用买,拿出图纸,找雕刻师,翻个模,满街都是卖釉料的,打个电话,烧窑的人自然把你做的东西安全挑走,最后连包装都可以由合作方完成。“在景德镇做陶,就这么简单,但是在牙舟就不同了。”张禄麒说,在牙舟做陶,从挖泥土到销售的整个流程都需要涉及,做起来很是不易。不过,正是因为没有产业链,所以牙舟陶一直留存着自己最独特的东西。
牙舟陶从来不是阳春白雪,600年来,它就那么小着,毫无野心,质朴无华。所谓“舟小好调头”,小有小的好处,牙舟陶在遭遇市场冲击和导向错误的重创后,依然可以在萧条20年后顺利转型,依靠工艺品继续名列中国十大名陶之列,大概就是因为它的“小”。

驶向何方
单单四五十厘米高的陶艺品,一年就能生产10000多件,而且供不应求。“现在根本就不用出去找市场,有人上门来收,只怕做不出来。贵阳、甘肃、香港的客商都有。”摸索了6年,张禄麒的忙碌很有成效。可是,他依然眉头紧锁。
刚做厂子的时候,牙舟镇上还有八九个技术很好的陶艺师傅,6年后,这些师傅只剩下两三个了。镇上的年轻人为了更高的薪水,往往外出打工,何况做陶需要时间和技艺,浮躁的人也做不来。提到这些,张禄麒特别羡慕景德镇,“那么多拉坯高手,没一个在牙舟……”
在张禄麒的记忆中,牙舟陶最闪耀的时候跟一批知青有关。因为他们的到来,牙舟陶艺术品横空出世,这就像老树发新枝一样,意味着一种让人兴奋的可能性。可惜知青来去匆匆,他们一回城,“新枝”随即凋落。
2006年,首届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举办,著名旅游商品产业规划专家申敏对牙舟陶尤为关注。著名陶艺家、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张尧针对牙舟陶的现状,建议走“艺术品”的方向。于是,工艺专家们开始集结起来,对牙舟陶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进行深度挖掘和扶持,申敏则从旅游商品开发的角度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不久以后,镶银牙舟陶珍品呈现在世人眼前,“那绿绿的釉色如此滋润,如此厚重,在白银的映衬下,如青铜器般的造型愈加古朴而生动。”
此后,牙舟陶备受艺术家垂青。他们来到牙舟镇,设计造型,调配釉料,尝试创新,在古老技艺和文化的基础上浓墨重彩,将牙舟陶的发展带入了另外一个辉煌的时期。与此同时,政府以及相关商家也开始发力,牙舟陶五年保护计划,牙舟陶传统工艺作坊、牙舟镇牙舟民族传统工艺生产一条街、牙舟陶瓷博物馆等提法,让沉寂多年的牙舟镇又热闹起来。
不过,做大做强似乎并不是最适合牙舟陶的道路。喧哗多年,牙舟陶的每一步路其实都是民间探索出来的。如今,这条路还将一如既往地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