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舟陶小好调头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堪称完美,但是政府忽略了牙舟陶制作最重要的环节——人。600年来,牙舟陶一直不用模具,采用手工拉坯、手工刻花、施釉烧制,所有技艺都在艺人心里、手中。有多少陶土,多少只窑,与之相应的是多少个制陶师傅,这些浑然天成的状态是岁月造就的。县城到牙舟镇并不算远,26公里而已,就是这短短的距离验证出人们想当然的愚昧。
  县城分厂缺人手,就把镇上的师傅调过去。县里的厂的一切新鲜又陌生,老师傅无从适应;镇上的厂的生产节奏被打乱,一片萧条。就这样,不到10年时间,两个厂双双走到了穷途。返回镇上的陶艺师傅,多数继续做家庭作坊,但陶器日用品的时代已经大江东去。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制陶家族的年轻一代,和大多数乡邻一样,张禄麒并没有留在家乡,选择南下深圳打工。每次回家,他都能看到牙舟陶老厂布满灰尘的厂房和孤零零的烟囱。曾经傲然耸立的家乡地标,落得这般模样,张禄麒每次都被刺痛。
  因为舟小
  在深圳陶瓷企业打工,张禄麒获益良多,却始终是个异乡人。2006年回家的时候,张禄麒发现家乡在发生一些改变。“平塘开发旅游景区,顺带发展旅游纪念品,做牙舟陶的话,机会很好。”4个月后,张禄麒办起牙舟镇历史上第一座私营制陶厂。
  过去,日用坛坛罐罐是牙舟陶的主打产品,尤其是烟斗,“一年生产100多万个没问题。”流水线上的各种日用器皿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再生产传统的产品,只有死路一条,张禄麒将手艺好的艺人集中在一起,精心打造精品陶、工艺陶。
  牙舟陶辨识度极高,整体上呈黄、白、绿、紫、棕、褐色等基调,釉色光亮莹润,釉层形成各种和谐的裂纹,并且随处可见蜡染、刺绣等元素。在张禄麒的心里,创新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牙舟陶之所以是牙舟陶,就是因为它骨子里有这些民族的东西,所以他的创新很谨慎,“只是器形上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他遵照传统。”
  牙舟陶采用祖传的釉料配方,烧制的时候,釉料流淌下来,会粘在窑里,出窑的时候很容易损坏。张禄麒想解决这个问题,父亲说:“几百年都没解决的问题,能在你手里解决吗?”张禄麒心里有渴望,就到景德镇取经。
  在瓷都,他看到钧瓷在烧制的时候,釉料也在大肆流淌,工人们会在陶瓷底部涂一层镁粉,这样会有效阻止釉料粘在窑上。把这个小秘诀带回牙舟,牙舟陶的成品率大大提高。
  此外,张禄麒发现景德镇作为陶瓷重镇,是因为行业内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人负责泥巴,有人专门雕刻花样,有人专门负责拉坯。只需要租一间房子,连设备都不用买,拿出图纸,找雕刻师,翻个模,满街都是卖釉料的,打个电话,烧窑的人自然把你做的东西安全挑走,最后连包装都可以由合作方完成。“在景德镇做陶,就这么简单,但是在牙舟就不同了。”张禄麒说,在牙舟做陶,从挖泥土到销售的整个流程都需要涉及,做起来很是不易。不过,正是因为没有产业链,所以牙舟陶一直留存着自己最独特的东西。
  牙舟陶从来不是阳春白雪,600年来,它就那么小着,毫无野心,质朴无华。所谓“舟小好调头”,小有小的好处,牙舟陶在遭遇市场冲击和导向错误的重创后,依然可以在萧条20年后顺利转型,依靠工艺品继续名列中国十大名陶之列,大概就是因为它的“小”。
  
  驶向何方
  单单四五十厘米高的陶艺品,一年就能生产10000多件,而且供不应求。“现在根本就不用出去找市场,有人上门来收,只怕做不出来。贵阳、甘肃、香港的客商都有。”摸索了6年,张禄麒的忙碌很有成效。可是,他依然眉头紧锁。
  刚做厂子的时候,牙舟镇上还有八九个技术很好的陶艺师傅,6年后,这些师傅只剩下两三个了。镇上的年轻人为了更高的薪水,往往外出打工,何况做陶需要时间和技艺,浮躁的人也做不来。提到这些,张禄麒特别羡慕景德镇,“那么多拉坯高手,没一个在牙舟……”
  在张禄麒的记忆中,牙舟陶最闪耀的时候跟一批知青有关。因为他们的到来,牙舟陶艺术品横空出世,这就像老树发新枝一样,意味着一种让人兴奋的可能性。可惜知青来去匆匆,他们一回城,“新枝”随即凋落。
  2006年,首届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举办,著名旅游商品产业规划专家申敏对牙舟陶尤为关注。著名陶艺家、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张尧针对牙舟陶的现状,建议走“艺术品”的方向。于是,工艺专家们开始集结起来,对牙舟陶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进行深度挖掘和扶持,申敏则从旅游商品开发的角度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不久以后,镶银牙舟陶珍品呈现在世人眼前,“那绿绿的釉色如此滋润,如此厚重,在白银的映衬下,如青铜器般的造型愈加古朴而生动。”
  此后,牙舟陶备受艺术家垂青。他们来到牙舟镇,设计造型,调配釉料,尝试创新,在古老技艺和文化的基础上浓墨重彩,将牙舟陶的发展带入了另外一个辉煌的时期。与此同时,政府以及相关商家也开始发力,牙舟陶五年保护计划,牙舟陶传统工艺作坊、牙舟镇牙舟民族传统工艺生产一条街、牙舟陶瓷博物馆等提法,让沉寂多年的牙舟镇又热闹起来。
  不过,做大做强似乎并不是最适合牙舟陶的道路。喧哗多年,牙舟陶的每一步路其实都是民间探索出来的。如今,这条路还将一如既往地向前延伸。
其他文献
摘 要: 纵观望去,这几年城市的景观设计美不胜收,人工湖打造可谓比比皆是,将大自然中最美的景观,最能让人们遐想的湖泊,植入了城市狭窄的空间,在喧嚣中,祈求宁静,在人流中获取悟心,这便是生活给我们最大的恩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即便如此,泛滥的修建人工湖,已经失去当初人们经过千辛万苦,踏破铁鞋无觅处,才难得一
成都东郊,闹中取静,走进宁静幽深的别墅区,穿过绿荫下的羊肠道,有两栋掩映在丛林中的白房子,大抵就是童话故事中描述的那个样子。这里是主人静姐、龙哥和两个女儿的家,是一间手工皮具工作室,最后才是那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有故事的民宿。  你陪着我时,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披着长发,戴着圆框眼镜,穿着素色长裙的静姐,有一种恬淡的气质,恰如她的名字。龙哥留着平头,蓄着小胡子,清瘦而内敛,平日都在工作室手作、画画,弹
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易居中国联合新浪收藏全力打造了一款在线艺术品收藏拍卖App—库拍,为手工艺术品的欣赏与买卖,开启了自由便捷的新方式。  库拍整合了上百家艺术机构,将文玩、玉石、书法、水墨、绘画、瓷器等艺术品进行拍賣。升级传统的拍卖模式,实行有偿出价、有偿出局、出价有酬的规则,以利益共享的形式让每位参拍者都有收获,为中国文化艺术品传统拍卖市场带来一股新风。
回音公园书店  在西安一条热闹小巷的安静角落,这里的书香气息一定能够深深打动你。这里不是一间只懂得卖书的书店,还是一个免费的阅读空间,不论价格高低,是新是旧,书店内所有图书任由爱书人免费阅读。此外,这里亦是一个复合的文艺商店,向读者提供咖啡、花茶、港式茶饮、软饮、甜点、啤酒、鸡尾酒、影片、手绘明信片、杂货,还有各种本子。当然,少不了免费wifi。  若蒙眷顾,不胜惶恐。  地址:西安碑林区德福巷1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在京郊有这样一个院子,真如陶渊明所言,归了乡间,归了田园。  穿过一片花香四溢的果园,就来到了耀扬和李羊的乡舍。红砖围墙内,是三间红砖房,走进去,红砖墙、石头柜、木屋顶、原木桌椅,除了摆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墙角的那些绿植,再无其他装饰。很简单、很平凡、很自然,让人很想留下来——其实,这才是凡人隐居之地该有的模样,纯粹、恬静,远离喧嚣,却带着人间
距离成都40多千米外的安仁古镇,白墙青瓦的四合院里,层层叠叠的植物染围巾挂满了院子,不远处的陶砂坊正在讨论砂器制作工艺,还有些伙伴正倒腾着酿酒或酿醋……时间,在这里缓慢流淌。  以手维生·民艺传习馆两年前在安仁古镇挂牌面世,汇聚有植物染工坊青红染、花果米酒工坊花肆,以及创意砂器小坪山窯等十多家手艺工作室。不同的工坊由手艺人独立创作并运营,不同的技艺也可以互相借鉴、融合,设计出意想不到的跨界作品。 
流行趋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中国工艺的生命力在哪里?物尽其用的理想设计能否实现?未来的生活场景有哪些新可能?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不断探索着传统手工艺向新发展的趋势,并聚焦于今年3月中國家博会(广州)重磅打造的“CMF趋势LAB”主题展,揭开问题背后的诸多答案。  “CMF”是色彩、材质、表面处理(即Color,Material,Finishing,简称“CMF”)三者融合的新概念,在传统手工艺向新
《传承与发展: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徐艺乙|文化艺术出版社|98元  该书主要收录了作者2004-2020年的文章,包括学术会议发言稿和专为报刊作的文章。全书分为非遗保护与发展、民间文化、民间手工艺和柳宗悦与民艺4个部分,针对非遗保护现状思考、民间美术与非遗等诸多话题,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指导实践,全面展示了10多年来的思考与实践、民艺研究成果等。  《高定皮具师:如何从零起步做
2008年,在宁波慈城的老房子里,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手工园区,取名“天工之城”。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引进手工DIY项目,开展手工DIY的体验活动,于2009年在慈城举办了全国首次手工DIY展,影响辐射全国,并连续8年在上海组织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手工文化交流会,邀请了國内外手工爱好者聚集、分享、交流。作为国内第一家搭建手工DIY的平台,天工之城把在全国范围推动手工DIY产业定为发展目标。  2016年
你原本是一个热爱旅行的诗人、画家,是什么原因让你停下了远行的脚步,选择留下来创办一个品牌?  杨青:我算不得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只是觉得流浪之旅是应该有记录的,用文字、用绘画都是对旅行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文创品牌的核心就是人文的关怀,我所旅行的一切轨迹都与人文有关系。  2008年前,在荣昌与夏布结缘,被这种原始的传统织布技艺所打动,于是,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体悟来将这种古老的布料演绎出时尚的生活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