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探究影响稳压器下封头电加热套管冷装质量的工艺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冷装工艺方案及参数,成功地完成了稳压器下封头电加热套管的冷装工作。
[关键词]稳压器 套管 冷缩 冷装
中图分类号:TG4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020-01
1.工艺分析
冷装就是冷却收缩被包容件,以形成装配间隙的过盈连接。为了保证冷装质量,首先需核定电加热套管的安全冷装间隙,电加热套管的安全冷装间隙Δ冷装=Δ 0+Ymax+Δ形状。其中Δ 0是为了避免冷装中配合面互相插伤、粘连需要的最小间隙,采用同样公称直径φ30间隙配合H7/g6的最小间隙,查公差表计算出
Δ0=EI-es=0-(-0.007)Δ0=0.007mm;Ymax即为图纸设计装配的最大过盈量,Ymax=0.03mm;孔径和套管配合面加工累计的形状误差Δ形状=0.02mm,计算核定电加热套管安全冷装间隙Δ冷装=0.057mm。
电加热套管配装直径仅为φ30mm,其冷却收缩量要大于安全冷装间隙0.057 mm,才能满足冷装要求。根据金属材料收缩比得知,冷却温度T 冷却<100K即摄氏-173℃,不锈钢类材料收缩比趋于平稳,其冷缩量基本上达到最大状态。参阅常用冷却剂物理性能表1,选定冷却剂为液氮,液氮沸点-195.8℃(合计77.2K)即为电加热套管的冷却温度,根据金属材料冷却冷缩量的理论公式Δ理论=L(L293-LT)/L293(L—被包容件直径,LT—被包容件在冷却温度K下的直径, L293—被包容件在20℃即293K下的直径,),计算电加热套管的理论冷缩量。查图3金属材料收缩比,确定不锈钢在冷却温度77.2K时,其收缩比(L293-LT)/L293=275×10-5,计算电加热套管的理论冷缩量Δ理论≈30×275×10-5 mm=0.0825mm。电加热套管理论冷缩量Δ理论为0.0825mm,大于电加热套管安全冷装间隙0.057mm,故采用液氮冷却是合理的选择。
电加热套管冷缩后温度低,冷装时间短,实测冷缩量不易实现,故采用冷却时间来保证工件冷却温度,以冷却温度控制工件冷缩量。为了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采用直接冷却法,将工件直接置放于带绝热层冷却桶的液氮中。根据冷却时间经验公式t经验=αδ+6(α—工件材料冷却综合系数,单位:分钟/mm,钢类材料α=1.2;δ—工件壁厚3.5mm,t经验—冷却时间,单位:分钟),计算电加热套管经验冷却时间t=1.2×3.5+6=10.2分钟。但是计算出的经验冷却时间仅能参考,不能作为冷装工艺参数直接指導冷却套装,我们还需通过试验选定适宜的冷却时间,以保证冷缩效果。
2.冷装试验
a.制备冷装试件:套管孔冷装试板与产品下封头厚度(115+2 +1)、材料相同,并按产品堆焊堆焊层12mm,以保证材料符合性, 模拟三圈套管孔的实际位置,将冷装试板分别按内圈孔、中圈孔和外圈孔摆放成48°、56°、64°的加工位置,固定冷装试板,以与工件相同的加工工艺镗冷装试板上的6-φ30MF孔,从左到右依顺序编注孔位号,检测孔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配磨6个冷装试验套管。
b.冷缩试验:配备好盛装液氮的冷却保温桶,加入液氮,封盖。复核6个冷装试验套管的配装外径,用φ0.5的不锈钢捆绑试验套管,在捆绑的不锈钢丝提抓端粘附编号,然后将试验套管放入液氮中卧式埋藏,分别在冷却时间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12分钟、14分钟、16分钟、18分钟、20分钟快速提取试验套管,用千分尺测量试验套管配装外径冷缩后实测值,见表2,与试验套管冷却前外径尺寸对比,计算出试验套管的实时冷缩量,将套管实际冷缩量数据计入表3中。根据试验套管实测冷缩量数据做出套管的实时冷缩图,观察套管实时冷缩图得知,试验套管在液态氮中冷却10分钟后,工件冷缩量趋于稳定,继续冷却,冷缩量仅在0.01mm范围内变化,与计算出电加热套管的经验冷却时间10.2分钟相吻合。为了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将套管的冷却时间定为16分钟。对比6个试验套管冷却16分钟后,其外径冷缩量在0.065—0.095mm,与电加热套管的理论收缩量0.0825mm有微量差异,但是均大于电加热套管安全冷装间隙0.057mm,可满足冷装要求。
c.冷装试验:通过冷缩试验,我们确定了冷却剂和冷却时间,核实了套管外径实际冷缩量可满足冷装要求,但是冷装操作时,套管顺利导入管口、套管轴心与套管孔轴心保持重合、工件结合面清洁、人工操作熟练程度等都是影响冷装质量的因素,因此通过冷装试验进一步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提高冷装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冷装试验分为故障冷装试验和顺利冷装试验。为了模拟实装工况,冷装试板卧式置放操作台并压紧,首先用内弧刮刀沿管孔入口和出口刮除微型毛刺,沿入口端和出口端用160#纱布再次磨砂,手摸感觉滑溜,然后用亚麻布沾丙酮前后拉推清洗内孔,用白色亚麻布检测无污物即可,然后分别进行故障冷装试验和顺利冷装试验。
故障冷装试验:在冷装过程中,套管可能会在入口、中途和出口端出现卡阻现象,选用1#、3#、5#编号孔进行冷装卡阻试验。按表5进行了故障冷装试验,并通过下一步顺利冷装试验来验证冷装卡阻后修复方案的可行性。
顺利冷装试验:在冷装过程中,控制冷装时间、做到操作熟练流畅是保证顺利冷装的关键,通过冷装试板中孔位编号6、4、2、5、3、1的冷装试验进一步优化冷装流程、筛选确认最佳的冷装时间,以保证冷装顺利完成。考虑到操作空间影响,冷装顺序从右到左进行。先将套管进行清洁、标识,放入液氮中冷却计时,同时清洁管孔,待套管冷却至16分钟,戴上防冻手套,快速提出工件,手握托平对正,目视垂直,上下左右微量摆动套管导入内
孔,分别以快速、适中和缓慢用力一次推入,听到哐当的一声,整个过程即完成。
3.制定冷装工艺方案
3.1.工艺装备:备专用刮刀一把、铆工榔头一个、紫铜棒Ф29.5×300一根、木棒Ф20×300一根、油光锉刀一把、160#砂布、亚麻布、防冻手套、清洗剂丙酮、冷装用保温桶Ф800×600一个、冷却剂液氮。
3.1.人员配备:铆工2名,站在与下封头相连接的筒体内,分别手持铜棒和榔头,负责应急从封头内壁往外击打退出套管; 装配钳工1名,专门负责冷装;检验工1名,负责应急检测。
3.3 冷装操作
将下封头上三圈套管孔从内到外按逆时针方向依1#—63#编号,套管孔实际长度分别为外圈30个孔深L=167,中圈26个孔深L=151,内圈7个孔深L=142;冷装过盈量为(0.01~0.030)mm,套管和套管孔配装外圆表面粗糙度为Ra0.8,套管外径不圆度为0.01mm,套管孔同轴度在0.01mm,冷装按内圈、中圈、外圈顺序依次进行。用内弧刮刀沿管孔入口和出口刮除微型毛刺,沿入口端和出口端用160#纱布再次磨砂,手摸感觉滑溜,用亚麻布裹木棒沾丙酮前后拉推清洗内孔,用白色亚麻布检测无污物后,再用亚麻布重点摩擦入口、出口端,手摸光滑即可。复核套管编号和外径尺寸,用丙酮清洗、亚麻布擦拭干净,用细不锈钢捆绑套管,在捆绑的不锈钢丝提取端粘附套管编号,将套管以平卧状态放入冷装桶中冷却。冷却桶离封头距离2m左右,以便钳工提取套管。一次放入7~10件套管冷却为宜,工件埋藏在液氮里,液氮表面开始发生剧烈翻腾和蒸发现象,5分钟后逐渐平稳,冷却至16分钟,准备装配。钳工戴好防冻手套,先看好套管标识,核对孔位,再快速提取套管,手握托平对正使套管轴线和孔心重合,目视垂直,上下左右微量摆动套管导入内孔,一次用力迅速推入,听到轴向定位哐当声,一个套管的冷装就在3—5秒内顺利完成。如果冷装操作中出现“卡阻”,不能用力击打硬装,而是由封头内侧两人协作,一人扶正紫铜棒,一人用榔头击打,若套管出现松退,可连续击打7-8次退出。
参考文献
[1]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作者简介
杨美昆(1979.02—),男,西安市人,工程师,一直从事于核设备的制造加工工作。
[关键词]稳压器 套管 冷缩 冷装
中图分类号:TG4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020-01
1.工艺分析
冷装就是冷却收缩被包容件,以形成装配间隙的过盈连接。为了保证冷装质量,首先需核定电加热套管的安全冷装间隙,电加热套管的安全冷装间隙Δ冷装=Δ 0+Ymax+Δ形状。其中Δ 0是为了避免冷装中配合面互相插伤、粘连需要的最小间隙,采用同样公称直径φ30间隙配合H7/g6的最小间隙,查公差表计算出
Δ0=EI-es=0-(-0.007)Δ0=0.007mm;Ymax即为图纸设计装配的最大过盈量,Ymax=0.03mm;孔径和套管配合面加工累计的形状误差Δ形状=0.02mm,计算核定电加热套管安全冷装间隙Δ冷装=0.057mm。
电加热套管配装直径仅为φ30mm,其冷却收缩量要大于安全冷装间隙0.057 mm,才能满足冷装要求。根据金属材料收缩比得知,冷却温度T 冷却<100K即摄氏-173℃,不锈钢类材料收缩比趋于平稳,其冷缩量基本上达到最大状态。参阅常用冷却剂物理性能表1,选定冷却剂为液氮,液氮沸点-195.8℃(合计77.2K)即为电加热套管的冷却温度,根据金属材料冷却冷缩量的理论公式Δ理论=L(L293-LT)/L293(L—被包容件直径,LT—被包容件在冷却温度K下的直径, L293—被包容件在20℃即293K下的直径,),计算电加热套管的理论冷缩量。查图3金属材料收缩比,确定不锈钢在冷却温度77.2K时,其收缩比(L293-LT)/L293=275×10-5,计算电加热套管的理论冷缩量Δ理论≈30×275×10-5 mm=0.0825mm。电加热套管理论冷缩量Δ理论为0.0825mm,大于电加热套管安全冷装间隙0.057mm,故采用液氮冷却是合理的选择。
电加热套管冷缩后温度低,冷装时间短,实测冷缩量不易实现,故采用冷却时间来保证工件冷却温度,以冷却温度控制工件冷缩量。为了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采用直接冷却法,将工件直接置放于带绝热层冷却桶的液氮中。根据冷却时间经验公式t经验=αδ+6(α—工件材料冷却综合系数,单位:分钟/mm,钢类材料α=1.2;δ—工件壁厚3.5mm,t经验—冷却时间,单位:分钟),计算电加热套管经验冷却时间t=1.2×3.5+6=10.2分钟。但是计算出的经验冷却时间仅能参考,不能作为冷装工艺参数直接指導冷却套装,我们还需通过试验选定适宜的冷却时间,以保证冷缩效果。
2.冷装试验
a.制备冷装试件:套管孔冷装试板与产品下封头厚度(115+2 +1)、材料相同,并按产品堆焊堆焊层12mm,以保证材料符合性, 模拟三圈套管孔的实际位置,将冷装试板分别按内圈孔、中圈孔和外圈孔摆放成48°、56°、64°的加工位置,固定冷装试板,以与工件相同的加工工艺镗冷装试板上的6-φ30MF孔,从左到右依顺序编注孔位号,检测孔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配磨6个冷装试验套管。
b.冷缩试验:配备好盛装液氮的冷却保温桶,加入液氮,封盖。复核6个冷装试验套管的配装外径,用φ0.5的不锈钢捆绑试验套管,在捆绑的不锈钢丝提抓端粘附编号,然后将试验套管放入液氮中卧式埋藏,分别在冷却时间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12分钟、14分钟、16分钟、18分钟、20分钟快速提取试验套管,用千分尺测量试验套管配装外径冷缩后实测值,见表2,与试验套管冷却前外径尺寸对比,计算出试验套管的实时冷缩量,将套管实际冷缩量数据计入表3中。根据试验套管实测冷缩量数据做出套管的实时冷缩图,观察套管实时冷缩图得知,试验套管在液态氮中冷却10分钟后,工件冷缩量趋于稳定,继续冷却,冷缩量仅在0.01mm范围内变化,与计算出电加热套管的经验冷却时间10.2分钟相吻合。为了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将套管的冷却时间定为16分钟。对比6个试验套管冷却16分钟后,其外径冷缩量在0.065—0.095mm,与电加热套管的理论收缩量0.0825mm有微量差异,但是均大于电加热套管安全冷装间隙0.057mm,可满足冷装要求。
c.冷装试验:通过冷缩试验,我们确定了冷却剂和冷却时间,核实了套管外径实际冷缩量可满足冷装要求,但是冷装操作时,套管顺利导入管口、套管轴心与套管孔轴心保持重合、工件结合面清洁、人工操作熟练程度等都是影响冷装质量的因素,因此通过冷装试验进一步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提高冷装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冷装试验分为故障冷装试验和顺利冷装试验。为了模拟实装工况,冷装试板卧式置放操作台并压紧,首先用内弧刮刀沿管孔入口和出口刮除微型毛刺,沿入口端和出口端用160#纱布再次磨砂,手摸感觉滑溜,然后用亚麻布沾丙酮前后拉推清洗内孔,用白色亚麻布检测无污物即可,然后分别进行故障冷装试验和顺利冷装试验。
故障冷装试验:在冷装过程中,套管可能会在入口、中途和出口端出现卡阻现象,选用1#、3#、5#编号孔进行冷装卡阻试验。按表5进行了故障冷装试验,并通过下一步顺利冷装试验来验证冷装卡阻后修复方案的可行性。
顺利冷装试验:在冷装过程中,控制冷装时间、做到操作熟练流畅是保证顺利冷装的关键,通过冷装试板中孔位编号6、4、2、5、3、1的冷装试验进一步优化冷装流程、筛选确认最佳的冷装时间,以保证冷装顺利完成。考虑到操作空间影响,冷装顺序从右到左进行。先将套管进行清洁、标识,放入液氮中冷却计时,同时清洁管孔,待套管冷却至16分钟,戴上防冻手套,快速提出工件,手握托平对正,目视垂直,上下左右微量摆动套管导入内
孔,分别以快速、适中和缓慢用力一次推入,听到哐当的一声,整个过程即完成。
3.制定冷装工艺方案
3.1.工艺装备:备专用刮刀一把、铆工榔头一个、紫铜棒Ф29.5×300一根、木棒Ф20×300一根、油光锉刀一把、160#砂布、亚麻布、防冻手套、清洗剂丙酮、冷装用保温桶Ф800×600一个、冷却剂液氮。
3.1.人员配备:铆工2名,站在与下封头相连接的筒体内,分别手持铜棒和榔头,负责应急从封头内壁往外击打退出套管; 装配钳工1名,专门负责冷装;检验工1名,负责应急检测。
3.3 冷装操作
将下封头上三圈套管孔从内到外按逆时针方向依1#—63#编号,套管孔实际长度分别为外圈30个孔深L=167,中圈26个孔深L=151,内圈7个孔深L=142;冷装过盈量为(0.01~0.030)mm,套管和套管孔配装外圆表面粗糙度为Ra0.8,套管外径不圆度为0.01mm,套管孔同轴度在0.01mm,冷装按内圈、中圈、外圈顺序依次进行。用内弧刮刀沿管孔入口和出口刮除微型毛刺,沿入口端和出口端用160#纱布再次磨砂,手摸感觉滑溜,用亚麻布裹木棒沾丙酮前后拉推清洗内孔,用白色亚麻布检测无污物后,再用亚麻布重点摩擦入口、出口端,手摸光滑即可。复核套管编号和外径尺寸,用丙酮清洗、亚麻布擦拭干净,用细不锈钢捆绑套管,在捆绑的不锈钢丝提取端粘附套管编号,将套管以平卧状态放入冷装桶中冷却。冷却桶离封头距离2m左右,以便钳工提取套管。一次放入7~10件套管冷却为宜,工件埋藏在液氮里,液氮表面开始发生剧烈翻腾和蒸发现象,5分钟后逐渐平稳,冷却至16分钟,准备装配。钳工戴好防冻手套,先看好套管标识,核对孔位,再快速提取套管,手握托平对正使套管轴线和孔心重合,目视垂直,上下左右微量摆动套管导入内孔,一次用力迅速推入,听到轴向定位哐当声,一个套管的冷装就在3—5秒内顺利完成。如果冷装操作中出现“卡阻”,不能用力击打硬装,而是由封头内侧两人协作,一人扶正紫铜棒,一人用榔头击打,若套管出现松退,可连续击打7-8次退出。
参考文献
[1]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作者简介
杨美昆(1979.02—),男,西安市人,工程师,一直从事于核设备的制造加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