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感知 注重过程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69-01
  
  乘法三个运算定律中,学生对乘法分配律难于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有些教师由于受“重结果和应用,轻理解和思维训练”的教学影响,使大部分学生对定律的学习只停留在机械识记的水平上,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方面,只能简单模仿不能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灵活的算法,教学效果不佳。分析原因,教师急于揭示定律,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思考少,结论得出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只有单一模仿练习,没有变式发展训练。我在教学这节内容时,遵循“加强感知,注重过程”的教学观点,,充分丰富学生感知重视理解掌握,加强思维训练,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一、感知定律
  
  口算:(题略)(学生说得数,教师逐一写出。)
  引导观察:1.上面每组口算题中,两题的得数都怎样?(每组题中两题的得数一样)2.每组题中的两个算式有没有联系?问而不要求学生回答,目的使学生的注意由对算式的计算结果转移到观察算式的关系上,初步感知定律。
  (一)按要求摆学具(指两们同学一个执红圆片、一人执白圆片在磁性黑板上摆):每行摆5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象这样摆4行。摆完后,要求学生算出一共摆了多少圆片。引导学生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1.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圆片,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得算式为:(5+3)×4=32(个)
  2.先算出红、白圆片各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得算式为:5×4+3×4=32(个)
  接着引导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虽然算式不同,但是结果都是32个,所以算式(1)与算式(2)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 (5+3)×4=5×3+4×3
  (二)多媒体出示教材36页例3的实物图,指名学生口述图意,引出应用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学生很容易做两种算法:
  解法一(4+2)×25=150(人)
  解法二4×25+2×25=150(人)
  提问:每种解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确: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可以先求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再求25组有多少人;也可以先算挖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两个积相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道算式,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25=4×25+2×25
  这一教学环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根据板书,学生又一次感知到等号两边的算式虽不同,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三)教师板书两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等式中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相等的,并用等号连接起来。
  (1)10×(7+9)=10×7+9×7
  (2)(18+7)×8=18×8+7×8
  这时教者进一步启发思考,提问:等号左边算式与右边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回答:(1)式左边表示10与7和9的和相乘,右边表示10与7和9分别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2)式左边表示18和7的和与8相乘,右边表示18和7分别与8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通过以上多角度给学生提供感知素材,并瞄准知识关键处设疑提问,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形成了正确的表象,为归纳概括定律作好了铺垫。
  
  二、概括定律
  
  (一)引导分析比较,抽象本质特征,对照黑板上已有的板书,先竖着看,左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右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完成板书。
  再横着看,左边算式与右边算有什么关系 ?(左、右两边算边的计算结果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和中的每一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在揭示所举这类事例的本质特征以后,不急于让学生概括表述定律,要求举例验证:是不是所有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都能有这样“分别相乘再相加”呢?全班学生各自举例,教师引导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对定律的本质特征认识更加准确、深刻。
  (三)归纳概括,准确表述。学生在举例中,找不到一个反例,这时教师启发学生看板书思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规律,并形成准确表述。让学生看书上结语,并记忆。
  (四)不急于组织练习,再作进一步比较梳理,让学生深入比较,充分讨论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使学生清楚看到:等号右边算式里的不相同因数,就是左边算式里的两个加数;右边算式里的相同因数,就是左边算式里的一个乘数。从而使学生对定律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同时数学思维也得到了科学的训练。
  
  三、应用定律
  
  (一)口答书上练习六第2题
  专项练习,目的是加深理解巩因。
  (二)概括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题略)
  基本练习,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定律能正用也能反用。
  (三)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线段连接起来(题略)
  变式练习,避免简单模仿,突出定律的本质特征,并能激发学思维和练习兴趣。
  (四)计算 (题略)
  这组练习题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五)在□里填数(题略)
  发展练习,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方框里可以填出很多数,通过分析,比较、选优,为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根据对汽车运输事故诸因素的分析,可以把“司机-汽车-露天矿道路-工艺环境”系统看作是提高露天矿自卸汽车安全运行的系统工程方法。按照矿山技术、矿山地质以及气候条件确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67-01     学生是家长的宠儿、教师的爱徒,教育好他们自然离不开双方的 “合力”,在学校、家庭教育场所中,学校是学生求知成才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生活活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和家长怎样才能使孩子健康科学的成长也越来越重要。    一、相互依赖的联袂导师    家长和班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66-01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我们都知道美术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童年时期,更是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
9月18日上午,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组织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认真查摆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对照检查和自我剖析,深入挖掘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行第四督导组有关领导全程参与、指导。成都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严思勃同志参会并作了点评。昆明中支党委书记、行长周振海同志主持会议。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里面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课堂教育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关键途径.但是,在现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会因为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68-01     高中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有主见,有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在加强,情感也很丰富。通过课上和课后的沟通,笔者发现他们张嘴就是要自由,向家长要自由,向老师要自由,向学校要自由。自然,在音乐课上也要自由就无可避免了。如何在“教材音乐”和“自由音乐”之间寻找契合点,引导学生所谓的自由,让学生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70-01     小学生是想像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想像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像,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一、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多想多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71-01     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