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采用经典生药学鉴定方法,对我省太白山区特有药材盘龙七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等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建立狮子七药材质量的科学评价方法,实现药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中药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盘龙七;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盘龙七为秦岭岩白菜(BergeniascopulosaT.P.Wang)干燥的根茎及其全草[1],当地人们又把它叫作石白菜、地白菜(《陕西中草药》记录),岩壁菜、红岩七(《分类草药性》)。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及甘肃东南部等地,在陕西出产于翠华山、眉县以及秦岭山区。全年均可以采挖,清洗干净,去除其中杂质,然后切成片状,在太阳下晒干。
盘龙七是陕西民间常用药,根茎入药,味涩、微苦、性平、无毒。主治虚弱头晕、急慢性肠胃炎、劳伤咳嗽、吐血、咯血、淋浊、也可以主治白带多、肿毒。外用可以治疗腹泻水肿崩漏、黄水疮、秃疮、疥癣[2-3]。盘龙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岩白菜素等香豆素类[4-7]。盘龙七作为民间常用中草药,最早载于清《分类草药性》。然而中国药典并没有收载,陕西地区也没有建立其中药材质量标准。药理研究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岩白菜素能够止咳化痰;抗微生物和抗病毒;且能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8]。
目前《中国药典》和地方药材标准均未收载盘龙七药材,该药材处于无标准状态中,严重影响了该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开展盘龙七的生药学研究非常有必要。本课题采用经典生药学鉴定方法,对我省太白山区特有药材盘龙七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等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将来更好的盘龙七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为盘龙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1 主要仪器与试药
药材采自陕西梅县太白山脉及汉中勉县、留坝等地,由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普查办杨新杰教授鉴定为盘龙七[Bergeniapurpurascens(Hook. f. et Thoms.)Engl.]的根茎及根;固体石蜡、固绿染色剂、番红染色剂、加拿大树胶、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Ti2荧光倒置显微镜,徕卡2265石蜡(半薄)切片机,徕卡EM KMR3玻璃制刀机,徕卡HI1220 烘片机,黏附载玻片、免洗盖玻片(江苏世泰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 基源鉴别
依照植物学基源鉴别的方法观察样品的植物学形态,结合文献记载,并核对标本,对植物形态进行描述。
2.2 性状鉴别
我们通过盘龙七植株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
2.3 显微鉴别
将盘龙七的根、茎及其叶片进行制片做长半永久性的制片,然后放在点在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将其盘龙七粉末过筛后制片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显微镜下观察。
3 实验结果
3.1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50cm。整个植株光滑平整,根状茎较粗,直径是2.4~5cm,一半露在石壁缝隙上。叶基生,叶柄长度为1.3~11cm,叶鞘光滑;叶片似肉,有光泽,形状为椭圆形或卵状圆形,长度在5~23cm,宽度在3~22cm,先端圆形,底部似椭圆形或菱形,边缘有锯齿或不明显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有不同程度的腺窝;叶脉还是较明显。花的茎长10厘米到20厘米,且很光滑,花的中部以上部位有针形苞叶,花瓣较多,其中花絮在顶端形状似伞状,花期4~5个月,果期7~8个月。
3.2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有时稍扁,粗壮,略弯曲,另外一端较细,直径0.7~4cm,长8~35cm。表面皱缩不平,棕褐色或深棕褐色,上有密集的环节,节间长2~3mm。节上有棕黑色鳞片状叶基残存,愈向上端愈多。下端较光,露出棕褐色皱缩的皮部及点状突起的根痕,或带有少数须根;质硬脆.断面淡棕褐色,略有点粉性。近边缘有类白色点状维管束环列。一侧点稍大,另一侧点较小,有时可见根茎部分枯朽呈棕褐色。气微,味苦、涩,微甘。
3.3显微鉴别
(1)根横切面
盘龙七根茎最外层有残存较厚的木栓表皮组织,它是由一列类菱形状的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壁木栓化比较多,木栓层主要由8列木栓细胞紧密排列而形成的,而在皮层处由约9层薄壁细一起组成,细胞比较稀疏,管髓部宽松,薄壁细胞内含有极其少量的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和棕色块内含物;根茎背部的皮层较宽,维束是一侧较大、外韧型维管束,外侧有不常见的中柱鞘纤维,是胞壁逐渐增厚的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狭长形,大约有50余束排成环状,木质部主要以导管为主;根茎腹部有韧皮部,形状不宽,其中有筛管和伴胞共同组成,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3到5列的细胞组成的一个层面,组成形成层,我们也称它为束中形成层,在观察中发现维管束很少并且都很小,另外在观察维管束的时候发现维管束之间存在着形成层,形成层呈现这圆环的形状。
(2)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呈现类棕褐色,气味有一点苦涩,有大量的淀粉粒,形状有矩圆形、椭圆形或倒梨形,少数形状是类圆形,层纹和脐点不多见,脐点有裂隙状、点状、条状。其直径在4μm~19μm之间,长度在26μm左右,只有少数的达到了50μm,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有草酸钙簇晶的存在,草酸钙簇晶的直径都在16μm~84μm之间,草酸钙柱晶观察到的相对比较少,观察到的草酸钙方晶比较的多,在观察导管时,发现大多数的导管是呈现螺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的状态,直径6~24μm,螺纹导管多,宽度大约在7~17μm,有少数网纹和环纹导管,但并不多见。木栓细胞呈棕红色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为12~24μm;大多多层重叠;薄壁细胞呈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26μm。另外棕色块较多,有少量的纤维束存在。
4结论
通过对对盘龙七草药材原植物形态、性状、以及组织构造和粉末显微特征行观察,,得出了盘龙七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为盘龙七的基原鉴定提供理论基础。该鉴别方法简便易行,性状特征独特,各显微特征明显为盘龙七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与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1卷)种子植物(第2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433-445.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34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6-27.
[3]陕西省卫生局,商业局.陕西中草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386-388.
[4]吕修梅,王军宪.秦岭岩白菜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药材,2003,26(11):791.
[5]罗新建,蔡光先,杨永华,等.液相色谱法测定矮地茶超微饮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3):183-184.
[6]罗定强,张国跃,李涛.HPLC法测定七叶鬼灯檠不同部位岩白菜素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8,12(12):1153-1154.
[7]陈秀敏,陈爱民,陈华国.HPLC测定双羊喉痹通颗粒剂中巖白菜素的含量[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3):61-62.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项目说明:陕西省医药管理项目(17SXZYPC13),2017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财社[2017]66号)
关键词:盘龙七;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盘龙七为秦岭岩白菜(BergeniascopulosaT.P.Wang)干燥的根茎及其全草[1],当地人们又把它叫作石白菜、地白菜(《陕西中草药》记录),岩壁菜、红岩七(《分类草药性》)。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及甘肃东南部等地,在陕西出产于翠华山、眉县以及秦岭山区。全年均可以采挖,清洗干净,去除其中杂质,然后切成片状,在太阳下晒干。
盘龙七是陕西民间常用药,根茎入药,味涩、微苦、性平、无毒。主治虚弱头晕、急慢性肠胃炎、劳伤咳嗽、吐血、咯血、淋浊、也可以主治白带多、肿毒。外用可以治疗腹泻水肿崩漏、黄水疮、秃疮、疥癣[2-3]。盘龙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岩白菜素等香豆素类[4-7]。盘龙七作为民间常用中草药,最早载于清《分类草药性》。然而中国药典并没有收载,陕西地区也没有建立其中药材质量标准。药理研究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岩白菜素能够止咳化痰;抗微生物和抗病毒;且能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8]。
目前《中国药典》和地方药材标准均未收载盘龙七药材,该药材处于无标准状态中,严重影响了该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开展盘龙七的生药学研究非常有必要。本课题采用经典生药学鉴定方法,对我省太白山区特有药材盘龙七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等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将来更好的盘龙七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为盘龙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1 主要仪器与试药
药材采自陕西梅县太白山脉及汉中勉县、留坝等地,由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普查办杨新杰教授鉴定为盘龙七[Bergeniapurpurascens(Hook. f. et Thoms.)Engl.]的根茎及根;固体石蜡、固绿染色剂、番红染色剂、加拿大树胶、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Ti2荧光倒置显微镜,徕卡2265石蜡(半薄)切片机,徕卡EM KMR3玻璃制刀机,徕卡HI1220 烘片机,黏附载玻片、免洗盖玻片(江苏世泰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 基源鉴别
依照植物学基源鉴别的方法观察样品的植物学形态,结合文献记载,并核对标本,对植物形态进行描述。
2.2 性状鉴别
我们通过盘龙七植株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
2.3 显微鉴别
将盘龙七的根、茎及其叶片进行制片做长半永久性的制片,然后放在点在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将其盘龙七粉末过筛后制片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显微镜下观察。
3 实验结果
3.1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50cm。整个植株光滑平整,根状茎较粗,直径是2.4~5cm,一半露在石壁缝隙上。叶基生,叶柄长度为1.3~11cm,叶鞘光滑;叶片似肉,有光泽,形状为椭圆形或卵状圆形,长度在5~23cm,宽度在3~22cm,先端圆形,底部似椭圆形或菱形,边缘有锯齿或不明显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有不同程度的腺窝;叶脉还是较明显。花的茎长10厘米到20厘米,且很光滑,花的中部以上部位有针形苞叶,花瓣较多,其中花絮在顶端形状似伞状,花期4~5个月,果期7~8个月。
3.2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有时稍扁,粗壮,略弯曲,另外一端较细,直径0.7~4cm,长8~35cm。表面皱缩不平,棕褐色或深棕褐色,上有密集的环节,节间长2~3mm。节上有棕黑色鳞片状叶基残存,愈向上端愈多。下端较光,露出棕褐色皱缩的皮部及点状突起的根痕,或带有少数须根;质硬脆.断面淡棕褐色,略有点粉性。近边缘有类白色点状维管束环列。一侧点稍大,另一侧点较小,有时可见根茎部分枯朽呈棕褐色。气微,味苦、涩,微甘。
3.3显微鉴别
(1)根横切面
盘龙七根茎最外层有残存较厚的木栓表皮组织,它是由一列类菱形状的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壁木栓化比较多,木栓层主要由8列木栓细胞紧密排列而形成的,而在皮层处由约9层薄壁细一起组成,细胞比较稀疏,管髓部宽松,薄壁细胞内含有极其少量的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和棕色块内含物;根茎背部的皮层较宽,维束是一侧较大、外韧型维管束,外侧有不常见的中柱鞘纤维,是胞壁逐渐增厚的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狭长形,大约有50余束排成环状,木质部主要以导管为主;根茎腹部有韧皮部,形状不宽,其中有筛管和伴胞共同组成,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3到5列的细胞组成的一个层面,组成形成层,我们也称它为束中形成层,在观察中发现维管束很少并且都很小,另外在观察维管束的时候发现维管束之间存在着形成层,形成层呈现这圆环的形状。
(2)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呈现类棕褐色,气味有一点苦涩,有大量的淀粉粒,形状有矩圆形、椭圆形或倒梨形,少数形状是类圆形,层纹和脐点不多见,脐点有裂隙状、点状、条状。其直径在4μm~19μm之间,长度在26μm左右,只有少数的达到了50μm,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有草酸钙簇晶的存在,草酸钙簇晶的直径都在16μm~84μm之间,草酸钙柱晶观察到的相对比较少,观察到的草酸钙方晶比较的多,在观察导管时,发现大多数的导管是呈现螺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的状态,直径6~24μm,螺纹导管多,宽度大约在7~17μm,有少数网纹和环纹导管,但并不多见。木栓细胞呈棕红色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为12~24μm;大多多层重叠;薄壁细胞呈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26μm。另外棕色块较多,有少量的纤维束存在。
4结论
通过对对盘龙七草药材原植物形态、性状、以及组织构造和粉末显微特征行观察,,得出了盘龙七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为盘龙七的基原鉴定提供理论基础。该鉴别方法简便易行,性状特征独特,各显微特征明显为盘龙七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与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1卷)种子植物(第2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433-445.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34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6-27.
[3]陕西省卫生局,商业局.陕西中草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386-388.
[4]吕修梅,王军宪.秦岭岩白菜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药材,2003,26(11):791.
[5]罗新建,蔡光先,杨永华,等.液相色谱法测定矮地茶超微饮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3):183-184.
[6]罗定强,张国跃,李涛.HPLC法测定七叶鬼灯檠不同部位岩白菜素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8,12(12):1153-1154.
[7]陈秀敏,陈爱民,陈华国.HPLC测定双羊喉痹通颗粒剂中巖白菜素的含量[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3):61-62.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项目说明:陕西省医药管理项目(17SXZYPC13),2017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财社[201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