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质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质量文化的实践、探索和研讨也逐渐深入。笔者认为,我国应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刻认识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形成科学规划、全员参与、规范有序的质量文化环境,为质量安全问题的持续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可靠保障。
[关键词]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内涵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84-01
近年来,伴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质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质量文化的实践、探索和研讨也逐渐深入。笔者认为,我国应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刻认识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形成科学规划、全员参与、规范有序的质量文化环境,为质量安全问题的持续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可靠保障。
一、为什么提出先进质量文化这个概念
(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质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当然也是对质量文化的要求。201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质量文化放到社会主义文化组成部分的高度,也对加强先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质量概念演化的客观要求
1875年,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使得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对于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式实现了重大创新。系统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要求有标准化和职能分工,相应地,基于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规定形成了“符合性质量”;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极大地推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对于生产系统过程的质量要求以及对顾客需求的关注,二战中美国军方对于战争物资生产体系提出的质量要求,直接刺激了基于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思想的产生,在符合性质量概念基础上产生了满足顾客要求的“适用性质量”;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提出和深入推广,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及经济性,成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质量”,最终实现组织经营系统质量卓越。随着质量内涵不断丰富,作用更加广泛,对先进质量文化提出了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要求。
(三)质量安全事件的深刻警示
2012年8月24日,通车不到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垮塌事件,4辆货车侧翻至桥下,致使3人死亡5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国有近40座桥梁垮塌,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即平均不到两个月就会有一起事故发生。近年来,致癌大米事件、金华敌敌畏毒火腿事件、霸王洗发水二恶烷事件、阜阳奶粉、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山西朔州毒酒事件、PVC保鲜膜致癌风波、台湾塑化剂事件、锦湖轮胎、双汇瘦肉精事件、果脯蜜饯二氧化硫超标等等,质量安全事件考验着政府监管体制和执法水平,更拷问着企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四)文化固有作用的必然反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人的作用体现出潜在性、引导性、自发性等特点。在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都是以一种外在约束方式,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着的行为。但决定质量水平的根本因素,却在于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也就是质量文化水平。如果质量文化水平不高,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监管失范、发展失衡等问题,原有的发展规划、监管制度、控制措施往往难以发挥作用。而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质量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对行为个体产生强大而深刻的自我约束作用,从而构成对外在制度约束的强有力补充。
二、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基本内涵
质量文化是当代文化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国家或地区借助于文化力量振兴其经济竞争力的强大武器。从内涵看,广义的质量文化,是指人们对于质量的理解、认识、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既包括古代,也包括近现代。狭义的质量文化,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成果,它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指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相应地,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就是指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广泛汲取人类质量工作成果,基于质量实践活动、反映质量发展追求,关于质量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行为模式、物质基础的各种因素及其总和。从外延看,質量文化包括生产质量文化、经营质量文化、消费质量文化;从功能看,质量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主要特征
1.民族性。质量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关于质量的认识和观点,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先进质量文化建设要传承中华文化精华,特别是度量衡文化精华,具备公平精准、公正诚信、开放包容、以人为本等精神特质。
2.实践性。传统质量管理的基本过程,是建立在朱兰质量环的基础上。在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历程中,包括“质量的产生、质量的形成和质量的实现和消费”三个基本环节。我国先进质量文化也要反映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质量生产、经营、消费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3.指导性。质量发展无止境,但每一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目标、任务和追求。我国先进质量文化要与此相适应,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国质量工作的经验,探索质量工作规律,展现质量建设成效,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质量工作目标任务指出方向。
4.建设性。质量文化重在建设,重在打造良好的质量环境,这对于实现质量目标、完成质量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先进质量文化要反映生产、经营、消费过程中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关系,督促生产经营者自觉依法依规、诚信敬业、追求卓越,支持消费者维护质量权益、享受质量成果。
5.包容性。质量文化涉及古今中外,内涵非常丰富并不断发展。我国先进质量文化要认真学习借鉴古代度量衡文化,国外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优秀质量文化成果,融合创新,铸造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
三、我国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的方向
回顾我国度量衡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的质量文化建设路径,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体现出民生文化、经济文化的显著特征,也反映出政治文化、诚信文化的明显特点,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始终注重服务民生。文化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文化的基础是社会公众,先进质量文化也不例外。先进质量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生情怀,努力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企业生产稳定可靠的产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用得安心。
二是始终注重服务政权。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是否稳定健全,执行是否到位,直接關系政权稳固。秦始皇通过统一度量衡迅速提升了国力,王莽度量衡改革失败加速了政权覆亡。质量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之危重。质量优劣,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直接关乎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对民心向背和政权兴亡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始终注重推动诚信。我国古代具有丰厚的质量文化,其中“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都饱含了诚信可靠、公平公正等可贵品质,有利于促成重诚实、守信用、促和谐的社会氛围。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要天然地凸显诚信特质,引导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以诚信守法为荣,以失信违法为耻,通过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旗帜鲜明地鞭策后劲,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内涵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84-01
近年来,伴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质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质量文化的实践、探索和研讨也逐渐深入。笔者认为,我国应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刻认识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形成科学规划、全员参与、规范有序的质量文化环境,为质量安全问题的持续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可靠保障。
一、为什么提出先进质量文化这个概念
(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质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当然也是对质量文化的要求。201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质量文化放到社会主义文化组成部分的高度,也对加强先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质量概念演化的客观要求
1875年,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使得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中,对于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式实现了重大创新。系统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要求有标准化和职能分工,相应地,基于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规定形成了“符合性质量”;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极大地推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对于生产系统过程的质量要求以及对顾客需求的关注,二战中美国军方对于战争物资生产体系提出的质量要求,直接刺激了基于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思想的产生,在符合性质量概念基础上产生了满足顾客要求的“适用性质量”;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提出和深入推广,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及经济性,成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质量”,最终实现组织经营系统质量卓越。随着质量内涵不断丰富,作用更加广泛,对先进质量文化提出了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要求。
(三)质量安全事件的深刻警示
2012年8月24日,通车不到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垮塌事件,4辆货车侧翻至桥下,致使3人死亡5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国有近40座桥梁垮塌,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即平均不到两个月就会有一起事故发生。近年来,致癌大米事件、金华敌敌畏毒火腿事件、霸王洗发水二恶烷事件、阜阳奶粉、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山西朔州毒酒事件、PVC保鲜膜致癌风波、台湾塑化剂事件、锦湖轮胎、双汇瘦肉精事件、果脯蜜饯二氧化硫超标等等,质量安全事件考验着政府监管体制和执法水平,更拷问着企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四)文化固有作用的必然反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人的作用体现出潜在性、引导性、自发性等特点。在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都是以一种外在约束方式,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着的行为。但决定质量水平的根本因素,却在于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也就是质量文化水平。如果质量文化水平不高,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监管失范、发展失衡等问题,原有的发展规划、监管制度、控制措施往往难以发挥作用。而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质量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对行为个体产生强大而深刻的自我约束作用,从而构成对外在制度约束的强有力补充。
二、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基本内涵
质量文化是当代文化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国家或地区借助于文化力量振兴其经济竞争力的强大武器。从内涵看,广义的质量文化,是指人们对于质量的理解、认识、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既包括古代,也包括近现代。狭义的质量文化,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成果,它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指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相应地,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就是指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广泛汲取人类质量工作成果,基于质量实践活动、反映质量发展追求,关于质量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行为模式、物质基础的各种因素及其总和。从外延看,質量文化包括生产质量文化、经营质量文化、消费质量文化;从功能看,质量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主要特征
1.民族性。质量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关于质量的认识和观点,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先进质量文化建设要传承中华文化精华,特别是度量衡文化精华,具备公平精准、公正诚信、开放包容、以人为本等精神特质。
2.实践性。传统质量管理的基本过程,是建立在朱兰质量环的基础上。在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历程中,包括“质量的产生、质量的形成和质量的实现和消费”三个基本环节。我国先进质量文化也要反映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质量生产、经营、消费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3.指导性。质量发展无止境,但每一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目标、任务和追求。我国先进质量文化要与此相适应,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国质量工作的经验,探索质量工作规律,展现质量建设成效,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质量工作目标任务指出方向。
4.建设性。质量文化重在建设,重在打造良好的质量环境,这对于实现质量目标、完成质量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先进质量文化要反映生产、经营、消费过程中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关系,督促生产经营者自觉依法依规、诚信敬业、追求卓越,支持消费者维护质量权益、享受质量成果。
5.包容性。质量文化涉及古今中外,内涵非常丰富并不断发展。我国先进质量文化要认真学习借鉴古代度量衡文化,国外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优秀质量文化成果,融合创新,铸造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
三、我国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的方向
回顾我国度量衡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的质量文化建设路径,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体现出民生文化、经济文化的显著特征,也反映出政治文化、诚信文化的明显特点,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是始终注重服务民生。文化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文化的基础是社会公众,先进质量文化也不例外。先进质量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生情怀,努力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企业生产稳定可靠的产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用得安心。
二是始终注重服务政权。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是否稳定健全,执行是否到位,直接關系政权稳固。秦始皇通过统一度量衡迅速提升了国力,王莽度量衡改革失败加速了政权覆亡。质量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之危重。质量优劣,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直接关乎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对民心向背和政权兴亡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始终注重推动诚信。我国古代具有丰厚的质量文化,其中“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都饱含了诚信可靠、公平公正等可贵品质,有利于促成重诚实、守信用、促和谐的社会氛围。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要天然地凸显诚信特质,引导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以诚信守法为荣,以失信违法为耻,通过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旗帜鲜明地鞭策后劲,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